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张勇出任阿里巴巴CEO以来,每年“双十一”后阿里都会宣布架构调整,今年也不例外。

12月6日,张勇发出内部信,宣布公司升级“多元化治理”体系,任命戴珊和蒋凡分别负责新设立的“中国数字商业”和“海外数字商业”两大板块。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继2015年的“大中台”以来,阿里巴巴组织架构的第二次重大调整。对已经22岁的阿里巴巴而言,这次调整将意味着什么?

阿里回应:常规调整,系内部组织优化

张勇在内部信中指出,将整合大淘宝(包括淘宝、天猫、阿里妈妈),B2C零售事业群,淘菜菜,淘特和1688等业务,共同形成“中国数字商业板块”,由戴珊分管。同时整合全球速卖通和国际贸易(ICBU)两个海外业务,以及Lazada等面向海外市场的多家子公司,形成“海外数字商业板块”,由蒋凡分管。

对于此次调整的原因,阿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属于“常规调整,系内部组织优化。”

张勇在内部信中谈及“变革初衷”时也表示:“在各个业务领域用更清晰的战略蓝图、更敏捷的组织面向未来,真正创造长期价值”。此番组织架构调整,新设立的中国数字商业板块聚焦内需,海外数字商业板块发力全球化。

事实上,从2015年张勇提出“大中台,小前台”战略后,阿里便进入“网状”管理结构。此后每年“双十一”过后,阿里都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

记者梳理相关资料发现:

2016年12月2日,天猫团队和聚划算团队全面一体化;

2017年11月15日,阿里集团成立eWTP投资工作小组,由俞永福担任组长;

2018年11月26日,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天猫升级为“大天猫”,形成天猫事业群、天猫超市事业群、天猫进出口事业部三大板块,菜鸟成立超市物流团队和天猫进出口物流团队;

2019年12月19日,蒋凡在现有淘宝天猫总裁的职责基础上,分管阿里妈妈事业群。阿里巴巴集团B2B事业群总裁戴珊在负责原业务的基础上,分管盒马事业群;

2020年12月11日,阿里针对核心“电商业务”进行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

专家:海外市场需要一个“关键先生”

相比此前的几次“小修小改”,此次管理层大调整引发互联网行业的广泛关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指出,阿里此次升级“多元化治理”体系或许更多考虑的是目标市场的差异性。内需与海外业务的分离,有利于阿里针对不同市场推出不同营销策略。除此之外,还有合规方面的考量:“比如未来阿里巴巴国内用户的信息需要存放在国内,而海外需求要遵照各国法规来处理海外用户的信息,当前各国都在推进信息保护、数据安全的信息立法,分而治之可以推动合规。”

在新零售专家鲍跃忠看来,阿里此次调整将To B与To C业务进行整合,“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他告诉记者,在数字化商业环境下,未来渠道的功能与价值在逐步弱化,两端业务的整合意味着阿里意识到需要瞄准To C这一未来大趋势,更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具体到人员架构调整方面,盘和林指出,阿里的业务主力必然是内需,选择女性领导人戴珊主管内需业务,可能是考虑到女性领导人懂合作、善协调的特质:“这步棋可以优化阿里外部形象。”

关于阿里将前段时间处于风口浪尖的蒋凡被分派至海外业务这一举措,在他看来则属于“人尽其才”。他认为,蒋凡拥有强悍的市场运营能力,而当前阿里海外业务正是起步阶段,急需有能力的人统御海外,实现海外市场扩张。盘和林预测,蒋凡有可能在海外复刻阿里国内2013-2020年的增长路径,强化海外业务。

“我觉得他去了一个发展速度更快,但权力没有之前那么大的架构。”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指出,海外业务属于阿里新兴业务,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疫情之后如何推动跨境电商发展,抓住良机,是“阿里当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阿里的海外征程,并不是对淘宝的简单复制,更需要在产品和生态上的一系列变革。

天猫换戴珊会怎么样(戴珊接管淘宝天猫)(1)

图源:东方财富APP

截止发稿前,阿里巴巴美股跌8.23%,报111.96元/股;阿里巴巴港股跌5.03%,报113.4元/股。

奥一新闻记者 管玉慧 张洁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