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军营生活不妨“极简化”■张生斌“前几天安全大检查,几个义务兵的携行包如同‘百宝箱’,零食、饮料、护肤品等都有出来驻训和搬家一样,这是来居家过日子吗?”上周连务会上,士官班长老王“吐槽”军营生活不妨“极简化”当前流行一种以极简主义为理念的生活方式:一是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做最重要的事;二是放弃不能带来效用的物品,减少带来烦恼的精神活动,从而达到简单生活的目的这与军营生活的要求不谋而合军人的主责主业是打仗,一切工作要向实战聚焦,生活还是简单些好《内务条令》规定:连队内务设置应当利于战备,方便工作、学习、生活,因地制宜,整齐划一五花八门的个人物品不仅破坏内务建设,也不利于战备行动,而且需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去保管整理军营生活的“极简化”,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给自己减减负军营生活“家庭化”,五花八门的个人物品,影响内务设置,也不符合军人身份艰苦朴素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军人是时刻准备打仗的,不能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笔者建议大家给行囊减减负,个人物品能满足基本的工作、学习、生活需要即可二是给自己理理头绪近些年,社会上出现了整理师这个新兴职业在他们的手下,凌乱的房间变得美观整洁,大量的物品被合理收纳,有限的空间不再拥挤军人应该是天然的整理师,军人的作风就应该干净利落,内务整理、物品收纳也应整齐有序在连队,官兵收纳空间只有内务柜、前运包、后留包等,空间十分有限,整理利索了不仅看着舒服,也不必为翻找物品而烦恼其实,整理的不仅是有形物品,更是生活秩序,通过整理可以养成自律、有条理的生活习惯三是给自己清清心“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极简主义不是不消费,更不是让人过“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在日常生活消费中更加侧重品质,舍弃那些不必需、不合适、过时的东西许多年轻战友明知零食、饮料、香烟等对健康无益,还是戒不掉还有的热衷于网购,头脑一热就下了订单,等过一段时间,新鲜感过去,个人物品中只是又多了一件闲置的东西而已建议大家想购物时,不妨把商品先放在购物车内,自己冷静一下,过一段时间后,如感到确实有用或需要时再购买极简是一种生活态度,是拨开纷乱烦扰寻找本心的一个旅程生活“极简化”,主业更突出,军营生活不妨试试“极简化”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Fri, 29 Oct 2021 23:05:18 GMT这位地方大学毕业后入伍的指导员,教育授课有“三不讲”http://www.81.cn/wj/2021-10/30/content_10103475.htm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按做的讲,照讲的做”■黎晓晖 廖彬华前不久,武警广东总队江门支队台山中队指导员冯钧浩着实“火”了一把6月30日下午,从总队优秀政治教员比武现场领奖回来,冯钧浩的手机便响个不停,领导、同学甚至是退役的战士都发来信息表示祝贺“为什么战士们这么佩服你?”面对笔者的提问,这位集“武警部队百名优秀参谋”“总队‘十佳’优秀政治教员”等荣誉于一身的基层政治干部咧嘴一笑:“以身作则带好头,战士自然会走近你”“你们为什么喜欢听指导员讲课?” 笔者的问题一抛出,战士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抢着回答在江门支队台山中队,冯钧浩的课讲得棒是大家公认的战士陈晓羽说:“指导员也没有用什么新颖的形式,就是对我们掏心窝子讲真话,从不整虚头巴脑的东西”“因为他所讲的是他所做的,他也是按他所讲的做的”上士王浩接过了话茬王浩是冯钧浩刚分配到中队时带他的班长,他见证了冯钧浩在中队的每一步成长他说,冯钧浩当排长时,第一次给战士上课,题目叫《争当有本事的革命军人》虽然课件很精美,课讲得声情并茂,但台下战士一个个耷拉着脑袋,不太“买账”有人说:“排长,你体能训练跟不上,讲这课怕是没有说服力吧”也有人说:“课讲得挺好,但是做得还欠不少火候啊”在时任中队指导员孔德启的帮带下,冯钧浩逐渐认识到:真实是说理的生命,相信是接受的基础施教者怎么做,比怎么说更重要中队点名时,冯钧浩语气坚定地说:“我刚从地方大学毕业不久,军事素质和大家比还有差距,但我会全力以赴,保证两个月内赶上大部队,请大家监督”两个月的时间,冯钧浩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手上的茧子磨厚了,作训鞋的鞋底磨穿了,身上的肌肉越来越结实,训练成绩节节攀升有一次,中队组织攀登课目小会操,他率先上场,“噌噌”几下就攀到杆顶,身手之敏捷令全中队官兵啧啧称赞有一次,中队担负抗击台风“艾云尼”抢险救援任务冯钧浩和战友们没有丝毫犹豫,直奔汛情最严重的河堤扛沙袋、疏散群众……任务中,冯钧浩始终冲锋在前,他的大腿被尖锐的铁丝划了一个大口子,鲜血直流但他没有后退,经过简单包扎后,又投入了战斗这一幕恰好被下士刘祥看到,他不禁对冯钧浩竖起大拇指:“排长,你这个大学生干部还真不赖”两个月后的一个晚上,冯钧浩再次给全排上课,这一次战士们反响热烈“他说到做到”下士刘祥的掌声最热烈他说,让自己信服的,不仅是施教者台上讲得在情在理,更重要的是台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有一年,中队猪圈的排粪渠堵了,大夏天的,蚊虫滋生,臭气熏天指导员二话没说,拎起桶第一个去掏污一开始大家还面露难色,但看到指导员率先垂范的身影,我们都坐不住了,争先恐后去抢桶”说起这件事,上等兵杨飞难掩内心的敬佩之情冯钧浩告诉笔者:“很多时候,不是道理没讲好,而是讲道理的人没做好——台上与台下不一样,说的与做的不一样,咋让战士信服?”