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1)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2)

饶斌

1913年~1987年。他是中国汽车工业奠基人,被称为“中国汽车工业之父”。是他把第一锨黑土抛向毛泽东主席亲自题词的一汽建设奠基石;还是他接受了投产红旗轿车的重任。1964年,他又奉命远去武当山下,在艰难困苦中主持创建二汽。他是饶斌。饶斌39岁任一汽厂长,仅用3年时间就在长春市南郊一片荒野上建起一座汽车城,并在1959年提前完成计划,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1964年,饶斌再次参与了新中国的又一大汽车基地——二汽的建设,冲破重重阻碍顺利让二汽落地。而后,他又促成上汽与大众的合作,给上海汽车工业乃至全国轿车工业带来发展机会。终其一生,饶斌都在探索中国汽车工业腾飞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3)

李刚

1926 年生。从上世纪 50 年代初到1980年,李刚在一汽一干就是 29年,他把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一汽,有着无法割舍的“一汽情”。最初工作于“驻莫斯科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小组”的李刚,保障了援建进度和要求,为3年建成一汽立下汗马功劳。回国后,他一直在一汽工作,先后参加并承担多项技术攻关。实现东风轿车发动机、越野车发动机、红旗发动机 3 个发动机试制的协同并进。后担任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的李刚,为解决官僚体制下一汽与二汽之间的问题,以骨干企业为龙头,成立了6个联营公司,理顺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70 多年相守,李刚将满腔热血倾注于汽车业。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4)

陆吉安

1933 年生。他是“桑塔纳国产化之父”。1987 年,陆吉安于知天命之年由一个外行空降汽车业,只身来到上汽,领命桑塔纳的国产化大业。被朱镕基总理誉为“真正的上海企业家” 的他,不辱使命,大刀阔斧对上汽上百家零部件企业进行“合并同类项”,按照国产化要求进行技术改造,利用外资进行技术合作与合资,历经千辛万苦,在 5 年半的时间内使桑塔纳国产化率提高到 85%。由此,将上海大众引领到一条正确的合资道路上来。更为重要的是,由此打造出的具有国际水准的零部件配套体系为上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陆吉安是中国汽车业由落后向先进,由封闭向开放迈进征程上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5)

耿昭杰

1934 年生。1954 年,20 岁的耿昭杰提前2年毕业来到一汽,就此展开了一段延续近半个世纪的汽车传奇。轿车梦一直萦绕在心头的耿昭杰, 1985年担任一汽第六任厂长后,带着“解放换型和上轻轿”的重任,带领一汽踏上了二次创业的道路。与克莱斯勒周旋、与大众集团谈判,最终买下克莱斯勒发动机生产线,也与大众签下了技术合作协议。在轿车先导工程正式拉开帷幕后,一汽的后续发展领跑国内汽车行业,而后引进的奥迪A6项目更促成了国产高档轿车质的飞跃,也引领了中国高档轿车的“加长”风潮。被称为奥迪在华领路人的耿昭杰,不仅开辟了中国家轿时代,更引领了高档车市场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6)

鲁冠球

1945 年~2017 年。他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代风云浙商,也是 “万向帝国”的缔造者。从1969年开始,鲁冠球始终在与汽车行业打交道,他创造的以万向集团为依托的“万向系”,不仅实现了对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高度整合,而且成功组建起了一个包含汽车、新能源、农业、地产、金融诸多领域在内的庞大帝国。一直以来,鲁冠球始终保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风格,他以干专业出名,始终埋头耕耘他的万向节家园,先是把万向打造成零部件小巨人,后又用资本的杠杆撬开美国市场,进阶成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留下了他的身影,他也为改革开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7)

曹德旺

1946年生。他是中国入世后带领企业打赢世界反倾销案的第一人,更是为中国做出第一片属于自己的汽车玻璃的“玻璃大王”。 1987 年,曹德旺创立福耀玻璃集团,且迅速成长转型,把原本的水表玻璃做成了汽车玻璃,打破了中国汽车玻璃市场 100%依靠进口的历史。他是中国企业家中的“异数”,30 年来,他专注于汽车玻璃一个领域,把机遇提供的可能性发挥到极致,使福耀玻璃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他诸多荣誉傍身,登顶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十大华商人物”。如今,72岁的曹德旺毫无倦意,依然在国际商战的舞台上挥斥方遒。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8)

