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师爷,写字时经常搞错偏旁。一次,县官叫他写一个名册。县官说:“写好点,如果有错字,我可是要打板子的。”师爷连忙点头说:“是!”

结果,师爷还是写了个错别字,把“陈”字的双耳旁“阝”写在了右边。县官看了,大怒说:“双耳旁‘阝’应该在左边!来人,把这家伙拖下去重打二十大板!”师爷大喊:“大人饶命!我记住双耳旁在左边了!”[流泪]

后来,当他写到“郑”字时,心想:“嘿嘿,这次我可记住了,双耳旁应该在左边。”县官一看,气得大声说:“你又写错!‘郑’的双耳应该在右边。来人,再打!”师爷大哭:“大人饶命啊!我怎么知道说好的左边会变卦呢?”[大哭]

后来,有个人请他写状书,就像今天的起诉书。师爷问:“您贵姓啊?”来人回答:“免贵姓聂。”师爷一听,脸色顿时煞白:“啊?三个耳朵的聂?(聂的繁体字是聶)你快走,我不帮你写了!”

来人纳闷说:“为什么?”师爷说:“我之前因为两个‘耳’旁,连挨四十大板。你的姓有三只耳朵,这次不得把我打死!”[震惊]

上面这个故事,是个笑话。可是,有一个问题,明明是双耳旁,写法一样,为什么分左耳右耳?[what]

其实,它们虽然写法一样,但却是两个偏旁,左耳和右耳来源并不相同。

左耳旁,来源于“阜”。你可能会想:“不会吧,差的太远了!”不信的话,你可以用拼音输入法输入“fǔ”,同音字中一定能找到在左边的“阝”。

偏旁是耳朵的字有哪些(汉字那些事之耳朵弄错边)(1)

我国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中,“阜”的解释是:“阜,大陸也。山無石者,象形。”意思是说,阜是没有石头的山,象没有石头的大土山的形状。所以,查一下左耳旁的字就会发现,意思大多跟山或山的地形有关系。

比如:与山有关的,陵—大阜、陆——高平地、阳—山南、隅—山角、阻—山路难行;

与高有关的,除—殿阶、陛—殿阶、际—两墙之缝、防—堤坝、陟—登、队—从高处掉下、

陨—从高处落下、陷—自高而入下。

偏旁是耳朵的字有哪些(汉字那些事之耳朵弄错边)(2)

右耳旁,来源于“邑”。《说文解字》中,“邑”的解释是:“邑,国也。”意思是小邦国。所以,右耳旁的字意思多与国名、邑名等行政区域的名称有关。

比如:国名—郑、城市名—邯郸、行政区域名—邦、都、邻、鄙、郊等。

大概从汉代开始,这两个偏旁字形开始混同了。不过,现在的字典和词典里,还保留着两个部首的区别。

较真的你可能会问:“陈不是姓吗?那为什么不是右耳呢?”[what]

其实,“陈”《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宛丘,舜後嬀滿之所封。”意思是说宛丘是一个地名,是叫“妫满”的舜后所封的地方。后来引申出另一个词义“阵地”,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阵”。“陈”以“阜”为部首,表示兵阵的排列与山丘的地势有关。

说到这里,现在耳朵不会弄错边了吧。[呲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