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以慢性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以20~50岁青壮年居多,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2~3倍,而女性则随年龄的增加而发病增多,发病高峰为45岁之前。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繁多复杂,目前发现同卵双生子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致率为20%,这就意味着近8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是环境或其他非遗传的个人因素引起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哪些人群容易得(类风湿性关节炎看过来)(1)

一、生活习惯及环境

1、吸烟与饮酒。吸烟和饮酒是一种行为危险因素。根据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女性每年吸烟20盒或更多,其比值比(OR)为1.5(1.0~2.0)。饮酒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系的研究报道不多。

2、饮食因素。研究发现食用烤鱼或煮鱼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险降低有关,但与其他类型的鱼无关。这可能是鱼中丰富的n-3脂肪酸有助于防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

3、环境气候。研究还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与居住和工作环境的潮湿寒冷有关,其OR分别为3.87和28.26。认为寒冷和潮湿作为一种全身刺激因子,作用于具有某些遗传特征者的免疫系统,使其发生改变,从而促使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另外,寒冷和潮湿作为不良的环境因素,可能诱发或加剧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从而通过自身免疫机制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感染因素

1、细菌。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分枝杆菌感染有关,最初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分枝杆菌的IgG和IgA抗体,且针对分枝杆菌Hsp60的IgG、IgA抗体明显高于正常人。动物实验也发现Hsp60的高表达。这不仅支持细菌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有重要作用,也表明当前感染与自身免疫病的概念是广泛的和相互重叠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哪些人群容易得(类风湿性关节炎看过来)(2)

2、病毒。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抗EB病毒壳抗原(EBVCA)的抗体阳性率、滴度均高于正常人,EBVCA的某些多糖成分与DR4的第三多形区的结构有相似之处。根据检测发现6%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中测到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DNA,因此认为这些病毒与少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疾病发生有关。

三、个体因素

1、肥胖。研究发现肥胖(BMI≥30)会增加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风险(OR3.74,1.14~12.2),而体重超重者(BMI25~29)则并无增加的危险,这可能与肥胖者雌激素代谢有关,尤其是在绝经后的女性中。

2、社会心理因素。有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较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在高冲突(OR5)、低聚集(OR2)和表达少(OR2.5)的家庭中。但有学者未发现父母早亡及精神负担等社会心理因素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有关,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痛苦与运动障碍使患者改变原有的性格特征,即社会心理因素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

3、外伤、手术及输血史。外伤史也是一个强烈的风险因素(OR4),中国学者认为外伤使机体免疫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增强,或加剧原有的免疫功能的紊乱。外伤可能还有直接致病作用,通过关节损伤,产生变性抗原,从而促发自身免疫反应,或通过外伤将有害因素直接引入关节而致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哪些人群容易得(类风湿性关节炎看过来)(3)

四、女性相关因素

初潮、妊娠、产次及泌乳。第一次妊娠越早,类风湿性关节炎危险越低,不良妊娠(即妊娠少于25周)并不改变类风湿性关节炎危险。妊娠能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可能是改变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以后生命中发展的易患因素。这些因素包括雌激素增加,妊娠相关糖蛋白增加,无半乳糖的IgG降低及父方HLA抗原对免疫系统的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