王希成

1948 年生。在国内轮胎行业,王希成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不仅将一个偏安一隅且濒临破产的手工作坊式轮胎制修厂一步步打造成中国轮胎产业的领军企业,还强势进军国际市场赢得了中国轮胎的国际美誉。1987年,际遇使然,王希成接管奄奄一息的招远县轮胎制修厂,从一名淘金汉、化工郎转身进入完全陌生的轮胎行业,破釜沉舟的王希成化身拼命三郎,经过三次创业,实现了三大跨越,走出了一条突破自我、赶超世界水平的跨越发展之路。多年来,他重科技、抓管理、创名牌、增效益,创造了享誉全行业的“玲珑速度”;他带领玲珑勇闯世界,打造国际化高端品牌,在全球各地留下玲珑足迹。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9)

左延安

1949年生。在江淮汽车最困难的时候,左延安临危受命,当起了领路人。他以客车专用底盘为突破口,带领江淮走上了快速发展路,实现客车底盘市场占有率常年在 40%以上;他将轻卡项目提上日程,奠定江淮轻卡行业优等生地位,为江淮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他手握两张王牌,将江淮从摇摇欲坠的困境中转危为安。而后,他带领江淮走上轿车发展道路,实现江淮“两条腿”走路;他代管安凯,用“四个阶段”法为安凯和江淮客车有形资产的最终整合奠定基础。他是江淮在遭遇黑暗时出现的一束光,他以独到的判断力和洞察力,摒除一切反对的声音,不断变革,将江淮领到了行业前排。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10)

胡茂元

1951年生。他是上汽历史上最年轻的厂长,他是“上汽通用奇迹”的缔造者。在上汽通用的筹建过程中,胡茂元创立了为外人称道的“上汽速度”:从项目立项、上海通用筹建到第一辆别克品牌轿车下线仅用了23个月,在1998年投产就创造了销售额52亿美元、利润1.64亿美元的纪录。可以说,上海通用这项宏大而又冒险的投资计划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应归因于胡茂元当年的卓越领导才能。在他执掌上汽的过程中,他把上汽带入世界五百强行列,并购韩国双龙、与英国罗孚合作、与南汽携手,这些大手笔的背后,是胡茂元推动上汽自主发展的“野心”。在胡茂元的率领下,上汽集团一直位居中国车企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11)

李大开

1953年生。翻开李大开的历史,也就翻开了法士特的发展史。法士特生根、发芽、成长、开花、结果,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李大开已经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汽车工业的一张名片。1971年,18岁的李大开进入当时的陕西汽车齿轮厂,从一名普通车工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1995年,42岁的李大开临危受命,挑起经营困难、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陕西汽车齿轮总厂厂长的重担。之后20年里,李大开力挽狂澜,引领这个默默无闻的三线企业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大型汽车传动系统制造商和全球供应商。20年里,李大开创造了法士特传奇,更创造了中国齿轮行业的传奇,同时也成就了他自己的人生传奇。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12)

李建新

1953年生。中国汽车业不乏传奇人物,李建新可谓宠辱不惊的一位。32岁的李建新担任汽车制造厂厂长后,一干就是30多年,他带领长丰开拓创新、锐新进取,积极推进企业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改善企业管理,狠抓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将一个濒临亏损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国家和军队生产轻型越野汽车的定点厂,闯出了一条老牌军工企业军转民高速发展的新路子。期间的长丰历经多次重组,李建新裹挟着梦想、情怀和斗志,于“知天命”之年,带领回归长丰的猎豹品牌重新出发,按照“2 年打基础、3年见成效、5年大跨越”的工作思路,用不到3年的时间,将一个全新的猎豹汽车带回大众视野。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13)

