我们所有的情绪,其实都来源于我们对待某件事情的认知或思维方式。

也就是说,导致我们情绪糟糕的原因,往往不是那件看似“倒霉的事”,而是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发生在我们身上的这件事。

而宋晓东的这本《减压思维》,提供了减压的20种思维方式。我看完之后颇受启发:面对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如果采用不同的认知方式去看待,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情绪反应,这就意味着,想要减轻我们的压力,就必须拥有减压思维。

如何排解压力焦虑(现实生活中喘不过气的你)(1)

举个例子,在面对杯子里只剩半杯水的情形,采用积极的思维方式,那么“杯子里还剩半杯水”;采用消极的思维方式,那么“杯子里怎么只剩半杯水了”。

由此可见,开心和沮丧就在一念(思维)之间

如何排解压力焦虑(现实生活中喘不过气的你)(2)

当我在电脑敲出开头的“我们”时,距离我刚坐在电脑前,已经过去两个小时,跟书中作者的焦虑压力有得一拼。

毕竟万事开头难,当我绞尽脑汁都没有一个好的结果时,我承认自己产生了严重的逃避心理。比如,就在那两个小时里,我刷了短视频和玩了几把“王者”,美其名曰“劳逸结合”。

事实上,我就是面对一个难度较大的任务,产生了严重的逃避心理,然后不停地去做其他的事情来回避。

但最终的结果是,字数保持个位数,而一开始的焦虑和压力不减反增。

如何排解压力焦虑(现实生活中喘不过气的你)(3)

那如何解决这种压力呢?

我的答案跟书中提及的一种思维方式一样,很简单,就是不要逃避问题,要选择迎难而上。

当然,迎难而上既需要勇气,也是需要方法的。

第一,不断澄清自己想要的东西。

尼采说过,如果你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而活,那么你就会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比如,我不喜欢加班,但我为了拥有更多的经济收入,去养活自己热爱的家庭,那么我就有了直面加班的勇气。

如何排解压力焦虑(现实生活中喘不过气的你)(4)

第二,相信完成胜过完美。

你如果有一个很好的想法,不妨去试试,也许开局不完美,但只有先迈出第一步,才有机会让它慢慢走向完美。

比如写作,很多人都担心自己没办法写好,而选择放弃。事实上,万事开头难,你只有下笔把开头写了,才能初步完成一整篇文章,再细心雕琢,最终肯定为写出一篇好文章。

我记得初中的语文老师说过一句话:好文章是不断修改出来的,而不是靠灵感一气呵成的。

如何排解压力焦虑(现实生活中喘不过气的你)(5)

第三,把大目标切割成小目标。

《道德经》有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正如写作一样,比如我需要写一篇两千字的文章,先定下主题和大纲,然后收集好文章的素材,再完成文章的初稿,最后慢慢修改直至完稿。就靠着这样一步步的目标,我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

如何排解压力焦虑(现实生活中喘不过气的你)(6)

第四,把失败看作成长的机遇。

逃避心理总跟害怕失败的心理联系在一起,那么想要鼓起直面问题的勇气,就要调整面对失败的心态,改变对失败的看法。

比如写作,当我写出的一篇文章没有达到预期的阅读量时,如果我因此否定自己的能力,那么我下次就会因为害怕失败而逃避写作;如果我相信“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从上一次的写作中吸取教训,那么我的写作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要知道,一个人如果不经历任何失败,就如同温室里的花朵,很难实现任何成长。

如何排解压力焦虑(现实生活中喘不过气的你)(7)

人生没有“如果”,事情既然发生了,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一样,无法改变。

但我们可以通过“减压思维”去从容应对,用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和勇气,去直面压力和焦虑:这件事发生在我的身上,是为了让我汲取经验和教训,让我在心理或者能力上有所成长。

这样,所谓的压力和焦虑,都能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