有一件事令冯钧浩印象深刻:一名干部在台上嘱咐大家在部队好好干,私下却成天琢磨转业后干什么虽然那次授课“看上去很美”,但战士们听了根本没啥触动为此,冯钧浩给自己定下一个原则:自己不相信的不讲、自己不感动的不讲、自己做不到的不讲“好的教育,台上台下都是一个样子”该支队政委刘宏辉说,“注重言传身教历来都是我军抓教育、聚士气的好传统,更是我军政治工作实打实的坚实基础新时代如何传承发扬优良传统,是教育者应该努力去思考探索的”点评身教无声胜有声■刘宏辉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起直接作用的是言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行动身教虽无声,却抵得过千言万语战争年代,打起仗来,党员带头冲锋陷阵,大喊一声“跟我上”,身后的士兵争先恐后、一往无前和平时期,一句“看我的”,令战士们深切感受到,党员干部就是身边的榜样这种感染力是无声的力量,是多少语言都换不来的时代在变,传统不变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明白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嘴皮子”功夫要练,“身板子”功夫更不能少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应悟透“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坚持用高尚的人格引领官兵、用真理的力量启发官兵,以行动的力量,像磁石一样把官兵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Fri, 29 Oct 2021 22:54:46 GMT纪实文学《红色奶奶》兼具历史深度、精神高度和人性温度http://www.81.cn/yd/2021-10/30/content_10103467.htm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传递深邃精神力量■高跃群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谢文杰所著的纪实文学《红色奶奶》一书,凝结着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弘扬着革命英雄主义的崇高精神,具有历史深度、精神高度和人性温度作品以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奉献之美,滋养、陶冶、丰盈着人们内心,以革命人物展现革命精神《红色奶奶》真实记录了红军烈士程德汉之妻林花兰一生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感人故事,立体呈现了琼崖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先辈们一幕幕荡气回肠的英雄画面,读来既有独特的壮丽情怀,也不乏文学作品的柔情之美作品主人公林花兰从小向往军队,喜欢红军,最后嫁给了红军战士程德汉为保守共产党和红军的秘密,她在白色恐怖的环境里“三改其名”,承受了丧儿之痛、丧夫之苦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她决不低头,没有讲出红军的半点秘密她不畏艰辛,将红军烈士的遗腹子和一对革命烈士夫妻的女儿,以及在村口抱来的弃婴养育成人她凭借卫生员的医德医术,一次次为孕妇接生,迎接了无数个新生命,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红色奶奶”林花兰的无私奉献精神,为祖国献身的革命形象跃然纸上,读来催人泪下历史的尘埃掩埋不了事实的存在,需要作者穿越时空,挖掘时光深处的记忆作者满怀对革命历史的崇敬和深情,以炽热的情感、深沉的忧思、严谨的理性,全景式地呈现了琼崖革命根据地的故事,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可以说,纪实文学《红色奶奶》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我们了解革命烈士家庭背后的付出,加深对红军的认识和热爱都是十分有益的为了让故事不落俗套,刻画出真实感人的主人公,作者多次走访林花兰年少时在海南省屯昌县南吕墟的故居,采访程德汉烈士在琼海、陵水、屯昌等地的后人,研究和梳理了琼海一带红军历史发展脉络、重要战事、重要人物等,最终将笔触落在那个时代的普通人身上,从平常中见真情、在朴实中见力量,实现了从革命历史到革命人物的创作、从人物真实到艺术真实的升华这样,有了在精神上与读者共鸣的表述,更易于被今天的人们理解和接受作者紧紧抓住时代特征和人物成长过程,充分尊重史实,既围绕人物品质和性格重构往事,又超越当年红军的故事本身,用那个时代最厚重的精神底色支撑人物形象,不断激起人们心中感动的涟漪,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感触和震撼在《红色奶奶》一书中,读者看到的是革命历史人物的艺术化还原讲细微温情,叙家国大义,触发读者强烈的价值共振和情感共鸣,有质感、有温度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为了让纪实性和艺术性并驾齐驱,在“度”的把握上,全书展现了作者的思想素质与文学修养,写景有写景的画面感,叙事有叙事的动感,写史有写史的沧桑感,让所述内容始终具有可读性又兼具真实性为了更深度地“还原”革命历史,作者以扎实的文学功底,游刃有余地推动着故事情节,塑造出一个个令人信服的人物形象读者在这样的阅读体验中感慨不已,仿佛听得见人物的心跳,看得见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波澜该书的一个重要突破在于,构建了对红色故事深度和广度的探索,以富有时代感的方式讲述先辈先烈、革命人物,引导读者跟随他们走进红色革命历史,感受烽火岁月的点点滴滴,实现对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这部纪实作品传递着深邃的精神力量,极具感染力细细品读,读者看到的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到的是坚不可摧的理想信仰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Fri, 