马纯济

1953年生。18年前,马纯济临危受命,弃官从商接下重汽这个亏损百亿的“烂摊子”。2017年,他卸下重任,将年营收高达800多亿元的企业交到继任者手中。一甲子峥嵘岁月,17年励精图治,于重汽而言,马纯济是企业绝处逢生的领路人。2000年,重汽已是亏损大户,马纯济走马上任,紧紧围绕生产经营、改革重组、对外合作三条主线运作,一朝卧薪尝胆换来重汽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走向正轨,让这个疾病缠身的“巨人”重获新生。为把重汽做大做强,他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把沃尔沃引进来,与曼展开合作,提升重汽核心竞争力;他又把重汽产品出口到全球各地,在全球烙下中国品牌印记。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14)

汤玉祥

1954年生。他是客车行业的领军人物,领导中国客车第一品牌在百舸争流的客车行业勇往直前。1981年进入郑州客车厂(宇通客车前身),2001年成为宇通的掌门人,十几年来,汤玉祥怀着“做企业就是在跑马拉松”的精神,带领一支精干的团队奋勇闯关,勇攀高峰,终使河南郑州的宇通客车从一个敲敲打打的修理厂,走到中国客车霸主的位置。十多年来,他带领宇通人制造出令国人骄傲的汽车产品,并把这些产品送出了国门,让它们驰骋在异国的土地上,为“中国制造”添了彩、正了名。如今的汤玉祥,还将带领宇通人,秉守着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创造更多发展奇迹。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15)

安进

1957 年生。安进履历简单, 40多年职场生涯几乎没有离开过江淮。1975年任职江淮汽车后,他从合肥客车总厂总质办主任,一路走到现今的江淮汽车董事长岗位。他诸多荣誉加身,从全国劳模、优秀企业家到人大代表再到为数不多的汽车业十九大代表;他是推进安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由他主持开发的一系列商用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新产品和新技术成为推动江淮汽车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源;他以江淮汽车艰苦奋斗的历史为镜,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发挥江淮汽车的“底盘性格”,带领江淮人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让江淮汽车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骨干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16)

徐和谊

1957年生。他是“半路出家” 的汽车人,2002年,临危受命来到北汽。他带领北汽与韩国现代合作,创造了被业界所称道的“现代速度”,把北汽真正推向了市场,解决了“量”的问题;他带领北汽与奔驰合作,让北汽有了“质”的发展根基。徐和谊打造的两个合资品牌为北汽集团创造了巨额效益。他力推自主品牌发展,引进萨博汽车全套核心知识产权,为打造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打下基础;他运筹帷幄,用“加减乘除”法力推北汽供给侧改革,全面押宝北汽自主新能源,推进智能化、国际化发展,让北汽连续5年收获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第一的成绩。他正带领北汽向着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迈进。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17)

徐平

1957年生。徐平是东风人,自1982年进入东风以来,在东风工作了33年。2005年出任东风汽车董事长后,将知识分子的儒雅之气,与沙场统帅的雷厉之风融合在一起,推动东风快速成长。他带领东风与标致雪铁龙、雷诺-日产联盟、本田、起亚、沃尔沃等多方合作,一举超越一汽,成为仅次于上汽的第二大汽车集团;他提出“大自主、大协同”战略,通过整合与协同解决了东风自主力量孱弱、资源分散的问题。他在东风的“战绩”为业内称道,他为东风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长沐东风33年后,临近花甲之年的徐平受命北上,为打破一汽难振“坚冰”,他“开药动刀”,为一汽后续改革疏经通脉。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18)

陈爱莲

1958年生。她是行走在轮毂领域的“铁娘子”。在男性占多数的制造业领域,陈爱莲在她“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全球行业细分市场领导者”的信念下,带领她一手打造的万丰奥特创造了三个单打“冠军”:铝轮毂实现行业细分市场全球领跑、国际并购项目实现镁合金行业全球领跑、国内并购项目实现涂覆行业细分市场全国领跑,成功奠定了万丰奥特稳定的行业地位。她是永不止步的企业家,万丰奥特已从摩托车轮毂与汽车零部件,延伸到工业机器人与新能源、金融投资与置业,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典型缩影。如今的“轮毂女王”丝毫没有怠意,向着市值千亿的百年企业再度出发。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19)

