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背后的故事|编辑:修谱师陈一维

早就听说木金乡平江余氏家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月21日,趁着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我们54位老人由学校老龄专干领队,驱车70余公里来到木瓜,接待我们的是一位余姓中年汉子。

下车伊始,老余就向我们介绍:" 木瓜余氏家庙地处平江县木金乡南塘村,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3),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十年(1871)重修,是一处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古代宗祠。该建筑为砖木结构,由前八字门楼、大门、东西厢房、亭子、正堂5个部分组成,占地2810平方米,建筑面积1625平方米。子午朝向,集厅、堂、亭、池于一体,依山傍水,雕梁画栋,气势磅礴,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阴阳互动,尺寸均依古建筑学规矩而定,以物寓意,教化后人。"

顿了顿,他又接着说,20世纪80年代,曾有一位省里的建筑研究专家带领20多名助手在木瓜长住半个月之久,对余氏家庙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并绘成详细的图纸。专家说:"余氏家庙是我国长江以南到目前为止保存最好的姓氏祠庙之一,尤其那个六角亭仅此一处,研究价值特别高。

最大余氏宗祠在哪里(探寻长江以南保存最完好的宗祠)(1)

余氏家庙被评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这样,我们对余氏家庙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望着前八字门墙上的标志,知道它是2002年5月被列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至今已有18年了。

我们站立在垣墙正门(前八字门)外。只见大门面向巍巍幕阜山,前有飘带水(不舍昼夜流淌的木瓜河),中有月牙塘,整个宗庙以南山为靠背,气势非凡。

老余又侃侃而谈。具体说到这正门,它属传统的八字门,内窄外宽,外圆内方,藏风聚气。门首"祥征慕阜"四字:祥者,祥瑞;征者,收纳。正门两侧系东、西耳门,分别镌刻着"入孝"、"出悌"。"入孝",在家里孝敬父母;"出悌",出外(在社会上)敬爱兄长朋友,热爱社会,忠诚于国家和人民。他一边指点一边介绍,让我们听得更加明白。

最大余氏宗祠在哪里(探寻长江以南保存最完好的宗祠)(2)

垣墙正门

进入垣墙正门,穿过一处由石板铺砌得整整齐齐的方形地坪,我们来到了家庙正堂大门前。门分左、中、右三扇,中为正门,只有逢重大祭祀活动或特殊贵宾到来时才开启,一般进出由左、右侧门。正门上方额题"余氏家廟"四字赫然在目。出乎意料的是,他们是打开正门迎接我们的,老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由衷感谢。

最大余氏宗祠在哪里(探寻长江以南保存最完好的宗祠)(3)

家庙正堂大门

进入家庙正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尊始祖的巨型塑像,以及众多排列整齐的列祖列宗牌位。上方书"长茅酼秀"四字。我不懂,问老余。老余回答:据族谱所载,五代时,余氏江西长茅始祖余良的曾孙余裴举家迁至平江木瓜高坪,被尊为迁平始祖。毓秀: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家庙内匾额、题辞、联语很多。我记下了正厅的这一长联,并仔细品读:"庙峙南山,亭迎北斗,瞻幕阜、倚连云、带汨江、襟鄂赣,拶万般气象,毓秀钟灵。竚步仰当前,喜百年旧貌巍巍,湖湘祠宇惟斯盛;香萦玉案,帛化金炉,奉尚书、供太守、朝爵帅、拝将军,数一脉风流,精忠至孝。秉心期此后,承千载新安赫赫,次第人文继世昌。"我觉得其中包含着无穷的底蕴,有如一颗糖,越嚼越有滋味。

最大余氏宗祠在哪里(探寻长江以南保存最完好的宗祠)(4)

老余侃侃而谈

老余接着向我们介绍:"值得注意的还有,余家祠堂建筑格局独特完整,是清代祠堂建筑的重要实体。结构装饰手法讲究,正殿和东、西厢房均为硬山式,梁架均为台式结构,梁柱雕刻精湛,富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创造性。驼峰雕刻各种龙、凤、花草、人物故事等,并饰彩画,可谓金碧辉煌、鲜艳华丽、生动流畅。尤其令人惊叹的是梁柱驼峰雕刻彩画无一雷同,至今艳丽无比,栩栩如生。"

他再引导我们看那一十四对麻石柱子。每根柱头由柱墩、中柱、顶柱三段组成,全长大概10米,柱面宽48厘米,每段石柱二、三千斤至五、六千斤。它们的摆布也很讲究,家神处四根,谓之"四柱根基";正厅每边7根,谓之"七星伴月"。其石料均采自离祠堂十多里的下江村暗洞山里。试想一下,当时无公路、汽车、起重机,如此重的石柱是如何运来并且竖立组装的呢?据老人们说,当年石柱出山是用圆木垫底一寸一寸推着滚到木瓜河边,然后由36个壮汉当肩顺河道抬来的。装柱时先放好柱墩,然后两边各扎一排由上而下的宽梁,仍由36人抬上去安放的。抬柱用的棕绳有茶杯那么粗,做一根要花八十斤棕。

最大余氏宗祠在哪里(探寻长江以南保存最完好的宗祠)(5)

余氏祠堂

我们惊愕不已,先人们施工何其难也!

再看天井。整个祠堂有八口天井,正堂上下左右各一,另外四偏房各一。这天井均用麻石铺垫,有下水道。让人费解的是,这下水道千百年来不需清洗而畅通无阻。真为一绝也!

如前所述,三层六角紫风亭,价值特高。在封建社会,有着严格的规定,皇族可建八角亭,尚书门第可建六角亭,依次而下,四角亭,咸道帽亭。余氏家庙可建六角亭无疑是家族史上的荣耀。此亭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全亭为圆形,高二十一米,仅靠四根立柱、四根横梁、两根铲方承载着整个亭子的重量。梁柱与檩、椽衔接,竟然没有一颗钢钉,却可防十级台风,所以又叫过风亭。

最大余氏宗祠在哪里(探寻长江以南保存最完好的宗祠)(6)

(紫风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紫风亭是整个家庙艺术价值最高的部分。亭子的第一层按春夏秋冬,依次雕画着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和禽鸟,色彩与造型颇具特色。顶部六角部位饰演垂莲柱,柱与柱之间雕刻花板连接。同时,琉璃脊饰制作精美,形象丰富,正脊琉璃镶嵌,制作工艺堪称琉璃上品。集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于一体,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最后,顺便提及一点:木瓜余氏家庙以物美价廉向游客提供平江传统的"十大碗"餐饮服务。平江炸肉、豆腐丁……地道的平江大餐,一定会让你大快朵颐,带给你难忘的享受!当然,如果甑蒸饭中能放上一把茴(红薯)丝,那就更妙了!

2020年10月 于平江二中

作者简介:刘生发,平江城关镇人,平江二中退休教师。

最大余氏宗祠在哪里(探寻长江以南保存最完好的宗祠)(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