29 Oct 2021 22:46:08 GMT勇救4名落水儿童的老兵孟召平获评“齐鲁最美退役军人”http://www.81.cn/lb/2021-10/30/content_10103478.htm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老兵孟召平见义勇为获评“齐鲁最美退役军人”——纵身一跃,是本能也是责任■张照利 解放军报记者 李力迪日前,2021年“齐鲁最美退役军人”评选结果揭晓,勇救4名落水儿童的退役军人、“山东省见义勇为模范”孟召平名列其中今夏的一个周末,山东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指导组干部孟召平在山东德州隋运河故道景区散步突然,一辆载有4个孩子的电动三轮车从斜坡飞速而下,冲进湖中危急时刻,孟召平飞奔上前,脱掉上衣、蹬掉鞋子,纵身一跃跳入湖中湖水很深,被三轮车磕伤脚踝的孟召平连呛了几口水但凭借在部队练就的救援技能,他迅速冷静下来,在其他几位热心群众的帮助下,先后将4个孩子救上岸由于呛水,获救的4个孩子起初没有完全恢复意识孟召平立即将他们逐个放在大腿上用力反复拍打后背实施急救直到孩子们“哇”地一声把水吐出来,孟召平才悄然离去目睹整个救助过程的一名群众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视频,呼吁大家寻找这位救孩子不留名的好心人经过各方寻找,孟召平终于出现在媒体面前“我没想那么多,当时只想着去救人”孟召平说,“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党员,看到群众有危险,就会有冲上去的本能反应”“孟召平在部队16年,3次荣立三等功,同年兵里第一个入党、第一个提干,他的为人大家有目共睹”听说了孟召平救人的事迹,他的战友陈炳章一点都不奇怪“那一年单位进行实弹射击,孟召平带领新兵负责报靶、检靶一名新战士把射击信号误听为检靶信号,起身就往靶壕外爬孟召平见状,一个箭步上去将新战士拽了回来”陈炳章说,孟召平聊天时曾说过,他当兵是受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是一名老兵,给孟召平起的小名就叫“爱军”2005年,孟召平转业进入山东省政法机关工作,不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深受领导和同事信任2014年他被组织选派到青海挂职交流,2018年在青岛参与重大安保工作,第一批进驻,最后一批离开,圆满完成任务把4个儿童救上岸后,孟召平的“救助”还在延续6月,他在德州市倡导并发起青少年防溺亡公益宣讲活动,7月,他联合德州社会力量救援协会等单位到中小学宣讲防溺亡知识,开展安全教育他还把自己救人获得的奖金全部捐了出去,大部分捐给德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剩余的捐给获救的孩子,希望他们好好学习,早日成才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Fri, 29 Oct 2021 22:41:14 GMT西南服务团老兵西进往事——八千里路砺青春http://www.81.cn/lb/2021-10/30/content_10103477.htm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西南服务团老兵西进往事——八千里路砺青春■常海燕我的父亲常奇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的一名老兵,去年离世今年6月,与父亲相熟的几位战友收到“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激动之余难免遗憾,对我说如果父亲也能活着见证建党百年,该是件多么高兴的事父亲健在时,常给我们几个子女讲当年他们那群热血青年投身革命、参加西南服务团的往事,教育我们人生应有远大理想,并要为之奋斗终身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不久,第二野战军受命解放大西南,出征前党中央决定从中央和老解放区选调一批干部,同时从上海、南京、苏南、安徽等地招收大中学生、青年职工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相关地域掀起一股“南下热”,万余名进步青年积极报名参加父亲就是其中一员1949年5月,在上海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求学的父亲回到老家安徽郎溪因痛恨国民党腐败并受到进步同学的影响,父亲决心投身革命,进入晥南革命干部学校学习得知学校要挑选师生参加西南服务团后,青年学子深受“进军大西南,解放全中国”口号的感召,满怀革命激情,纷纷写下申请积极上进的父亲有幸入选,随队到达西南服务团总部南京,被编入云南支队五大队出征之前,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等为西南服务团作报告,坚定了这些青年奔赴西南、服务人民的信念10月1日,父亲和战友在原“中央大学”运动场参加了庆祝开国大典的活动第二天深夜,他们赶往浦口,登上“闷罐车”前往武汉,几天后转至湖南岳阳当月下旬,云南支队在长沙休整扩编,组织上动员不宜长途行军的学员返回父亲决心继续向前走,跟着队伍到西南边陲锻炼成长11月中旬,云南支队从长沙再度出发到达湘潭后,因为路况的原因,云南支队决定把剩余的3000多里路程改为徒步行军,走的都是当年红军走过的路大家身背背包,肩扛大枪,晴天烈日晒,雨天一身泥,相互搀扶练就了一双铁脚板雪峰山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是云南支队行军时翻越的第一座高山,因山顶常年积雪得名云南支队五大队大队长黄志恒是位老红军,生活简朴,爱兵如子,组织给他配备的行军马匹,被他用来驮运大家的背包行装,或让体弱的同志乘骑过雪峰山时,黄志恒的妻子已身怀六甲,他鼓励妻子拽着马尾巴艰难翻过了山到达昆明后,他的妻子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马尾巴姑娘”1950年2月,云南支队抵达云南省沾益县,与二野四兵团一部、五兵团一部及当地起义