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内涵解读(汉字中的文化雅趣说)(1)

甲骨文中的“风”写作

汉字文化内涵解读(汉字中的文化雅趣说)(2)

,这是一个飞翔的凤鸟形象,不仅有凤冠,还突出了修长美丽的翎毛。“风”的造字法是“假借”。因为风是无形的东西,古人造字有困难,所以用直观的凤鸟假借为风字。后来,风字又增加了一个表音符号“凡”,同时凤尾的纹饰更加美化,写作

汉字文化内涵解读(汉字中的文化雅趣说)(3)

。其小篆字形讹变为“凡”下有“虫”,写作

汉字文化内涵解读(汉字中的文化雅趣说)(4)

(風),这就是繁体风字。

我国中东部地区属于四季分明的季风性气候,不同时节的风有明显的差异和特征。我国古代农业发展较早,人们通过观察与总结,归纳了风的许多规律。据学者研究,商代甲骨文中已经记载了“四方风”的名称,最迟至战国时期出现了“八风”的概念。“夫风者,天地之气”,古人早就知道风是空气的流动,并对动植物的生长能够产生较大影响。风又好似季节变化的一种信号。例如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从“小寒”到“谷雨”共八个节气、二十四候,每候都有特定的花卉开放,于是有了“花信风”的说法。总之,古人认为风是“天之号令”,仿佛是自然界发出的信号,影响万物的生长。

空气的流动可以产生声音,所以风在古代也指音乐。例如《左传》记载:“五声和,八风平”,这里的“八风”就是指“八音”。再如《礼记》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这首《南风》的歌词是:“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歌谣描绘了上古时期春风吹拂、万物生长、人民安乐的太平景象。

根据有关文献,周代设有专门的“采风”官员,负责到民间采集歌谣。采风的官员,古代被称为“遒人”“行人”“轩车使者”等,他们接受王命,手持木铎,巡行天下,并用简牍记录所见所闻,兼有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两种功能。

除了采风,各地的贵族与官员也可以向朝廷献诗。《诗经·国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民意,是地方习俗的反映,国家施政效果的好坏会在这些民间歌谣中有所体现,所以朝廷非常重视国风。天子要“学乐辨风”,官方学校也以精选的诗歌为教材,目的是“观风俗,知得失”。通过学习各地民间歌谣,古代的帝王可以“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总之,古代的民风作为一种社会信号,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风”的引申意义为风俗与风气,“风”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国家通过教化引导社会风俗风气叫作“风教”,通过纪律约束风俗风气叫作“风纪”,通过法令限制风俗风气叫作“风宪”。古代的监察官员也称“风宪官”,名称即来源于此。古代采风的使者,也可以看作后世巡视地方的御史的前身之一。

古人说风是天地之气,而“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气”有正有邪,所以要扶正祛邪,气正然后风清。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也就是文天祥说的“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

◎本文原载于《月读》,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