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韩国人自己评选了《古代亚洲十大名将》,在网上引起一片嘲讽,原以为中国古代这么多名将,不能包揽前五,至少榜首也得是中国人吧,结果排名第一的是一名叫李舜臣的人,至于中国排名最高的则是兵圣孙武,而且还排名第三,让很多小伙伴惊掉了下巴。
李舜臣
而在韩国人自己拍的电影《苏里南》中,韩国人称李舜臣和凯撒大帝、拿破仑并列为世界三大名将,这种迷之自信不禁让人好奇这个李舜臣到底打了什么样的仗让韩国人这么吹捧,在韩国心目中这么厉害的将领在中国历史上能排第几?
《苏里南》中的台词
《苏里南》中的台词
《苏里南》中的台词
水军节度使李舜臣朝鲜接受中原文化颇深,自然也学习了中原王朝的科举文化,而李舜臣也是因为参与科举走上仕途的,他自幼学习《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终于在万历四年(1576年)考中武举,开始走上仕途,在壬辰倭乱之前他最高的官职就是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这个官职相当于明朝的一个正三品的武官,级别也是参将的级别。
李舜臣画像
壬辰倭乱万历十六年(1588年),丰成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平息国内的对土地分配的不满,决定对外发兵获取更多的土地,目光投向了朝鲜,并且以朝鲜为基础进攻大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丰成秀吉正式下达出兵朝鲜、进攻大明的军令,为了达成目标,丰成秀吉动员了约30万兵力,其中10万留守日本,20万人对外作战,可以说是日本战国时代空前绝后的大规模作战了。
壬辰倭乱
朝鲜本来就是大明的藩属国,兵马并不是很多,巨大的实力悬殊让朝鲜国内一败涂地,不久小西行长、宗义智等人就攻陷了朝鲜都城王京,相对于路面上的溃败,朝鲜水师倒是对日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崭露头角栗浦海战就是李舜臣在早期指挥的一场水军作战,担任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的李舜臣得知大量倭军在釜山浦集结,下令水军与倭军决战,李舜臣利用自己所造的龟船先后烧毁歼灭倭船62艘,在釜山浦海战中,李舜臣想要捣毁倭军水军据点,但倭军路上有大量的优势骑兵,即便是摧毁了一百多艘倭船,但也没能彻底攻占倭军水军驻点,最终这次釜山浦海战以失败告终,只能等待明军施以援手。
龟船
初次的海战在陆上接连失利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能力对倭军进行骚扰,拖延倭军进攻的步伐,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但是这只是基层的战斗,无法对整个战争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熊川海战由于王京被攻占,朝鲜急忙寻求明朝的援助,万历下令明军入朝作战,几个月的时间就收复了王京,朝鲜上下判定,逃离王京的倭军从水路逃走,因此下令李舜臣呼应明军,切断倭军的退路。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接到命令的李舜臣迅速制定的袭击倭军熊川浦水营的计划,第一次进攻熊川浦水营倭军龟缩不出,只能撤退;第二次进攻倭军同样还是毫无寸功,倭军就是不肯出战;第三次倭军忍不住进攻,进入包围圈,但是未能彻底围歼,最终倭军还是逃回熊川浦水营;
海上大战
第四次进攻采用诱敌计划,多次进攻失败,未能取得战果;第五次李舜臣继续进攻熊川浦,但是倭军和乌龟一样就是不出来,反而发现同僚庆尚道右水使的军队在杀良冒功,这让李舜臣很不满,直接给绑了要求庆尚道右水使元均整顿军纪,但这个杀良冒功的计划正是元均提出的,因此第五次进攻熊川浦倭军不仅啥都没捞到,还得罪同僚,让水师内部出现了裂痕。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三月六日,不死心的李舜臣再次进攻熊川浦,这次倭军没有坚守,直接放弃水寨直接逃窜到陆地,在陆地建造防御工事抵抗,对于这次战役的结果,李舜臣自己的《乱中日记》和朝鲜史书《壬辰狀草》都记录,说击伤倭军无数,不过明朝史书和日本史书均无记载,因此战况存疑,因为即便是如此大胜的情况下,没有登陆清除残余的倭军,有点不太合理。
《乱中日记》
总体来说,李舜臣六次攻打熊川浦的海战基本没有达到截断倭军车队的目的,而且在大部分的交战中对倭军造成的实际伤害有限,倭军水军未能伤害到元气,因此只能说是一次比较失败的战役。
场门浦、永登浦海战倭军和明军经过几次打仗后,因为明军远征,乏粮死伤颇多,士气消沉,而倭军同样也粮草不足,客场作战,因此主动提出议和,李如松正好也有此意,就当议和快尘埃落定的时候,朝鲜却反对与日本议和,在明军撤出后,决定进攻倭军,而升任三道水军统制使的李舜臣则安排进攻巨济岛倭军。
电影《圣雄李舜臣》
关于本次战役,争议颇多,李舜臣自己的《乱中日记》记载打的倭军溃不成军,并且烧掉无数停泊在场门浦的倭寇战船,而日本自己的《征韩录》中则说倭军迎头痛击朝鲜水军,杀死许多士兵,让很多朝鲜水军抱头鼠窜。