部队等共7000余人举行了会师大会2月下旬,他们到达昆明市郊小石坝,结束了行军任务这一场边走边学的“小长征”,不仅锻炼了父亲和战友的体魄,也锻造了他们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信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军事接管、征粮剿匪、肃清反动残余势力等工作中去,与当地干部一起为西南地区人民政府的建立和日后经济建设的发展作出贡献父亲与几位战友负责接管当时的盐兴县政府,首要工作任务是征粮云南山高岭崇,和平解放之初依然暗潮汹涌,国民党潜伏特务、残余匪徒和反动地主以大山为屏障暗中勾结父亲与战友们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战斗经验,与敌人斗智斗勇,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革命干部弹指一挥间,如今已过去70多年父亲在世时,每每回忆参加西南服务团的往事,都是一副自豪的模样他常说,虽然西南服务团存在时间不长,但担负的历史使命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组成部分,父亲和战友也自视为新中国第一批支援西部的“青年志愿者”他从没有后悔过将热血青春奉献给西南边陲,而是为自己有这样一段投笔从戎的激情岁月感到无比骄傲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Fri, 29 Oct 2021 22:33:44 GMT让阅读成为悦读http://www.81.cn/yd/2021-10/30/content_10103492.htm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让阅读成为悦读■叶小珲悦读不觉夜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从古至今,悦读者总能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处静谧,正襟危坐,捧一本好书,沉淀心灵,体味字里行间的生机盎然,聆听作者内心的真情之声,感悟书籍赐予的智慧翁森的《四时读书乐》就对“悦读”有很好的阐释:“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热爱悦读的人讲究一个“悦”字,其“悦”不仅指文字内容带给读者的娱乐,更多的是读者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时的平和与愉悦这是阅读的更深层面,也是悦读的魅力所在孩童时期,我对不少唐诗宋词已是倒背如流,烂熟于胸在大声朗读中,我感受着平平仄仄的韵味,惊叹于古人的遣词造句,但对文本的感悟却只停留于表面,未能深入其中究其源头,在于只是浅尝辄止式阅读,而非追本溯源式悦读因而只能读其形,未能悟其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诗词为悦,反复品读,我们能在佳句荟萃中找到与作者趣味相投的契合点,于“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中欣赏江南水乡的湖光山色;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惊羡边陲荒漠的壮阔雄奇;在“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中感受遥隔万里的相思期待正是悦读让我们如痴如醉地尽情徜徉,领略如画如景的绵绵意境,感悟醇厚芬芳的悠悠情思,品味深厚辉煌的历史文化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杂剧,从四大名著到红色经典,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犹如伟岸连绵的群山,从视觉到内心都给人震撼之感除了钦佩前辈们丰厚的文化底蕴,也久久地沉浸在文学世界中无法自拔悦读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还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格局通过悦读前人留下的文学经典,我们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中苦心志、劳筋骨,增才能;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自然适意、返璞归真;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中读红楼、品人生看《逍遥游》“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听《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闻《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触《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悦读让我们心明眼亮,情感饱满时代在发展,悦读的方式也在改变从纸质书发展到电子书,书的形式在更迭变化,悦读的初心依然未变在繁忙的都市、宁静的弄堂、绿色的军营,无论生活节奏有多快、工作压力有多大,训练有多紧张,能放松身心的仍然是悦读有了悦读的浸润,我们愿意以书为伴,以书为友,以书为师,在忙碌的空隙、假期的闲暇,不妨整理好几案,翻开书页,静静思考,让阅读成为悦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Fri, 29 Oct 2021 22:13:47 GMT,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户外临时避风房 外出驻训不是居家过日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户外临时避风房 外出驻训不是居家过日子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军营生活不妨“极简化”■张生斌“前几天安全大检查,几个义务兵的携行包如同‘百宝箱’,零食、饮料、护肤品等都有。