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聪明,但记性还行,三岁时候的事有些朦胧,四岁的时候有几件事就记得很清楚。

第一件事是“吃食堂”。

父亲前边扛着桌子,我和母亲高兴地跟在后边走在去食堂的路上,那个画面记忆深刻。

那应该是在1958年,村里把一个空院子改造成了食堂,要求全村的人都集中到那里去吃饭,不用自己做饭还不收钱,可以腾出手来多干点活,大家都非常高兴。

记得我的老叔在食堂里当管理员,我经常去找他,每当看到一屉屉金黄的窝头和诱人的大锅菜时,馋得口水直流,但他从不给我吃一口。有一次我饿得实在不行了就跟着他屁股要,他没办法切了块生窝瓜塞给我,我躲在一边啃的连个渣都没剩,后来回忆起那块窝瓜觉得比苹果还甜。

我们村很小,那时只有100多口人,到食堂吃饭需要每家自己带桌子,食堂发饭票领饭吃。每到吃饭的时候院子里都特别热闹,就像一个大家庭。

我们村的地不少,每个人能合上差不多有七亩,但涝洼地、盐碱地和芦苇地占比较大。玉米、高粱的产量比较高,然后就是谷子、红薯。小麦的种植面积不小,但因种子不行密度太稀浇不上水产量很低。食堂里小麦面都是用来和其它面粉掺和着吃,净白面一般都是在过节的那天才能吃到。

记得那时候各家各户除了劳动工具,铁锅等金属类的东西都收走或上交了,想自己做饭是没条件的,但大家觉得有食堂吃了也无所谓,国家怎么说就怎么做,只要国家需要。

我家里最后只留下了一个铜盆,记得那铜盆厚厚的很重,但盛水不多,不大的盆池宽大的盆边像个草帽子。这应该是我家的祖传家物,爷爷没舍得交,全家都用他洗脸。

第二件事就是我进了幼儿园。

那年村里成立了幼儿园,孩子们都可以免费入园。大人们都下地了,把孩子放在幼儿园里由让老师看管带着玩,大人放心生产,孩子们也都高兴。

记得幼儿园的老师特别好,这个拉了那个尿了的都很耐心,还经常发些好吃的。记得有一次吃炒花生我去晚了,花生已经分完了,老师就挨个找孩子们给我凑了一份,我很感动。

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件事,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记得幼儿园的老师经常带我们去看大人们劳动的场面,其中的一次让我记忆犹新。

那是村里组织开展的一次“深翻土地”劳动竞赛,孩子和老人们都去了现场呐喊助威。

那时候的生产工具落后,地里的很多活都要人工,这次竞赛就是人工翻地。同土质同面积同起点,参加竞赛的人一字拉开,一声哨响,唰唰唰,铁锨飞舞,争先恐后。助威的人舞着彩旗,加油声声。

印象最深的是学生的快板书,那真叫棒,其中的警句至今清楚记得:

谁英雄,谁好汉,甩开膀子看一看。

深翻土地搞生产,社员们有劲干得欢

好青年,当模范,姑娘小伙争向前。

挖得深,翻得快,大叔大嬸也不赖。

……。

那群情激昂的劳动场面深深震撼了我们那些幼小的心灵。

可能是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食堂没能坚持下来,但经历过的人还是忘不了那段让人心动的时光。

我想那应该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一种尝试,是一次“摸着石头过河”。

食堂故事食物图鉴(记忆一一吃食堂那年的事)(1)

食堂故事食物图鉴(记忆一一吃食堂那年的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