祁玉民

1959年生。2005年,祁玉民在华晨风雨飘摇时临危受命,从大连市副市长转身成为国有车企掌舵人。他带领新领导班子,通过模式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深化改革等方式,用十几年的时间,实现了华晨从累计亏损 80 亿元到2017 年销售收入达到 1851.1 亿元的跨越,让华晨从一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濒临绝境的问题企业发展成为辽宁惟一年销售收入过千亿、惟一进入中国企业百强的省属企业。他带领华晨与巨人同行,向大师学习,并在研发、制造、供应商质量管理、销售、市场、售后、发动机和综合管理等方面获得宝马全价值链专业化支持,让中国汽车产业“市场换技术”变成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20)

晏平

1960年生。他是一位理论与实践经验兼备的企业家,被誉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先行官”。2005年,晏平出任玉柴集团董事局主席,短短时间内,一次次创下经营奇迹,实现了“三年再造一个玉柴”的目标。而后多年,他带领下的玉柴,发动机产销量始终位居行业首位,品牌价值连续13年行业第一,创造了行业内外广为流传的“玉柴现象”。他带领玉柴人在国内率先研发出首台满足国四、国五、国六排放法规的发动机,跻身国际内燃机第一梯队;面对经济新常态,他创造性提出二次创业战略构想,使玉柴成功搭建起国际化、面向未来的革命性产品和管理体系。他用“玉柴”诠释了“中国动力民族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21)

陈虹

1961年生。他推动上汽集团跃入世界500强第41名;他带领旗下各品牌强势发展;他推动上汽成功实现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全方位转型;他着力发展自主品牌,实现上汽自主品牌开启爆发式增长。作为“守成之将”,将上汽做大做强是陈虹的任务,在他的带领下,上汽集团加快创新转型,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汽车的商业化,并开展智能驾驶等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探索;在他推动下,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齐头并进,他誓言于2020年以前,将上汽的中国品牌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带入中国第一阵营;他推动合资品牌迈入新的阶段,将奥迪强势拉入上汽大家庭,实现了奥迪的上海落地。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22)

谭旭光

1961年生。他是一个强势的企业家,他更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企业家。谭旭光进入潍柴开启职业人生,40年没换过单位,没离开过本行,可谓心无旁骛40年。与很多企业家一样,谭旭光也是临危受命,在潍柴生死存亡时刻,接过历史的接力棒。1998年开始,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重组湘火炬,入主陕重汽,并购欧美企业,一路追梦一路圆梦,使中国发动机企业比肩世界水平;他专注核心动力总成,掌握核心技术,布局“一带一路”……件件抓地有痕,打造了“潍柴速度”、“潍柴传奇”。多年来,谭旭光带领潍柴心无旁骛攻主业,打造了民族品牌,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23)

沈阳

1961年生。他是一位痴情老总,一见五菱献终身,谱写了汽车界一段佳话。1985年,沈阳从柳州微型汽车厂检查处科员做起,2002年升任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就任伊始,就面临微车被“封杀”的局面。面对“歧视”政策,沈阳霸气放狠话:“五菱有自己的路,我一定会坚持走下去。”他带领柳州五菱与上汽通用首创“中中外”合资模式成立上汽通用五菱,实现五菱高速发展,创造了“国民神车”五菱宏光的销量奇迹。上汽通用五菱从一个实力较弱的地方国企成长为现今国内乘用车企的龙头企业,沈阳功不可没。如今,他又创立宝骏品牌,把上汽通用五菱打造成了微车 乘用车双模式车企。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24)

曾庆洪

1961年生。他将岭南人包容、开放、高效、务实的特质融入企业文化中,推动着企业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下稳步前行;他把广本“小规模投入、循环滚动发展”缔造的“广本模式”引入广汽集团,实现集团成为国内盈利能力最强的汽车集团;他不求大,只求强,与扩张规模相比,更愿意坚持质量效益为先,关注成本控制,保持稳步发展,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他重视自主品牌发展,于2010年成功推出的广汽传祺,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产销量逐年攀升,创造了业界知名的“传祺速度”。如今,曾庆洪带领下的广汽集团,合资发力,自主给力。2017年,广汽销量突破200万辆,增速位列国内汽车集团之首。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25)