出来驻训和搬家一样,这是来居家过日子吗?”上周连务会上,士官班长老王“吐槽”。军营生活不妨“极简化”。当前流行一种以极简主义为理念的生活方式:一是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做最重要的事;二是放弃不能带来效用的物品,减少带来烦恼的精神活动,从而达到简单生活的目的。这与军营生活的要求不谋而合。军人的主责主业是打仗,一切工作要向实战聚焦,生活还是简单些好。《内务条令》规定:连队内务设置应当利于战备,方便工作、学习、生活,因地制宜,整齐划一。五花八门的个人物品不仅破坏内务建设,也不利于战备行动,而且需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去保管整理。军营生活的“极简化”,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给自己减减负。军营生活“家庭化”,五花八门的个人物品,影响内务设置,也不符合军人身份。艰苦朴素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军人是时刻准备打仗的,不能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笔者建议大家给行囊减减负,个人物品能满足基本的工作、学习、生活需要即可。二是给自己理理头绪。近些年,社会上出现了整理师这个新兴职业。在他们的手下,凌乱的房间变得美观整洁,大量的物品被合理收纳,有限的空间不再拥挤。军人应该是天然的整理师,军人的作风就应该干净利落,内务整理、物品收纳也应整齐有序。在连队,官兵收纳空间只有内务柜、前运包、后留包等,空间十分有限,整理利索了不仅看着舒服,也不必为翻找物品而烦恼。其实,整理的不仅是有形物品,更是生活秩序,通过整理可以养成自律、有条理的生活习惯。三是给自己清清心。“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极简主义不是不消费,更不是让人过“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在日常生活消费中更加侧重品质,舍弃那些不必需、不合适、过时的东西。许多年轻战友明知零食、饮料、香烟等对健康无益,还是戒不掉。还有的热衷于网购,头脑一热就下了订单,等过一段时间,新鲜感过去,个人物品中只是又多了一件闲置的东西而已。建议大家想购物时,不妨把商品先放在购物车内,自己冷静一下,过一段时间后,如感到确实有用或需要时再购买。极简是一种生活态度,是拨开纷乱烦扰寻找本心的一个旅程。生活“极简化”,主业更突出,军营生活不妨试试“极简化”。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Fri, 29 Oct 2021 23:05:18 GMT这位地方大学毕业后入伍的指导员,教育授课有“三不讲”http://www.81.cn/wj/2021-10/30/content_10103475.htm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按做的讲,照讲的做”■黎晓晖 廖彬华前不久,武警广东总队江门支队台山中队指导员冯钧浩着实“火”了一把。6月30日下午,从总队优秀政治教员比武现场领奖回来,冯钧浩的手机便响个不停,领导、同学甚至是退役的战士都发来信息表示祝贺。“为什么战士们这么佩服你?”面对笔者的提问,这位集“武警部队百名优秀参谋”“总队‘十佳’优秀政治教员”等荣誉于一身的基层政治干部咧嘴一笑:“以身作则带好头,战士自然会走近你。”“你们为什么喜欢听指导员讲课?” 笔者的问题一抛出,战士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抢着回答。在江门支队台山中队,冯钧浩的课讲得棒是大家公认的。战士陈晓羽说:“指导员也没有用什么新颖的形式,就是对我们掏心窝子讲真话,从不整虚头巴脑的东西。”“因为他所讲的是他所做的,他也是按他所讲的做的。”上士王浩接过了话茬。王浩是冯钧浩刚分配到中队时带他的班长,他见证了冯钧浩在中队的每一步成长。他说,冯钧浩当排长时,第一次给战士上课,题目叫《争当有本事的革命军人》。虽然课件很精美,课讲得声情并茂,但台下战士一个个耷拉着脑袋,不太“买账”。有人说:“排长,你体能训练跟不上,讲这课怕是没有说服力吧。”也有人说:“课讲得挺好,但是做得还欠不少火候啊!”在时任中队指导员孔德启的帮带下,冯钧浩逐渐认识到:真实是说理的生命,相信是接受的基础。施教者怎么做,比怎么说更重要。中队点名时,冯钧浩语气坚定地说:“我刚从地方大学毕业不久,军事素质和大家比还有差距,但我会全力以赴,保证两个月内赶上大部队,请大家监督。”两个月的时间,冯钧浩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手上的茧子磨厚了,作训鞋的鞋底磨穿了,身上的肌肉越来越结实,训练成绩节节攀升。有一次,中队组织攀登课目小会操,他率先上场,“噌噌”几下就攀到杆顶,身手之敏捷令全中队官兵啧啧称赞。有一次,中队担负抗击台风“艾云尼”抢险救援任务。冯钧浩和战友们没有丝毫犹豫,直奔汛情最严重的河堤。扛沙袋、疏散群众……任务中,冯钧浩始终冲锋在前,他的大腿被尖锐的铁丝划了一个大口子,鲜血直流。但他没有后退,经过简单包扎后,又投入了战斗。这一幕恰好被下士刘祥看到,他不禁对冯钧浩竖起大拇指:“排长,你这个大学生干部还真不赖!”两个月后的一个晚上,冯钧浩再次给全排上课,这一次战士们反响热烈。“他说到做到。”下士刘祥的掌声最热烈。他说,让自己信服的,不仅是施教者台上讲得在情在理,更重要的是台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有一年,中队猪圈的排粪渠堵了,大夏天的,蚊虫滋生,臭气熏天。指导员二话没说,拎起桶第一个去掏污。一开始大家还面露难色,但看到指导员率先垂范的身影,我们都坐不住了,争先恐后去抢桶。”说起这件事,上等兵杨飞难掩内心的敬佩之情。冯钧浩告诉笔者:“很多时候,不是道理没讲好,而是讲道理的人没做好——台上与台下不一样,说的与做的不一样,咋让战士信服?”有一件事令冯钧浩印象深刻:一名干部在台上嘱咐大家在部队好好干,私下却成天琢磨转业后干什么。