战后第二天,李舜臣再次集结水军进攻场门浦,倭军继续采用龟缩战术,让李舜臣无可奈何,双方大炮互射后最终退兵,最终以李舜臣退兵贤山岛为结局。
本次战役中,朝鲜本来打算以优势的水军消灭倭军在场门浦的军队,但最终没有成功,整个战役中朝鲜没有取得战果,而倭军则保住了自己有生的力量,这样看来是李舜臣一场失败的进攻。
鸣梁海战鸣梁海战也是让李舜臣声名鹊起的一场海战,明朝和日本谈判破裂后,倭军再度入侵朝鲜,明朝决定再次增兵援助朝鲜,不过此时的倭军利用反间计,让李舜臣被革职,随后安排元均担任朝鲜三道水军统制使,不过这元均水平不咋地,之前就有杀良冒功的行为,在与倭军水军作战中带领朝鲜水军成功被倭军团灭,只有部分人溃逃。
鸣梁海战
这下子让朝鲜朝野上下慌得一批,于是重新启用李舜臣为三道水军统制使,希望他能挽救危局,之前战斗中,朝鲜水军被团灭,而倭军原则动用上千艘战船直逼王京,李舜臣汇合溃逃的朝鲜水军12艘在珍岛山重建朝鲜水军。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九月十六日,得知李舜臣恢复朝鲜水军,倭军准备水陆夹击,企图一举消灭朝鲜水军,双方在鸣梁爆发海战,李舜臣这边只有12艘战船,而倭军则有130艘,双方差距过大,很多人都想弃船逃走。
鸣梁海战
此时李舜臣站出来,下令进攻,短暂的进攻让倭军慌了手脚,但是优势还在,一会就包围了李舜臣的战船,就在其他人准备弃船逃跑的时候,李舜臣一声怒吼,冲杀在前面,恰好鹿岛万户宋汝悰、永登万户丁应斗的船只也在这时候赶了过来,与李舜臣一同对抗倭军,最终击退日军,击败倭军将领来岛通总等,倭军损失惨重,士气一落千丈,而朝鲜水军趁机进攻,一共击毁倭军31艘战船,剩余的倭军只能退兵。
鸣梁海战以朝鲜水军大胜结束,李舜臣创造了以少胜多击毁倭船31艘的战绩,这也成为李舜臣的高光时刻,后来韩国人也拍了《鸣梁海战》这部电影。
不过鸣梁海战虽然朝鲜大胜,但是未能阻挡倭军进攻的步伐,上千艘倭船继续从水上进攻,因此海战的作用还是十分的有限。
露梁海战露梁海战是万历援朝战争中的最后一次海上大决战,本次海战中,明朝和朝鲜集结了所有的精锐的水军,而倭军水军也是倾巢而出,这场海战前丰成秀吉已经病逝,群龙无首的日本国内将会再次内乱,因此明军准备直接武力围剿,而倭军将领小西行长已然决定撤兵,通过水路撤退,而明朝水军提督陈璘则不想轻易放过倭寇,准备在梁露海峡截杀倭军。
露梁海战
此时的朝鲜水军实际上已经隶属于大明水军,李舜臣虽然是朝鲜水军的指挥者,但是受到明朝水军提督陈璘管辖,听候陈璘的调遣,倭军本来想要试图穿过梁露海峡与顺天倭城中的小西行长会和,但被明军水师发现,被发现后立即准备靠近联军的大船准备肉搏,但是大明水师利用自己大船优势,发射火炮让倭军损失惨重。
陈璘
在战斗中,李舜臣一马当先,但不幸遭到倭军水军的包围,陈璘看到后立马指挥船队前去救援,虽然李舜臣被救回来了,但是陈璘却陷入包围,于是副总兵邓子龙为了救援陈璘不幸被己方火炮击中让倭寇趁机登船,最终战死。
被救出来的李舜臣继续冲锋作战,但被倭军的铁炮队绕到身后,直接被火炮击中当场战死,与李舜臣同船的朝鲜将士隐瞒了他战死的死讯,继续作战,但因为群龙无首,最终溃败,最终朝鲜水军将领战死60多人。
邓子龙
就在朝鲜水师溃败的时候,大明水师则异军突起,冲入敌阵,万炮齐射,让倭军溃不成军,日军大将岛津义弘带领的士兵几乎全军覆没,最终岛津义弘和立花宗茂见大势已去,带领残军溃逃而去。
本次海战中,李舜臣和邓子龙虽然战死沙场,但结果还是明军和朝鲜大胜,倭军水师溃逃,陆上的小西行长趁着海战的时候从陆路逃走,至此倭军彻底败退下去,陈璘亲自指挥的露梁海战是一场以切断敌人海上退路为目的的规模巨大的海上歼灭战,位列亚洲海战史。
从整个对倭战斗中,李舜臣是朝鲜当时为数不多能够作战的将领,在一众朝鲜将领中属于鹤立鸡群的存在,因此被朝鲜追谥为忠武,立祠奉祀。
李舜臣可以在在中国历史上能排第几?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就比较寒心了,在整个万历援朝的大明武将中,李舜臣的表现并不是很突出,甚至都排不上号,第一次入朝作战的李如松只花了四个月横扫半岛,收复平壤、开城、王京三都,而水军提督陈璘作为露梁海战总指挥,在敌军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利用自己优势,击败倭军,这一点李舜臣也比不上,更别说当时早已声名远远的戚继光了。
李如松
如果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上的武将,白起杀神、卫青远征匈奴、霍去病封狼居胥、郭子仪和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岳飞独领一军横扫金军,更别说唐朝的武将不灭几个国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名将了,就连王玄策这种一人灭一国仅仅只给了五品下的官职,还有武庙里供奉的那些名将,这可是历朝历代都认可的,因此李舜臣如果在明朝,可能就是一个镇边的武将那种。
总体来说,李舜臣当初的表现和同期自己拉胯的同僚相比的确是战神级的将领,也有资格被韩国人自己崇拜,但是韩国人自己崇拜列为第一就好了,犯不着逼迫中国以及全世界来认可李舜臣是世界级的名将,就和坐井观天的青蛙一样,他自己活在井中认为井口是世界最大的这没问题,但是如果让井外的鸟儿也认可井口比他们口中的海还大,这就有点自欺欺人脸都不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