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在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学习,那时张颂老师已不教本科学生,四年的时间与张老师经常"偶遇",但已鲜有当面聆听教诲的机会。工作实践后,曾有两年在深圳大学播音主持专业讲授《播音创作基础》(张颂 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备课和讲授的过程,让我对这本实践性非常强的理论小册子有了更深的认知,对播音教学也有了一些直观的体会和实践。结合实践案例,谈谈对"张颂谈播音主持教学"的体会。

播音主持教学的指导思想(张颂谈播音主持教学)(1)

新中国播音主持教学的诞生与发展

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训练班",到1953年9月我国开办第一个中文播音专业(大专),1977级开始升为本科,1980年建立播音系和硕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9月成立播音主持艺术学院,2001年开始招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播音学"方向博士,到目前全国唯一中国播音学博士点。六十多年间,播音专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一个专业的建立,一个学科的形成,离不开实践的召唤,离不开社会的需要。一批批优秀播音员主持人队伍从学校走出,得到受众的喜爱和认可,足以证明播音教育的成功。在播音教学中,应该坚定继承播音传统,发挥播音优势,突出播音特色。

播音主持教学的指导思想(张颂谈播音主持教学)(2)

人民广播播音主持的优良传统

党性原则与贴近人民,从根本上是统一的。我们说媒体人的"喉舌意识",说的就是党性原则与贴近人民。我们要坚持党性,坚持党的原则立场,同时要和人民息息相通,热爱人民,关注人民,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

其次是基本功扎实。播音员主持人的嘴上功夫是技术层面支撑的根本。但基本功不仅限于狭义的吐字、发声、表达这些有声语言训练的基础,还包括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科学文化、编播业务的水平,这是更广义的基本功。

认真、敬业、精益求精。播音员主持人属于新闻工作岗位,许多还是直播岗位,对于时间精准度的要求,对于措辞准确度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时候,就要培养学生生活中的这些素养。

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不论广播还是电视都是团队合作的工作,团结协作是安全顺利传播的保障。尽管现在很多地方的广播电视大楼非常现代,直播间也装修精良,但播音员主持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播音主持岗位和很多特殊岗位一样,作息时间不规律,早班特别早,晚班特别晚,周末没有双休等。这需要从大学时代的播音教育开始,让同学们知道,这个岗位光鲜亮丽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而现在的条件跟新华广播成立之初的窑洞,深圳广播建立之初的铁皮房相比,已经好了太多太多。(人民广播发展历史详见《播音学概论》(第十一章)姚喜双 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播音主持教学的指导思想(张颂谈播音主持教学)(3)

人民广播播音的优势。

1、 我们以真实的身份做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做人民群众知心朋友。这与演艺工作者有本质的不同。有人说,播音主持时也不是生活中的那个人,也有表演成分。这一点,早有论述"以真实的身份,强化和美化节目所需要的那部分自我,弱化和淡化节目所不需要的那部分自我",对受众还有提升和引领的作用,而不是一味迎合。

2、 播音是一项创造性劳动。需要有高度的创作觉悟,正确的创作道路,严肃的创作态度,饱满的创作热情,高超的创作技巧。

3、 播音语言既符合有声语言表达的一般规律,又有不同于日常谈话、不同于其他有声语言艺术的独特规律。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通过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取得以事醒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效果。

4、 人民广播的风格是:爱憎分明、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各地方台、各个栏目、各人又可以有各自的风格特点,二者相辅相成。

5、 播音创作是个体劳动,但传播工作又是群体劳动,既要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又要集思广益。

对播音主持教师的总要求是,继承优良传统,发挥和凸显人民播音优势和特色。除此之外,张颂老师在教师素养和教学方法上也提出了思考。

一、教师的品德放在首位

张颂老师特别重视师德。在新修订的《播音创作基础》(张颂 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德"被放在最高处。为人师表,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要把教师个人的名与利都放两边,耐得住寂寞,全情付出,辛勤耕耘。教师的品德通过言传身教,也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张颂老师强调播音专业教育里的"四个真":真实的身份,真诚的态度,真挚的感情,真切的语气。这是播音员主持人岗位的魅力和特点,因为岗位需要"真",受众期待"真",因为这份"真",受众才接受你所传递的信息"真"。当受众发现生活中的播音员主持人与荧幕形象相去甚远时,这个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生涯可能也走到了尽头。这与演员、歌手等文艺职业岗位不同,受众可以包容这些岗位工作者生活中一定的特立独行,只喜欢他们塑造的角色和他们创作的文艺作品。播音员主持人却不行,受众爱的是这个人,这个真实的人。所有播音专业的老师都会告诫学生"做艺先做人",先做一个真、善、美的人,是做一名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的前提和基础。而老师的言传不如身教,教师自己先要做一个真善美的人,才可能培育出真善美的学生。