虽然那次授课“看上去很美”,但战士们听了根本没啥触动。为此,冯钧浩给自己定下一个原则:自己不相信的不讲、自己不感动的不讲、自己做不到的不讲。“好的教育,台上台下都是一个样子。”该支队政委刘宏辉说,“注重言传身教历来都是我军抓教育、聚士气的好传统,更是我军政治工作实打实的坚实基础。新时代如何传承发扬优良传统,是教育者应该努力去思考探索的。”点评身教无声胜有声■刘宏辉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起直接作用的是言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行动。身教虽无声,却抵得过千言万语。战争年代,打起仗来,党员带头冲锋陷阵,大喊一声“跟我上”,身后的士兵争先恐后、一往无前。和平时期,一句“看我的”,令战士们深切感受到,党员干部就是身边的榜样。这种感染力是无声的力量,是多少语言都换不来的。时代在变,传统不变。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明白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嘴皮子”功夫要练,“身板子”功夫更不能少。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应悟透“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坚持用高尚的人格引领官兵、用真理的力量启发官兵,以行动的力量,像磁石一样把官兵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Fri, 29 Oct 2021 22:54:46 GMT纪实文学《红色奶奶》兼具历史深度、精神高度和人性温度http://www.81.cn/yd/2021-10/30/content_10103467.htm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传递深邃精神力量■高跃群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谢文杰所著的纪实文学《红色奶奶》一书,凝结着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弘扬着革命英雄主义的崇高精神,具有历史深度、精神高度和人性温度。作品以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奉献之美,滋养、陶冶、丰盈着人们内心,以革命人物展现革命精神。《红色奶奶》真实记录了红军烈士程德汉之妻林花兰一生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感人故事,立体呈现了琼崖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先辈们一幕幕荡气回肠的英雄画面,读来既有独特的壮丽情怀,也不乏文学作品的柔情之美。作品主人公林花兰从小向往军队,喜欢红军,最后嫁给了红军战士程德汉。为保守共产党和红军的秘密,她在白色恐怖的环境里“三改其名”,承受了丧儿之痛、丧夫之苦。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她决不低头,没有讲出红军的半点秘密。她不畏艰辛,将红军烈士的遗腹子和一对革命烈士夫妻的女儿,以及在村口抱来的弃婴养育成人。她凭借卫生员的医德医术,一次次为孕妇接生,迎接了无数个新生命,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红色奶奶”。林花兰的无私奉献精神,为祖国献身的革命形象跃然纸上,读来催人泪下。历史的尘埃掩埋不了事实的存在,需要作者穿越时空,挖掘时光深处的记忆。作者满怀对革命历史的崇敬和深情,以炽热的情感、深沉的忧思、严谨的理性,全景式地呈现了琼崖革命根据地的故事,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可以说,纪实文学《红色奶奶》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我们了解革命烈士家庭背后的付出,加深对红军的认识和热爱都是十分有益的。为了让故事不落俗套,刻画出真实感人的主人公,作者多次走访林花兰年少时在海南省屯昌县南吕墟的故居,采访程德汉烈士在琼海、陵水、屯昌等地的后人,研究和梳理了琼海一带红军历史发展脉络、重要战事、重要人物等,最终将笔触落在那个时代的普通人身上,从平常中见真情、在朴实中见力量,实现了从革命历史到革命人物的创作、从人物真实到艺术真实的升华。这样,有了在精神上与读者共鸣的表述,更易于被今天的人们理解和接受。作者紧紧抓住时代特征和人物成长过程,充分尊重史实,既围绕人物品质和性格重构往事,又超越当年红军的故事本身,用那个时代最厚重的精神底色支撑人物形象,不断激起人们心中感动的涟漪,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感触和震撼。在《红色奶奶》一书中,读者看到的是革命历史人物的艺术化还原。讲细微温情,叙家国大义,触发读者强烈的价值共振和情感共鸣,有质感、有温度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为了让纪实性和艺术性并驾齐驱,在“度”的把握上,全书展现了作者的思想素质与文学修养,写景有写景的画面感,叙事有叙事的动感,写史有写史的沧桑感,让所述内容始终具有可读性又兼具真实性。为了更深度地“还原”革命历史,作者以扎实的文学功底,游刃有余地推动着故事情节,塑造出一个个令人信服的人物形象。读者在这样的阅读体验中感慨不已,仿佛听得见人物的心跳,看得见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波澜。该书的一个重要突破在于,构建了对红色故事深度和广度的探索,以富有时代感的方式讲述先辈先烈、革命人物,引导读者跟随他们走进红色革命历史,感受烽火岁月的点点滴滴,实现对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这部纪实作品传递着深邃的精神力量,极具感染力。细细品读,读者看到的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到的是坚不可摧的理想信仰。