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体组建或加入群体,最直接的目的是要获取群体中自身的利益那么,群体利益对成员的利益有怎样的影响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人性之问周懿26问 周懿人性之问第65问?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人性之问周懿26问 周懿人性之问第65问

人性之问周懿26问 周懿人性之问第65问

问题分析:

社会主体组建或加入群体,最直接的目的是要获取群体中自身的利益。那么,群体利益对成员的利益有怎样的影响呢?

问题解答:

《人性的结构》论文“人的需求结构”章节的观点:

“群体利益是群体成员在群体中自身利益的保障。群体成员应促进群体利益增长,如果群体利益不能增长,甚至不断减少,就可能导致群体成员脱离群体,甚至群体解体。”

说明:

家庭作为紧密型群体,群体利益比较清晰,与家庭成员相关的事物都属于群体利益的范围:生活环境、生活物资、家庭财产,家庭成员的安全、健康、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等等。

对于交易群体,交易许可、交易环境、交易物资的材料价格(例如做面包的面粉价格)、税收、交易成本等都是交易群体的群体利益的相关因素。

学校的班级作为一个群体,教室环境、宿舍环境、设备设施、教学器材、教学资料、师资力量、学校环境、后勤服务等都属于群体利益,教师的表现、同学的表现也与群体利益相关。

群体成员需要从群体中获取利益,群体利益增长有利于群体成员利益增长,所以成熟和理智的群体成员会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群体利益增长。

家庭、家族、社交圈等群体的共同性强,促进群体利益增长是理所应当的事。而交易群体为各自利益的成分居多,我们就以此为例来说明通过促进群体利益增长来促进自身利益增长的原理。

二十多年前作者刚来广东工作,一次和室友去买米,付钱后叫店主送货上门,室友却吃惊地看着我。离开后,室友说:“你叫他送过来,我还怕他打你呢!”对!当时北方商店的售货员还是主人翁的态度,你让他送货,他会认为你看不起他,说不定就会动手打人。

而今再看,全国各地送货上门都是常态,快递小哥、外卖小哥满街奔走,所以经济发达程度与二十年多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供货方能够为购货方考虑,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能够促进交易群体总体利益增长,进而能够促进自身利益增长,同时也会促进社会总体利益增长。目前中国政/府推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也是同样的原理。

有促进群体利益增长的意愿还不够,还应找到能够有效促进群体利益增长的方式方法。常见的错误有两种状况:一种是因为亲密,所以害怕伤害双方感情,不愿指出对方的错误或问题,结果是任由对方继续犯错,进一步损害其自身利益和群体利益;第二种就是只会表达不满,找不到有效的改进办法,结果就是总是埋怨,于事无补。

对第一种情况,应当把能证实对方存在问题的事实客观地表述,让对方自己去分析判/断,以便于其作出正确选择。对第二种情况,应当客观表达现有的问题和不利影响,再明确共同的目的、寻求有效的实现方式和具体的方式方法,共同去解决问题。

涉及到群体,就不能回避爱这个概念。爱是个体对需求密切相关的主体的亲近或依恋的态度。关于爱有很多争论,当我们把爱区分为幼稚的爱和成熟的爱以后就可以消除一些分歧。

幼小的群体成员其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需要从群体中获取利益以满足自身需求,这时其对群体或群体其他成员的爱的就是幼稚的爱。例如小孩对妈妈/的爱就是幼稚的爱,幼稚的爱是索取的爱。

孩子经过成长逐步成熟以后,就会发展自身需求承担群体责任,在适当阶段会通过建立家庭来繁衍后代,努力为群体利益增长做贡献,这时其对群体和群体成员的爱就发展为成熟的爱。成熟的爱是付出的爱,因为其清晰地感受到群体利益就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非要说“爱是无私的”说服力不大,只会培养人说假话。人能够真正感受到更大范围的总体利益就是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就会自然形成覆盖范围更广的爱;当一个人能够感受到人类的总体利益就是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就会自然地形成包容一切的博大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