竺延风

1961年生。他是一汽少帅,38岁成为掌门人,却甘做汽车产业一块砖,用十几年默默修炼带领一汽集团成长为我国第一个“百万辆”级别的汽车企业,成为我国汽车界“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领头羊,有力提升了“第一汽车、第一伙伴”的品牌价值和市场认可度;他是“车二代”,天命之年执掌东风,他明白他的使命不是复制过去,而是传承与发扬,带着父辈的理想和荣光继续前进,实现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技术突破,推动东风持续创新发展。竺延风始终有一个执念:中国不能只是制造强国,有朝一日,要成为真正的汽车强国。从一汽到东风,他一直朝着汽车强国的道路前进。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26)

严鉴铂

1962年生。从基层技术员做起,在法士特各类岗位上兜兜转转,一直到企业一把手,严鉴铂从未离开法士特。2015年,严鉴铂接掌法士特,在几代人心血与汗水的结晶基础上,带领法士特再出发。上任后的严鉴铂,不论外界环境充满多少诱惑,始终带领法士特专心、专注于汽车传动系统,做精做专、做深做透。一直对着城墙上一个豁口开火的法士特也不负众望,成功研制出世界高端自动化变速器,自主研发的8大系列新产品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变速器年产销量更是连续12年稳居世界第一。在百舸争流的市场面前,严鉴铂从未放松,他怀揣着危机意识,带领法士特继续迈向百年企业新征程。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27)

尹同跃

1962年生。谋于陋室,成于荒滩,他带领奇瑞从长江边农田里的小草房开始,坚持自主创新,经过20年的发展把奇瑞打造成中国汽车自主发展的典范。从最初创建到成长壮大,尹同跃一直守护奇瑞左右。20年里,他将奇瑞扛在肩上,进行体系建设、研发发动机、将产品出口海外、实现海外建厂,让奇瑞迅速杀入行业前列;他在奇瑞遭遇发展困境时,以创新为名,耐住寂寞搞研发,实现产品的高端化,于逆境中迅速扭转奇瑞危局,将奇瑞汽车再次带入自主品牌领跑者之列。他不满足于国内发展,带领奇瑞走出国门,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140万辆,连续15年位居中国乘用车出口量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28)

张宝林

1962年生。祖父、父亲都是长安人的张宝林对长安汽车有特殊的感情,当接力棒交到他的手中时,他下定决心带着“长安人”拿着接力棒拼命奔跑。张宝林不是技术出身,但对于技术格外重视。他带领长安汽车坚定不移地走正向研发道路,创建了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他在长安汽车迈过百万辆门槛面临新挑战时,创新商业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实现了长安汽车价值的持续增长。如今,他率领长安汽车开启了第三次创业,要把长安汽车打造成为一家现代科技服务型企业,要推动长安汽车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张宝林时代”的长安汽车必将是一个进取的长安汽车。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29)

李书福

1963年生。他先后经历六次创业转产,最终落脚吉利集团。他白手起家,以超常规的速度持续发展,挑战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霸主地位。李书福带领的吉利是中国最接近市场经济规则的车企,从身份机制,到管理运行,乃至文化价值,都是市场经济的模范生;李书福带领的吉利是“敢死队”,它总能适应市场难以捉摸的习性,抓住一次又一次跨越发展的机会,成为自主品牌发展的优等生;李书福带着吉利收购沃尔沃、伦敦出租车公司、澳洲变速器公司,持股戴姆勒、英国锰铜、宝腾、路特斯以及美国飞行汽车,创造吉利一次又一次的创奇,也成就了李书福自己的传奇。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30)

王金玉

1963年生。26岁成为山东诸城机动车辆厂厂长,33岁组织国内100家法人企业共同投资成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股份制企业——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王金玉掌管福田的日子,他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康明斯合资,弥补核心技术缺失、产品竞争力不足缺陷;实现商用车企业向商乘并举企业转型,顺利度过商用车“寒冬”,也实现了福田的多元化发展;紧追行业趋势,带领福田走上电动化、智能化发展道路。多年来,王金玉以卓越的领导力和开创力,为福田的可持续发展赢得了空间、奠定了基础,将一个当时资产不过百万的企业成功打造成如今总体规模世界第一的商用车企。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31)