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Fri, 29 Oct 2021 22:46:08 GMT勇救4名落水儿童的老兵孟召平获评“齐鲁最美退役军人”http://www.81.cn/lb/2021-10/30/content_10103478.htm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老兵孟召平见义勇为获评“齐鲁最美退役军人”——纵身一跃,是本能也是责任■张照利 解放军报记者 李力迪日前,2021年“齐鲁最美退役军人”评选结果揭晓,勇救4名落水儿童的退役军人、“山东省见义勇为模范”孟召平名列其中。今夏的一个周末,山东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指导组干部孟召平在山东德州隋运河故道景区散步。突然,一辆载有4个孩子的电动三轮车从斜坡飞速而下,冲进湖中。危急时刻,孟召平飞奔上前,脱掉上衣、蹬掉鞋子,纵身一跃跳入湖中。湖水很深,被三轮车磕伤脚踝的孟召平连呛了几口水。但凭借在部队练就的救援技能,他迅速冷静下来,在其他几位热心群众的帮助下,先后将4个孩子救上岸。由于呛水,获救的4个孩子起初没有完全恢复意识。孟召平立即将他们逐个放在大腿上用力反复拍打后背实施急救。直到孩子们“哇”地一声把水吐出来,孟召平才悄然离去。目睹整个救助过程的一名群众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视频,呼吁大家寻找这位救孩子不留名的好心人。经过各方寻找,孟召平终于出现在媒体面前。“我没想那么多,当时只想着去救人。”孟召平说,“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党员,看到群众有危险,就会有冲上去的本能反应。”“孟召平在部队16年,3次荣立三等功,同年兵里第一个入党、第一个提干,他的为人大家有目共睹。”听说了孟召平救人的事迹,他的战友陈炳章一点都不奇怪。“那一年单位进行实弹射击,孟召平带领新兵负责报靶、检靶。一名新战士把射击信号误听为检靶信号,起身就往靶壕外爬。孟召平见状,一个箭步上去将新战士拽了回来。”陈炳章说,孟召平聊天时曾说过,他当兵是受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是一名老兵,给孟召平起的小名就叫“爱军”。2005年,孟召平转业进入山东省政法机关工作,不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深受领导和同事信任。2014年他被组织选派到青海挂职交流,2018年在青岛参与重大安保工作,第一批进驻,最后一批离开,圆满完成任务。把4个儿童救上岸后,孟召平的“救助”还在延续。6月,他在德州市倡导并发起青少年防溺亡公益宣讲活动,7月,他联合德州社会力量救援协会等单位到中小学宣讲防溺亡知识,开展安全教育。他还把自己救人获得的奖金全部捐了出去,大部分捐给德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剩余的捐给获救的孩子,希望他们好好学习,早日成才。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Fri, 29 Oct 2021 22:41:14 GMT西南服务团老兵西进往事——八千里路砺青春http://www.81.cn/lb/2021-10/30/content_10103477.htm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西南服务团老兵西进往事——八千里路砺青春■常海燕我的父亲常奇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的一名老兵,去年离世。今年6月,与父亲相熟的几位战友收到“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激动之余难免遗憾,对我说如果父亲也能活着见证建党百年,该是件多么高兴的事。父亲健在时,常给我们几个子女讲当年他们那群热血青年投身革命、参加西南服务团的往事,教育我们人生应有远大理想,并要为之奋斗终身。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不久,第二野战军受命解放大西南,出征前党中央决定从中央和老解放区选调一批干部,同时从上海、南京、苏南、安徽等地招收大中学生、青年职工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相关地域掀起一股“南下热”,万余名进步青年积极报名参加。父亲就是其中一员。1949年5月,在上海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求学的父亲回到老家安徽郎溪。因痛恨国民党腐败并受到进步同学的影响,父亲决心投身革命,进入晥南革命干部学校学习。得知学校要挑选师生参加西南服务团后,青年学子深受“进军大西南,解放全中国”口号的感召,满怀革命激情,纷纷写下申请。积极上进的父亲有幸入选,随队到达西南服务团总部南京,被编入云南支队五大队。出征之前,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等为西南服务团作报告,坚定了这些青年奔赴西南、服务人民的信念。10月1日,父亲和战友在原“中央大学”运动场参加了庆祝开国大典的活动。第二天深夜,他们赶往浦口,登上“闷罐车”前往武汉,几天后转至湖南岳阳。当月下旬,云南支队在长沙休整扩编,组织上动员不宜长途行军的学员返回。父亲决心继续向前走,跟着队伍到西南边陲锻炼成长。11月中旬,云南支队从长沙再度出发。到达湘潭后,因为路况的原因,云南支队决定把剩余的3000多里路程改为徒步行军,走的都是当年红军走过的路。大家身背背包,肩扛大枪,晴天烈日晒,雨天一身泥,相互搀扶练就了一双铁脚板。雪峰山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是云南支队行军时翻越的第一座高山,因山顶常年积雪得名。云南支队五大队大队长黄志恒是位老红军,生活简朴,爱兵如子,组织给他配备的行军马匹,被他用来驮运大家的背包行装,或让体弱的同志乘骑。过雪峰山时,黄志恒的妻子已身怀六甲,他鼓励妻子拽着马尾巴艰难翻过了山。