播音主持教学的指导思想(张颂谈播音主持教学)(4)

二、播音教学应该一专多能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语言传播人才,要从播音教学的一专多能开始。不仅仅重视播音主持专业知识的教学,要结合新闻系、电视系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不拘一格,一专多能。

张颂老师说"锤炼语言功力,尽量一专多能"。播音员主持人不仅要把本专业的播音主持语言功力不断锤炼,做到专长突出,也要尽可能在朗诵、演播、演讲、表演等语言能力上锤炼,艺多不压身。"一专多能"有三个层次,本专业的一专多能,可以理解为能播报能主持,包括兄弟艺术门类有声语言的能力。传播系统的一专多能,可以理解为在广播电视系统内,不仅能播能主持,还会采访、拍摄、编辑等其他传播工种。这是广电系统中非常现实的需求,谁具备这样一专多能的能力,谁就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社会层面的一专多能,可以理解为可以适应各种社会角色。比如有的播音员主持人还是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有的在社会组织中担任角色,这些社会角色可以让播音员主持人深入到社会某一个领域,是一种广义备稿。(关于广义备稿,参见《中国播音学》张颂 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案例:由深圳大学播音主持系安红石副教授首创的大赛教学法,把实践考核与理论考核相结合。组织学生在年级内搞朗诵大赛、读剧大赛、主持人大赛、辩论赛、演讲大赛、幽默大赛等等。以年级为单位,所有人都参与,最终以面向全校的公开汇报演出作为考核,并邀请校内外专家作为评委打分,计入日常学分。安红石说:所谓"大赛教学方法",就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比赛的方式相结合,按照不同阶段、不同课程的教学任务的需要,借助某种类型的"比赛"方式,搭建起教学所需要的实践平台,更加灵活、精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战能力。以晚会为目标成果,在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督促学生主动学习与舞台演出相关的工种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每一个同学都能在整台大赛晚会的运营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集体中绽放个人的光彩。

三、播音教学要补齐文化短板

张颂老师爱读鲁迅。他曾给青年教师布置三年的功夫:第一年读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第二年读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第三年,读鲁迅。他说,没有历史和文学史的知识背景,读不懂鲁迅。这么读三年以后,肯定张嘴都不一样。文以载道。有声语言表达技巧再好,传递的内容没有养分,也仅仅是一个好声音而已。

播音主持教学的指导思想(张颂谈播音主持教学)(5)

这个文化短板不仅是文史理论,还包括艺术、哲学、科学等各行各业的知识短板。不论传统广播电视还是新媒体,都有先例,非常需要专家型的主持人。在表达符合基本传播要求的前提下,法律节目会优先考虑法律专业人士,体育节目会优先考虑运动员,科学节目会优先考虑科普达人,美食节目会优先考虑那些真正会做菜、会品菜的人。这是在节目内容专业化、细分化后,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的新的考验和挑战。播音员主持人在投身工作岗位后往往要选择赛道,一旦选定赛道,就要在这个领域深度耕耘,向专家型主持人方向努力。

在教学阶段,应该尽可能丰富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方向。教师的视野、修养、底蕴要先加强,才足以为学生展示未来的各种可能性。也要督促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丰满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案例:笔者在深圳大学播音主持系讲授《播音创作基础》期间,选择文学作品作为练习材料时坚持两个标准:1、选择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2、要求学生回课时必须背诵。在充分讲解分析表达技巧的前提下,督促学生背诵经典名篇,丰富了学生的文学储备,也增加了学生随时可以登台表演的作品储备。当然这种督促需要贯穿始终的坚持。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下个学期不做这样的要求,上个学期背诵的也很快会忘记。如果能在四年本科教育中,做贯穿始终的要求,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必然会有更大的帮助。除了文学,在中外媒体现状,哲学、科学等方面,可以春风化雨般融入到播音主持教学中。

