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上一节所述,“加、减法的意义”具体可以这样进行教学:,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数学学习加减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数学学习加减法(有温度的数学)

数学学习加减法

依据上一节所述,“加、减法的意义”具体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加法

师:(看地图)乘火车从西宁到拉萨要怎样走?

生:从西宁出发经过格尔木到拉萨

师:谁能指一指,经过几段铁路

生:(用手指)经过两段铁路,分别是西宁到格尔木和格尔木到拉萨

师:这两段铁路可以能合起来看吗,如果可以合起来,那么两段铁路合起来后是哪一段,谁能指一指

生:(用手指)直接从西宁到拉萨

师:看来两段铁路可以合成一段铁路,我们可以这样表示:

西宁到格尔木(合)格尔木到拉萨=西宁到拉萨

师:合起来之前与合起来之后有什么不一样

生:合起来之后铁路变长了

师:(线段图)两段铁路可以合起来,线段图可以合起来吗

生:可以合起来,合起来就变成一条长的线段图了

师:生活中很多物品可以合起来,那么“数”可以合起来吗,比如814千米和1142千米

生:可以合起来

师:怎么表示

生:814+1142=1956

师:我们是要把这两个数合起来,(指加号)这是什么意思?

生:相加就表示合起来

师:同学们不但善于发现,而且会创造,古人就是用“加法”来表示“合起来”

古时候,还没有加减法,商人们做生意时就特别的麻烦。但他们还是很聪明的,他们发明了最原始的加法和减法。比如他们要出售一瓶酒,就会在他们的帐本上画一道“-”,等到所有的酒都卖完了,他们就会一个一个清点“-”的个数,从而得到他们的销量;如果他们要购进一瓶酒,他们就会在帐本上画一个“+”,过后,也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他们的采购量。慢慢的,这种最原始的记号就演化为现在的加号和减号,加减法也由此产生了。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 ”、“-”表示剩余和不足,1514年荷兰数学家赫克把它用作代数运算符号。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宣传和提倡,才开始普及,直到1630年,才得到大家的公认。

师:加法就是人创造出来的。加法表示什么?

生:加法表示“合起来”

师:我们看看教科书上怎么定义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师:你有哪个词不懂吗?

生:“运算”是什么意思

师:运算表示一种动作,加法运算就表示合起来这样的动作

……

减法

师:现在我们看这样一个问题该怎样解决

( )千米+1142千米=1956千米

生:1956-1142=814千米

师:你这样是什么意思

生:一个加数可以用和减另一个加数

师:你用到一个符号“-”,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拿走

师:从哪里拿,拿多少

生:从和里拿,另一个加数是多少就拿多少

师:拿完剩下的是谁

生:是一个加数

师:不知不觉同学们又说出了减法的含义

师:减法是怎样一种运算,或怎样一种动作表示减法

生:从和里“拿”出去的动作表示减法

师:老师补充一点,(指加法关系式)“从和里拿出一个加数得到另一个加数的动作(运算)就是减法”

师: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

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师:怎么每次和我们说的都不一样

生:意思一样,和与一个加数要已知,否则怎么“拿”呀……

师:你真善于发现

……

从“有温度的数学”的角度考虑,加、减法意义的本质是“动作”,是“合起来”的动作与“拿走”的动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就是经历加、减法产生的过程。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非“会算”,会算不是加、减法意义的本质。有些看起来简单的内容,其中却有很多玄机,要多发掘教材背后的东西,这才是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