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安斌 东西儿童教育 2022-09-18 08:03 发表于四川

李斯等人如何称呼秦始皇(从刺杀秦始皇到辅佐汉高祖)(1)

为了烘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可说是使尽了心机。

比如,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就不断安排各路人马凑到刘备耳边,猛夸一顿诸葛亮。

其中最耸人听闻的是水镜先生的话:

“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他把诸葛亮比作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两位谋士:姜子牙和张子房。

姜子牙就是姜太公,他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建立了周朝。

张子房就是张良,他辅佐汉高祖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西汉。

李斯等人如何称呼秦始皇(从刺杀秦始皇到辅佐汉高祖)(2)

我们今天文章的主角就是张良

张良的一生非常富有传奇性,可分为对比鲜明的两段:

前半生的张良是一名血气方刚的刺客,博浪沙一击让秦始皇胆寒。

后半生的张良却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谋士,无数次拯救刘邦于危难。

他到底经历了什么,完成了这种蜕变?

今天我就用孺子可教、忠言逆耳、运筹帷幄、功成身退四个成语故事,来讲一讲张良跌宕起伏的一生。

李斯等人如何称呼秦始皇(从刺杀秦始皇到辅佐汉高祖)(3)

在讲这个故事之前,需要先交代一下它的背景。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开始了他的第二次东游。

李斯等人如何称呼秦始皇(从刺杀秦始皇到辅佐汉高祖)(4)

车队行进在宽六步的驰道上,警卫前呼后拥,浩浩荡荡,气势非凡。

当车驾行抵阳武县博浪沙的时候,突然飞出一个大铁锤,正砸在了一辆天子座车上,顿时车毁人亡。

秦始皇在另一辆车上,惊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被砸的天子座车乃是一辆以假乱真的副车。

秦始皇大怒,下令全国戒严十天,四处搜捕刺客,却终无所获。

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的正是张良。

张良是韩国的贵族,祖父和父亲为五代韩王担任国相。

秦国灭亡韩国的时候,张良才22岁,血气方刚,他变卖所有家产,结交豪侠,立誓要为韩国报仇。

李斯等人如何称呼秦始皇(从刺杀秦始皇到辅佐汉高祖)(5)

在隐者仓海君的引荐下,他结交了一个能扔出120斤大铁锤的力士。

行刺失败以后,张良放弃了国姓姬氏,改名换姓叫张良,逃到楚地下邳藏匿起来。

一天,张良在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有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

张良先是一惊,然后怒火上冒,想打这个老头,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

没想到老人得寸进尺,说:“给我把鞋穿上!”

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想送佛送到西,就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

李斯等人如何称呼秦始皇(从刺杀秦始皇到辅佐汉高祖)(6)

张良十分惊讶,看着老人的背影,觉得他绝非凡人。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孺子可教,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

张良跪下来说:“好的。”

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到桥上,老人已经到了,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怎么能迟到?”

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

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

老人又先到了,说:“又来晚了,怎么回事?”

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

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

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才好。”

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三年后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说完飘然离去,从此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

天明时,张良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李斯等人如何称呼秦始皇(从刺杀秦始皇到辅佐汉高祖)(7)

张良觉得这本书非同寻常,便日夜攻读,传说他的本事都是由这部书而来。

成语积累:孺子可教

孺子:小孩子。

教:教诲。

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值得教育培养。

李斯等人如何称呼秦始皇(从刺杀秦始皇到辅佐汉高祖)(8)

公元前207年,刘邦首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给自己脖子上系个绳,趴在路边投降,秦朝灭亡。

李斯等人如何称呼秦始皇(从刺杀秦始皇到辅佐汉高祖)(9)

刘邦进入秦宫,直接被里面不计其数的宫殿、帐幕、狗马、宝物、美女看花了眼。

他本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哪里见过这等繁华,干脆住在秦宫里不想出来了。

底下的人都急坏了,大哥这是要丧失革命意志的节奏啊!