杨洪

1963年生。航盛是一个奇迹,他是创造航盛奇迹的人。1993年,杨洪接手濒临倒闭的航盛。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为扭转危局,他带领航盛人一张一张手绘图纸、一点一滴积累市场,借船出海、改制筹资、并购重组。历经二十多年风雨巨变,他触摸行业脉络,专注于创新,把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厂发展成国内汽车电子行业无人不晓的龙头企业。在他带领下,航盛实现了市场覆盖率高达90%,市场占有率25%的傲人成绩。并在被跨国集团垄断的中国汽车电子行业中,成为惟一一家进入这一领域排名前十的民族品牌。而今,他要继续做大做强民族品牌,誓把航盛打造成中国的博世、汽车电子界的华为。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32)

张兴海

1963年生。从零部件到整车;从小小弹簧厂,到现在拥有上万人的整车企业,东风小康的发展过程实现了两个“蝶变”,而这背后的领路人是张兴海。于偶然间进入微车领域的张兴海,带领东风小康一路探索,一路前行。为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他提出“加大空间、降低使用成本、切实满足客户需求”的理念;为严把质量关,他试驾了东风小康的每一款新车,确定没有质量问题才允许上市销售;为提升品牌知名度,他请明星代言,开创中国微车品牌建设先河。如今,他又带领东风小康勇探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路径,为实现小康的第三个“蝶变”积蓄能量。在中国微车市场,张兴海带领的东风小康堪称一匹黑马。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33)

胡汉杰

1964年生。一汽内部流传着两句话:解放是一汽的根,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源头。解放好,一汽才会更好;解放强,一汽才会更强。而今,一汽解放已成为商用车市场上耀眼的明星,背后的功臣之一就是胡汉杰。于解放J6遇到发展困难时,胡汉杰成为新掌舵人。在他带领下,解放在产品上做了6大方面72项设计升级。为了解放持续发展,他又提出“六大战略,三大支撑”战略部署。而今的一汽解放成绩斐然,2017年实现轻重卡销量双第一,遥遥领先行业发展;历时7年全力打造的新重卡J7品质更是比肩欧洲高端重卡。作为舵手,胡汉杰带领着解放在“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路上越走越好。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34)

钱恒荣

1964年生。他是具有30多年内燃机开发经验的技术领军人,组织并参与了中国第一台四气门大功率柴油机的自主开发、高品质J6重型车及重型柴油机研发与技术创新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他是一家发动机年销量30万台、销售收入百亿元企业的掌门人。一家企业能否在风雨中乘风破浪,最重要的是掌舵人能否把控方向。执掌一汽解放发动机事业部后的钱恒荣,始终怀揣着将企业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发动机供应商的梦想,敢于挑战、攻坚克难。如今的一汽解放发动机事业部缔造出了民族品牌高端之“芯”,实现了从技术跟随型向技术引领型的转变,成为自主品牌发动机的标杆。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35)

魏建军

1964年生。他将一个乡镇小厂发展成现代化的国家级大型企业,他带领长城发展成中国最大的SUV制造企业,并成为中国首家同时在香港H股和内地A股上市的民营汽车企业。从1995年专业做皮卡、2001年生产发动机,到如今的专注于SUV,魏建军凭借自己的积累,一点点夯实了长城的根基。在魏建军的带领下,长城以“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理念,稳健经营,创出了“长城皮卡连续15年在全国保持市场占有率、销量第一”、“长城SUV连续3年保持全国销量冠军”等4项第一的成绩。而WEY品牌的推出更是开创了中国豪华SUV的新纪元。魏建军书写了中国SUV的传奇,也将“中国制造”的美名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36)

