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必然有其内在逻辑和意义,大一统模式诞生在东方,其演进过程指明了历史的方向。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演进必然有其内在逻辑,其对于人类的影响和意义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来临时就会爆发出来。

一、大一统的雏形——天下秩序的婴儿期 从0到1

周天下的建立 790年

西周与东周

春秋战国

动因:以井田制实行较好的西岐部落集团领导推翻商王朝,

周礼形成,为建立天下秩序提供思想基础

二、大一统的第一个生命周期 1.0 版

秦的统一 10年,150年,550年

汉的立国 6年, 210年,405年

新的闪现 16年,

汉的中兴 195年

大一统对国家作用(大一统的演进与超稳定国家结构的形成)(1)

秦始皇统一天下

动因:百家争鸣提供思想指导,生产力发展推动大区域治理能力,私有制农业经济的扩张与整合

三、大一统的第一次崩坏

魏晋南北朝 369年

魏蜀吴——60年

短暂统一——西晋——37年

南北朝——

南朝——百年东晋—宋—齐—梁—陈

北朝——十六国—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隋

大一统对国家作用(大一统的演进与超稳定国家结构的形成)(2)

八王之乱,中原沉沦,衣冠南渡

动因:统治阶层垄断, 社会阶层固化,大一统缺少畅通的流动机制,缺少活力,社会效率受到限制。汉末积重难返,奈曹氏,司马家也无力扭转第一次大崩坏。五胡乱华,民族融合,大吃小强吃弱。衣冠南渡,保留华夏根基。

四、大一统的第二次生命周期 2.0 版

大一统对国家作用(大一统的演进与超稳定国家结构的形成)(3)

盛唐气象,威名远播

隋朝——581年—618年

唐朝——618年—907年

动因:科举制诞生,酝酿产生新的权力阶层士族。民族融合的优势得到发挥,大唐气象。

五、大一统的第二次崩坏

唐末五代十国 878年-979年 100年

动因:科举制受到诸多限制,旧贵族阶层逐渐陨落,新士族阶层实力不足,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导致民族融合消化不良。

六、大一统的第三次形成 3.0版

大一统对国家作用(大一统的演进与超稳定国家结构的形成)(4)

清朝全盛图

宋 辽 金 960-1279 319年

元、明、清 1279-1911 632年

动因:宋朝转向内求索,重建儒家指导思想,大力支持士族阶层崛起。士族形成,汉夷碰撞,汉地易帜,文化坚守。封建制度下的大一统日趋成熟,封建王朝农业经济下的超稳定国家结构形成。

七、大一统的第三次崩坏

清晚期,中华民国 1895-1949 56年

动因:少数民族统治下的保守,外部先进生产力的冲击,更高纬度时间、空间,认知和实践的颠覆与重建。

八、世界范畴下新的大一统建立 4.0版

大一统对国家作用(大一统的演进与超稳定国家结构的形成)(5)

逐鹿天下,中美博弈。

新中国 1949至今

大政府,大社会,混合所有制经济,稳定力量与突破力量相结合。兼容中华文化与欧罗巴文化,形成新的大一统体系。统一整合港澳台,美西方势力退出东亚,东亚稳定秩序的基础建立,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开启世界范围的融合发展之路。

总的历史趋势:大一统格局逐渐稳定,社会结构崩溃式调整次数减少,时长缩短,社会运转效率提升,超稳定国家结构逐渐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