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的普及,充电宝变得越来越重要,没电 10 分钟就像被放到孤岛上一样难熬

充电宝这东西便宜的几十块,贵的两三百,差距到底在哪里,很难看明白

此外,还有一些充电宝爆炸的新闻时不时冒出来,安全问题也是大家关注的。

是时候评测一波了!

我们挑选了 13 款充电宝,其中包括 10 款 20000 mAh 的和 3 款 10000 mAh 的。

66w快充充电宝拆解(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1)

然后,正如标题所言,我们在拆充电宝的时候,差点“”了办公室……

66w快充充电宝拆解(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2)

一度很惨烈。。。

一、外观对比

对于充电宝,一般大家会在意:轻重、大小、外观

我们把可以量化的指标做了图表(图中对比手机为 iPhone 11):

66w快充充电宝拆解(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3)

大家可以参考挑选喜欢的大小和重量。

二、具体实力

充电宝的最核心业务就是给手机提供援助

我们根据充电宝的实际容量快充能力以及一些标准进行了检测。

我们买充电宝,通常只会看外壳上最明显的容量,一般都是 10000 mAh、 20000 mAh。

但其实这只是理论上的最大容量,当我们充电的时候,充电宝可能会出现发热等能量耗损的情况,所以实际有效容量是肯定达不到的这些数字的。

作为消费者,我们在选购的时候需要关注大数字后面的小数字

比如下面红框里标注的“额定容量:12500mAh”。这才是厂商经过反复测试认为可以达到的,是充电宝的实际容量。

66w快充充电宝拆解(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4)

这再一次证明了我们反复强调的“看小字!看小字!看小字!”是多么重要。

我们测试了这 13 款样品的实际放电容量,如果数值大于等于标注的额定容量,就可以认为这款产品品质是比较好的了。

66w快充充电宝拆解(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5)

以下是所有样品在常温、高温、低温下实测的放电容量与额定容量的对比结果:

66w快充充电宝拆解(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6)

注:低温下,标准要求达到 60% 额定容量就算合格。

不同温度下的容量测试,代表了在不同季节下充电宝的表现。

结果显示,10、11、12 号充电宝在三种温度下测出的放电容量都比要求达到的低很多13 号充电宝只在低温情况下达到了标准要求

这里简单辨别你的充电宝容量有没有虚标

在充电宝上找到额定容量,在你的手机里找到手机电池的容量两个相除,就是这个充电宝能给你手机充电次数的最大值。

如果你实际充电次数要远低于这个最大值,那么可能质量就不太好了。

根据标准要求,移动电源的转换效率应该符合使用说明的明示值,如果没有明示,应不低于 80% 。

简单来说,转换效率越高,给数码设备充电的次数就越多,说明充电宝品质越好

来看我们测试并计算出的转换效率:

66w快充充电宝拆解(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7)

根据测试结果,除了 10、11、12 号实测放电能量远低于额定能量13 号没有达到 80% 的要求外,其他样品都达到了 80% 的标准。

现在对充电宝的要求不止是能充满电了,还要快。手机没电,一分钟都等不及。

所以我们测试了样品的快充技能。

66w快充充电宝拆解(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8)

结果如下:

66w快充充电宝拆解(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9)

怎么来判断 1 小时大概能充多少电呢?

用PD快充来举例:

另外我们按照输出电压标准进行了检测,所有充电宝都通过测试。

66w快充充电宝拆解(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10)

三、其他加分项

我们还对所有样品做了过充保护跌落测试阻燃性等测试。

66w快充充电宝拆解(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11)

在满电情况下,继续以 1.2 倍额定电压充电。结果除了 13 号,其他充电宝都有过充保护。

13 号 TYPE-C 口在充电时已经烧坏,无阻燃剂外壳已经烧焦和熔化

66w快充充电宝拆解(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12)

另外,4、5、8 号在启动保护后未能自动复位,在使用上麻烦了一些,大家很难自己在家复位,也就无法继续使用了。

66w快充充电宝拆解(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13)

除 13 号过充测试失效未进行跌落测试,剩余样品实验结束后,外壳都无明显摔裂。

我们拆了这 13 款样品,来看里面的焊接方式:

66w快充充电宝拆解(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14)

下图左边为点焊,在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里应用非常成熟,样品中 3、5、7 号为点焊

右边为锡焊,容易虚焊而脱落,其他样品为锡焊。

66w快充充电宝拆解(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15)

另外, 1、3、4、5、6、7 的聚合物电池有温度保护传感器,其他样品无温度保护传感器。

再来看看材质:PC 比 ABS 的阻燃性好,但是价格更贵。

红外分析后产品塑料主要材质结果如下( 3 号外壳材质是金属,不在分析范围内):

66w快充充电宝拆解(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16)

外壳材质的好坏是充电宝品质的一项重要考核标准,阻燃的外壳能在充电宝异常起火时起到作用。下图是样品外壳燃烧后的比较:

66w快充充电宝拆解(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17)

由于 3 号是铁壳,没有燃烧。

从燃烧情况对比看, 5 号和 7 的外壳阻燃性能更好, 5 号有不阻燃的防震胶垫,所以燃烧时间更久些。

而13号在过充保护测试时就出了问题,燃烧时直冒黑烟(参考前面的动图),靠外力都很难扑灭[敲打]

阻燃性能不仅跟材质有关,还和所加阻燃剂的品质和数量有关。所以同样是 PC 材料,测试结果也有所不同。

充电宝总结

实际上,我们在选择样品时,就选了大品牌和小一些的品牌一起评测。

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我们发现样品中的小品牌充电宝表现确实让人担心。

在做工材料和安全配置上,显然都是耳熟能详的大品牌表现好一些。

我们的综合推荐如下:

66w快充充电宝拆解(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18)

另外我们也有一些选购和使用建议:

66w快充充电宝拆解(拆了13款充电宝我们差点)(19)

这次充电宝评测,我们的技术小哥默默捣鼓了很久,当然也一鸣惊人,给公司小伙伴们制造了一个乌烟瘴气的工作环境[捂脸]

可能大家看完以后,还是会觉得有些难懂,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