徐留平

1964年生。从长安到一汽,他一直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保持着不断创新的勇气。徐留平是一个勇于进取,做事全力以赴,重视创新能力的管理者。执掌长安汽车时徐留平没有只顾眼前利益,依靠合资企业盈利,而是借机不断促进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壮大,在他的带领下,长安自主品牌在多年布局后终于迎来爆发,2016年正式跻身300万辆俱乐部,成为国内乘用车市场排名最靠前的中国品牌之一,也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发展的典范。2017年,于一汽改革关键期勇挑重担的徐留平,大刀阔斧地对一汽进行改革,革除弊病,勇于创新,誓把红旗打造成为中国第一豪华汽车品牌,誓让禁锢在身的“大象”转身。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37)

袁宏明

1965年生。技术出身的袁宏明对产品、企业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1982年初出校门便一头扎进陕汽,随后二十几年,他须臾未曾离开。对陕汽知根知底的袁宏明于2015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后,带领陕汽走向了全方位高端化的道路。先跟随后超越迈向高端、千亿目标、进入行业第一梯队……这不仅是袁宏明给陕汽定下的目标,也是给自己能否成为企业合格“一把手”贴上的标签。正是凭借执着的精神,他带领陕汽取得历史最好业绩,2017年,陕汽累计产销商用汽车18.9万辆,跻身国内重卡市场前三位。打造民族品牌的脚步不会停歇,他还要带着具有高端印记的陕汽产品走进欧美市场,走向百年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38)

景柱

1966年生。1988年,大学毕业后的景柱便加入“闯海”大军,与海马第一批拓荒者一起开启了创业之旅。他从基础技术员、车间主任干起,一路走到海马汽车董事长的位置。在汽车行业,景柱向来低调,鲜少公开露面,但他创新实干,坚韧有担当。于危难之时领命海马后,他带领新班子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几个转折点更是坚定地拍板定调。在景柱带领下,海马的产品布局逐渐找到适用路径,如今的海马自主研发、落子中原、布局金融产业,已从汽车“一元”发展到汽车、金控、置业等“多元”产业板块。对于海马汽车而言,伴其30年的景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缔造者。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39)

王传福

1966年生。他是比亚迪的掌舵人,他被称为“技术狂人”。1995年,王传福创立比亚迪,十几年建成涉及电池制造、手机配套、汽车等领域的高端制造企业。从电池起家,王传福创立比亚迪后,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将比亚迪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电池制造商;转型造车,2003年,他收购秦川汽车77%的股权,高调进入汽车业;布局新能源汽车,推出多款热销车型,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默默耕耘国际市场,占据美国纯电动大巴80%以上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汽车实力的象征。如今,王传福已经把比亚迪打造成一个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开创者,也把中国的著名品牌,发展成了世界著名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40)

曾毓群

1968年生。曾毓群是动力电池领域的传奇人物,从农村出身一路倾力拼搏,到走进国企端上铁饭碗,再到抛弃大好前途去工厂打工,最后又一手缔造了宁德时代的传奇。他于2011年创立宁德时代,并于7年后实现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过12GWh,将松下、LG抛在身后,拿下宝马、上汽等一众车企巨头的订单;他死磕安全技术,打造了世界第一安全电池品牌;他带领宁德时代人主导和参与制定了超过40项标准,拥有907项境内专利及17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和境外专利合计达1440项;他将宁德时代的工厂建在了“汽车工业起源”的德国,实现中国技术国际化,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崛起的典范。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41)

李斌

1974年生。不是在创业就是在创业路上的李斌有诸多标签,他是易车创始人,是摩拜背后的指挥者,是蔚来的当家人;他还是汽车电商、整车制造、汽车后市场、汽车周边服务、移动出行五大领域、30多家互联网汽车产业链上企业的投资人。3年创业,6轮融资,敲钟上市,在一众新造车企业中,蔚来是收获关注度和期待最多的一家;打造时代所需要的高端车、推出换电模式解决里程痛点……蔚来逐渐勾画出行业所期待的“鲶鱼”模样。面对拿着放大镜的观察者,李斌不急不躁,按照快速融资、小批量产,借由上市筹得量产所需资金的路子,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前行,打磨着蔚来的未来。

人物以出生年份为序,同年出生以姓名拼音首字母为序

文:孙焕玉 万仁美 编辑:孙焕玉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业的发展(勇立潮头四十人)(42)

爆料热线:

010-56002742;qcb010@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