刘邦的侍卫樊哙劝他出去住,刘邦怎么也不听。

于是还是得张良出马。

李斯等人如何称呼秦始皇(从刺杀秦始皇到辅佐汉高祖)(10)

张良对刘邦说:“秦朝正因暴虐无道,老百姓才纷纷起来反抗,我们才能够来到这里。现在刚刚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乐,这是要学秦朝的老样子啊!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樊哙性格耿直,为您尽心尽力,希望您听从他的忠言!”

刘邦果然听张良的,就离开了秦宫。

在整个反秦战争和楚汉战争中,刘邦几乎都对张良言听计从。

如果说刘邦作为一个君主有很多缺点,那么虚心纳谏大概就是他最大的优点了,而这和张良高超的谏说艺术是分不开的。

成语积累:忠言逆耳

逆耳:不顺耳、不中听。

形容忠告的话往往不中听、不顺耳。

李斯等人如何称呼秦始皇(从刺杀秦始皇到辅佐汉高祖)(11)

打败项羽以后,刘邦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招待群臣。

他问大家:“兄弟们不要瞒我,都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 是因为什么呢?”

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喜欢侮辱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所攻下的地方就分封给手下,跟兄弟们有福同享。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杰出的人物,我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有一个范增却用不好,这就是他被我打败的原因。”

李斯等人如何称呼秦始皇(从刺杀秦始皇到辅佐汉高祖)(12)

刘邦把张良、萧何、韩信并列,称他们是辅佐自己取得天下的杰出人物,这三个人也被后人称为汉初三杰

成语积累:运筹帷幄

运:运用。

筹:算筹,引申为策划。

帷幄:军队的帐幕。

指在军帐内制定作战策略,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

李斯等人如何称呼秦始皇(从刺杀秦始皇到辅佐汉高祖)(13)

汉初的功臣们下场大多挺惨。

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被囚禁,张良却始终未伤豪毛,他是古代臣子中功成身退的典范。

因为他深知“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的道理。

在刘邦打败项羽以后,群臣争功,大家都觉得自己功劳大,都嫌自己得到的封赏太少。

张良却表现得非常知足。

刘邦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有用,我不敢承受三万户。”

于是刘邦就封张良为留侯。

张良跟刘邦入关以后,称病闭门不出一年多,学习辟谷、导引这些道家的修炼之术。

李斯等人如何称呼秦始皇(从刺杀秦始皇到辅佐汉高祖)(14)

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我家世代为韩相,韩国灭亡,我不惜万金家财,替韩国向强秦报仇,天下为此震动,如今凭借三寸之舌为帝王之师,封邑万户,位居列侯,我张良已经非常满足了。从此,我愿抛弃人世间的事情,随赤松子去遨游。”

他口中的赤松子是道家传说中的神仙。

中国的读书人在出山以前,都声称自己的理想就是像张良一样功成身退,可是到了最后,真能做到的却没有几个人。

成语积累:功成身退

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EASTWEST

写在最后:

通常人们对张良后半生的丰功伟绩津津乐道,他年轻时刺杀秦始皇的壮举反而少被提及。

苏轼也写文章说,年轻时的张良压不住对秦王的怒火,试图以个人的力量施行刺杀,以求得一时的痛快,当时没有被捕被杀,只能算侥幸,这是匹夫之勇,不是“大勇”。

真正的“大勇”,是深谋远虑,是能忍人所不能忍。

苏轼说,刘邦之所以能成功,项羽之所以会失败,就在于一个能忍,一个不能忍。

我以前也觉得苏轼说得很有道理,但是近年来我越来越觉得:

假如世上的人都失去少年人的血气之勇,都特别能“忍”,那会是一个什么世界呢?

远的不说,就说秦末吧,如果没有陈胜揭竿而起,就不会有天下英雄起来响应;如果没有项羽在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就不能扭转抗秦不利的战局。

这时候,秦朝会不会灭亡还是一个大问题,又哪里轮得到刘邦来争天下?

那个变得成熟以后的张良是很厉害,但我还是更爱那个在博浪沙狙击暴秦的少年。

很多事情,我们自己可以做不到,但一定要对做得到的人,报以最大的敬意。

最后送大家一首李白的诗: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李白〔唐代〕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文章图片:采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图片作者所有,侵删。

李斯等人如何称呼秦始皇(从刺杀秦始皇到辅佐汉高祖)(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