到达昆明后,他的妻子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马尾巴姑娘”。1950年2月,云南支队抵达云南省沾益县,与二野四兵团一部、五兵团一部及当地起义部队等共7000余人举行了会师大会。2月下旬,他们到达昆明市郊小石坝,结束了行军任务。这一场边走边学的“小长征”,不仅锻炼了父亲和战友的体魄,也锻造了他们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信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军事接管、征粮剿匪、肃清反动残余势力等工作中去,与当地干部一起为西南地区人民政府的建立和日后经济建设的发展作出贡献。父亲与几位战友负责接管当时的盐兴县政府,首要工作任务是征粮。云南山高岭崇,和平解放之初依然暗潮汹涌,国民党潜伏特务、残余匪徒和反动地主以大山为屏障暗中勾结。父亲与战友们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战斗经验,与敌人斗智斗勇,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革命干部。弹指一挥间,如今已过去70多年。父亲在世时,每每回忆参加西南服务团的往事,都是一副自豪的模样。他常说,虽然西南服务团存在时间不长,但担负的历史使命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组成部分,父亲和战友也自视为新中国第一批支援西部的“青年志愿者”。他从没有后悔过将热血青春奉献给西南边陲,而是为自己有这样一段投笔从戎的激情岁月感到无比骄傲。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Fri, 29 Oct 2021 22:33:44 GMT让阅读成为悦读http://www.81.cn/yd/2021-10/30/content_10103492.htm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让阅读成为悦读■叶小珲悦读不觉夜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从古至今,悦读者总能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处静谧,正襟危坐,捧一本好书,沉淀心灵,体味字里行间的生机盎然,聆听作者内心的真情之声,感悟书籍赐予的智慧。翁森的《四时读书乐》就对“悦读”有很好的阐释:“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热爱悦读的人讲究一个“悦”字,其“悦”不仅指文字内容带给读者的娱乐,更多的是读者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时的平和与愉悦。这是阅读的更深层面,也是悦读的魅力所在。孩童时期,我对不少唐诗宋词已是倒背如流,烂熟于胸。在大声朗读中,我感受着平平仄仄的韵味,惊叹于古人的遣词造句,但对文本的感悟却只停留于表面,未能深入其中。究其源头,在于只是浅尝辄止式阅读,而非追本溯源式悦读。因而只能读其形,未能悟其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诗词为悦,反复品读,我们能在佳句荟萃中找到与作者趣味相投的契合点,于“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中欣赏江南水乡的湖光山色;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惊羡边陲荒漠的壮阔雄奇;在“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中感受遥隔万里的相思期待。正是悦读让我们如痴如醉地尽情徜徉,领略如画如景的绵绵意境,感悟醇厚芬芳的悠悠情思,品味深厚辉煌的历史文化。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杂剧,从四大名著到红色经典,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犹如伟岸连绵的群山,从视觉到内心都给人震撼之感。除了钦佩前辈们丰厚的文化底蕴,也久久地沉浸在文学世界中无法自拔。悦读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还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格局。通过悦读前人留下的文学经典,我们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中苦心志、劳筋骨,增才能;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自然适意、返璞归真;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中读红楼、品人生。看《逍遥游》“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听《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闻《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触《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悦读让我们心明眼亮,情感饱满。时代在发展,悦读的方式也在改变。从纸质书发展到电子书,书的形式在更迭变化,悦读的初心依然未变。在繁忙的都市、宁静的弄堂、绿色的军营,无论生活节奏有多快、工作压力有多大,训练有多紧张,能放松身心的仍然是悦读。有了悦读的浸润,我们愿意以书为伴,以书为友,以书为师,在忙碌的空隙、假期的闲暇,不妨整理好几案,翻开书页,静静思考,让阅读成为悦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Fri, 29 Oct 2021 22:13:47 GM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