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三次换肾(山村教师坚守30年)(1)

赵琢勤,河南省内乡县贫困山村的一线教师,坚守深山执教30年。他改变了农村孩子的命运,却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在月工资只有300多元的2002年,赵琢勤被发现患有尿毒症和肾衰竭。九年之间,接连两次换肾手术,这个外柔内刚的汉子一声不响,变卖房产,离乡求医,病痛之余最大的愿望不过是回到山村,守着学生,继续教学。他就是内乡县乍曲镇彭营中心小学的赵琢勤老师。

教师三次换肾(山村教师坚守30年)(2)

除了要履行教师的职责以外,孩子们住校的、离家远的、有困难的,也不能不管不顾。他还额外承担着孩子的生活管护、照顾职责,事无巨细地默默承担着保姆职责。赵琢勤说,现在长期吃排异药物,忌口忌食,不能劳累,不能熬夜,怕冷、怕热、怕感冒。今年48岁的赵老师皮肤黝黑,身材瘦弱,体重仅有56公斤,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了许多。

教师三次换肾(山村教师坚守30年)(3)

2002年,赵琢勤在内乡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发现自己患了肾萎缩病症,同年底到南阳中心医院进行血透析,半年血透析花去19000元,而他当时的月工资仅有300余元,爱人则是瓦亭供销社的一名下岗工人。因为病情不断恶化,必须进行换肾手术。2003年,在亲戚朋友的劝说下,他转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长期住院治疗,一方面进行血透析,另一方面等待肾源。在武汉住院期间,为了凑足换肾和医疗费的25万元,他和爱人变卖了街上的门面房和仅有的摩托车,当时房子仅卖出4万余元,其它21万元主要由亲朋凑集。这一年底,他换肾成功。直到现在,仍然坚持两个月一复查,每天必须吃排异药物。

教师三次换肾(山村教师坚守30年)(4)

在家休养3年,2006年,不甘寂寞的他决意重返讲台,镇中心学校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把他从原来工作的瓦亭初中调到离家较近的庞集小学任教。赵老师说:讲台才是自己精神的支撑点,生命的原动力,只有回到讲台才能发光发热,减轻病痛折磨。

教师三次换肾(山村教师坚守30年)(5)

赵琢勤2011年肾功能再次衰竭,全身浮肿,呼吸困难,在家人的劝说下,他再次到武汉接受二次换肾手术。这一次又在医院住一年,医疗和换肾共花费45万元,从亲戚朋友那里筹集40万元,瓦亭镇师生捐助5万元。两次治病的费用,对一般家庭尚且是个巨额数字,对赵老师家来说更是不堪重负。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处在借钱、治病、还钱中生活和工作。图为赵琢勤夫妻俩在捡柴。

教师三次换肾(山村教师坚守30年)(6)

2012年秋,赵琢勤又回到了庞集小学教书,在他的精神带动下,妻子也成了这所学校的代课教师。2015年秋,他和妻子双双从庞集小学调到家乡的学校——乍曲彭营中心小学任教,开始了他人生的又一个春天,所教的学科成绩一直位于全镇前列。 现在赵老师在彭营小学教五年级语文,还担任科学、美术等学科,每星期20余节课。对于现在的工作,赵老师很满足,他坦言道,人不能太清闲了,还是每天忙忙碌碌的好,工作起来就会忘记病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