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1)

前言 · 一 · 孟子其人

孟子名轲,表字无传,战国时邹国人。具体生卒年月不详,古今有多种推断,通行的说法大致有两种,即前372年—前289年,或前385年—前304年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2)

孟轲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生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3)

长大成人后的孟子,曾“受业子思之门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子思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孙子,是战国初期大名鼎鼎的儒学大师(历史上,曾有学者出于对孟子的推崇,而将子思本人看作孟子的老师。但这种说法显然经不起考证)。因此,师从子思门人,奠定了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终身信仰。孟子乐于以孔子继承者自命,曾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4)

中年时期的孟子以儒学大师的身份,游历各国近20年。他游历时,后车数十乘,随从数百人,以推行王道政治为己任,曾到过齐、宋、滕、魏、鲁、薛等多个国家。在20年的奔波中,孟子学派的影响很大,到处都有诸侯以礼相待,但却无人肯真正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5)

孟子晚年对于游说诸侯,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已不抱希望,于是归隐乡里,不再出游,以著书立说为务;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自己的人生乐趣。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6)

总的说来,孟子的生平与孔子有很多相似之处,都经历了读书、游历、教书三部曲,他们的思想主张都未能被统治者所采纳(只是比孔子在生活待遇方面要幸运得多)。正因为如此,孟子被人们尊称为“孔子之后第一人”。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7)

25、【原文】(爱惜禽兽,仁爱之心)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8)

【译文】

孟子说:“没关系,这就是仁爱了,因为王只看见牛而没有看见羊。君子对于禽兽,见过它活着,就不忍心看它死去;听过它的声音,就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子离厨房远远的。”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9)

梁惠王章句上·八

26、【原文】(将心比心,爱护百姓)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10)

【译文】

王高兴地说:“《诗经》讲:‘别人有心事,我来揣摩它。’说的正是您老人家啊。我只是这样做了,反过来考虑为什么这样,却不明白自己的内心。您老人家这么一说,说到我心里去了。这种心思之所以和王道相合,又是什么道理?”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11)

27、【原文】(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12)

【译文】

孟子说:“假如有个人向王报告:‘我的力气足够举起三千斤,却拿不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够看清楚鸟身上的细毛,却瞧不见一车木柴。’王能相信吗?”

王说:“不相信。”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13)

28、【原文】(见多不怪,熟视无睹)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14)

【译文】

“如今您的恩情足以使禽兽受惠,而您的功绩不能使百姓沾光,又是为什么呢?这么说来,拿不起一根羽毛,是因为不肯用力气;瞧不见一车木柴,是因为不肯用眼睛;老百姓得不到安抚,是因为王不肯施恩。所以王没有使天下归服,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15)

29、【原文】(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16)

【译文】

王说:“不肯做和不能做的情形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胳膊下夹着泰山而越过渤海,告诉人说:‘我办不到。’这是真的不能。为老人折树枝,告诉人说:‘我办不到。’这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因此王没有使天下归服,不是胳膊下夹着泰山而越过渤海一类;王没有使天下归服,是折树枝一类。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17)

30、【原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18)

【译文】

“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小孩,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小孩。只要如此,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里玩弄东西那么简单。《诗经》说:‘先给妻子做表率,然后推及于兄弟,从而推广到封邑国家。’说的无非是把这种好心思推广到别的方面罢了。所以推广恩惠足以安抚四海,不推广恩惠就连妻子儿女也安抚不了。古代的圣贤之所以远远超过别人,没有别的奥妙,只是善于推广他的善行罢了。如今您的恩情足以使禽兽受惠,而您的功绩不能使百姓沾光,又是为什么呢?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19)

31、【原文】(知轻重知长短)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20)

【译文】

“称一称,才知道轻重;量一量,才知道长短。凡事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王请考虑一下!

“王是不是发动军队,危害将士,与诸侯结怨,才觉得心里痛快呢?”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21)

32、【原文】(欲望神秘,难以启齿)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22)

33、【译文】

王说:“不是。我怎么会为此痛快?我是要满足我的大欲望。”

孟子说:“王的大欲望可以讲出来听听吗?”

王笑着不说话。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23)

34、【原文】(声色犬马,非王所欲)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24)

【译文】

孟子说:“是为了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呢?轻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为了鲜艳的色彩不够看呢?是为了音乐不够听呢?还是侍从不够使唤呢?这些东西王的手下都足以提供,王难道是为这些吗?”

王说:“不。我不是为这些。”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25)

35、【原文】(欲辟土地,而抚四夷犹缘木求鱼)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26)

【译文】

孟子说:“那么,王的大欲望可以晓得了,是想要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上朝称臣,统治中国而安抚外族。可是按照您的做法来寻求欲望的满足,就像爬到树上去捕鱼一样。”

王说:“有这么严重吗?”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27)

36、【原文】(缘木求鱼无灾利欲熏心有祸。)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28)

【译文】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呢。爬到树上去捕鱼,尽管得不到鱼,还没什么祸患。按照您的做法来寻求欲望的满足,尽心尽力去做,接着一定有祸患。”

王说:“可以具体地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假如邹国和楚国交战,王认为谁会取胜?”

王说:“楚国取胜。”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29)

37、【原文】(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30)

【译文】

孟子说:“那么,可见小的自然敌不过大的,人少的自然敌不过人多的,弱的自然敌不过强的。现在海内的疆土是方圆千里的地九块,齐国全部的土地加起来只占其中一块。以其中之一同其中之八为敌,这和邹国与楚国为敌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不从根本处做起呢?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31)

38、【原文】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32)

【译文】

“现在王如果改革政治,施行仁德,使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在王的朝廷里做官,耕田的人都想在王的田地上耕种,做生意的人都想在王的集市上贸易,出行的人都想从王的道路上经过,天下痛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到王这里来控诉。如果这样,谁能阻挡?”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33)

39、【原文】(请老先生辅佐我实现理想)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34)

【译文】

王说:“我昏昧不明,不能完全领会这种境地。请老先生辅佐我实现理想,明明白白地教导我。我尽管不聪明,却愿意试一试。”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35)

40、【原文】(百姓衣食无忧,才言听计从)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36)

【译文】

孟子说:“没有固定的产业却有坚定的心志,只有士人能做到。至于老百姓,假如没有固定的产业,就没有坚定的心志。假如没有坚定的心志,就会为非作歹,无所不为。等他们犯了罪,然后处罚他们,这叫陷害百姓。哪有仁德的人在位治国却做出陷害百姓的事来?所以英明的君王划定给老百姓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侍奉父母,下足以供养妻儿,好年成天天吃饱,坏年成不至于饿死。然后引导他们向善,于是老百姓都乐于听从。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37)

41、【原文】(救死而不赡,暇治礼义)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38)

【译文】

“如今划定给老百姓的产业,上不足以侍奉父母,下不足以供养妻儿;好年成天天受苦,坏年成只有饿死。这种情况下要救活自己还怕来不及,哪有闲工夫学习礼义?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39)

42、【原文】(只有丰衣足食,能使天下归服)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40)

【译文】

王如果要施行仁政,为什么不从根本处做起:五亩大的宅园,在里面种植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绵袄了。鸡狗和猪等家畜,不扰乱它们养育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百亩大的农田,不去妨碍农夫适时耕种,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免于饥饿了。认认真真地办学校,反复用孝悌的道理来教导子弟,须发斑白的老人就不必背着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老人都有丝绵袄穿,有肉吃,老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的,是从没有过的事。”

孟子三章怎样快速背(耳提面命孟子)(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