四、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学术能力建设

教师队伍的提高应该"三三制"。三分之一研究教学,三分之一到一线实践,三分之一去海外深造读博士。轮着来,几年轮一次。这是2010年,已经退休的张颂老师,对播音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建议。指明了播音主持教师队伍应该具备的三个核心能力: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学术能力。

播音主持学科是一个跨界学科,既有传播属性,也有新闻属性,也有艺术属性,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教师的要求除了理论讲解,还要能亲身示范。尤其在发声、表达等专业基础课上,学生听懂了理论不意味着掌握,必须在示范、练习、修正,再示范、再练习、再修正的过程中螺旋上升。所以播音主持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案例: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很多教授、讲师,坚持多年一边教学一边实践。在授课的业余时间,有的老师参加影视剧配音、广告配音工作;有的教授坚持多年参加电视台、电台优秀节目评选,担任评委工作。这些都是参与到一线实践工作的方法。尤其是评委工作,可以把握当今广播电视节目走向,了解一线最新动态。不仅增加对播音主持实践发展变化的了解,对播音主持学术研究也很有借鉴,对教学工作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播音主持教学的指导思想(张颂谈播音主持教学)(6)

案例:结合广州电商之都建设,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主持系已经在研究电商直播人才的培养路径。在广州打造直播电商之都研讨会上,广州大学苏凡博副教授提议,开设高校云课堂,建立电商直播人才超市,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公益的网红学校,建立官方认证的人才培养基地。苏凡博副教授透露,产学研合作还会有新的系列动作。这是从实践需求促进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

播音主持教学的指导思想(张颂谈播音主持教学)(7)

学术能力建设上,很多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新教师招聘,博士是入门门槛,可以看出各个学校对这个原本划归艺术类学科的学术能力建设的重视。

从教师个人能力提升上,需要教学、实践、学术三种能力的联动,暂且简称为"三能联动"。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能力,实践案例与教学理论结合促进学术能力提升。学术能力促进教学的理论升华,进而修正具体实践。教学能力与实践和学术互为印证与修正,互相促进,螺旋提升。当然,全面能力提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在教师队伍中肯定各有优势、各有特点。也应该像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一样,要求教师们一专多能。把其中某一种能力作为特长、专长,努力提升另外两种能力。而在一个学校的播音主持教师队伍中,也要尽可能"三能联动"。某一种能力特别突出的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分配尽可能"三三制",在群体教师队伍能力建设中,尽可能"三能平衡"。

案例: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同一门专业课教师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需要学生练习的稿件,教师们先录音,互相点评,再分别向学生讲授。这种方法可以统一教学标准,教师之间可以取长补短。而当教师队伍平衡了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学术能力的人才,这种取长补短的备课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试想,参与备课的教师如果都是学术能力强,另外两项能力弱,或者教学能力强,另外两项弱,即便集体备课,也是取长补长,无短可补。

播音主持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这个学科的本质特点。所有的理论和教学,如果脱离了实践,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有一线实践如果没有理论的梳理和教学实践的印证,学科建设便是一句空话。如张颂老师所言,同时加强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学术能力,是播音主持教学的核心要务,缺一不可。

后记:

张颂,河北易县人,1936年7月27日出生,中国播音教育重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创立者,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第一位播音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播音界泰斗。1994年编写出版了中国播音界第一本理论丛书——《中国播音学》。此书的问世标志着又一个新学科的诞生。打破了从前我国"播音无学"的说法。直至今日,此书仍是攻读播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的必读书。

张颂老师对播音专业师资队伍培养非常重视,在《播音主持艺术论》(张颂 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教学编有12篇文章论述播音教学。在《播博汇文论(第一卷)》(曾志华 阎亮 孔亮 编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中,张颂老师访谈实录,也有相当的篇幅在谈教学和青年教师培养。

致谢: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感谢深圳大学副教授安红石,感谢广州大学副教授苏凡博提供真实案例。

参考书:

1、《中国播音学》张颂 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播音主持艺术论》张颂 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播音创作基础(第三版)》张颂 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4、《播博汇文论(第一卷)》曾志华 阎亮 孔亮 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5、《播音学概论》姚喜双 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6、《传播学总论(第二版)》胡正荣 段鹏 张磊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7、《艺术学概论(第四版)》彭吉象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8、《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