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7·22”地震临潭县灾后重建工作的报告

甘南临潭县受灾情况(甘南临潭县灾后重建工作纪实)(1)

王旗乡王旗村重建点整齐漂亮的新瓦房成了大山深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甘南临潭县受灾情况(甘南临潭县灾后重建工作纪实)(2)

陈旗村地震后修建的村委会

甘南临潭县受灾情况(甘南临潭县灾后重建工作纪实)(3)

走进陈旗村,地震后修建的新农村在绿树环绕中显得格外美丽。

甘南临潭县受灾情况(甘南临潭县灾后重建工作纪实)(4)

冶力关镇葸家庄村灾后重建维修整村推进项目(天津对口帮扶项目)

记者 贾莉丽 实习生 陈小芬

拿的镰刀割酸刺,

一气翻了八架山。

自从盘古开天地,

女娲捏泥造人间。

人情事实一半会,

花儿流传千万年。

……

七月,临潭,气候宜人,草木葱葱,牛羊悠悠。

正逢细雨霏霏,幽草涧边生,鸟儿深树鸣,走进临潭,爬上莲花山,“花儿”阵阵,扣人心弦。

从莲花山顶,一眼望去,冶力关山势险峻,大气磅礴,汇聚成了兼华岳之险、藏峨眉之秀、具西湖之柔的秀丽景色。

临潭,古称洮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过渡地带的高山丘陵区,全县有汉、回、藏等各族群众近15万人。境内山峦环抱,草场广阔,资源丰富,山川秀美。

然而,人们在享受着大自然馈赠的同时,也在经受着大自然的磨砺。

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发生6.6级地震,波及邻县临潭,共造成全县16个乡镇137个村受灾,其中,地震烈度7度区5个乡镇,地震烈度6度区9个乡镇。受灾群众达1.3万多户近6万人,房屋倒塌、山体滑坡、道路塌陷……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因灾造成经济损失近12亿元。

在“7·22”地震灾害一周年之际,记者来到临潭,这个西北小县城到处一片热火朝天的灾后重建景象:

一条条硬化道路平展开阔;

一项项强县产业落地生根;

一幢幢新瓦房拔地而起,整齐美观;

一项项惠及民生的灾后重建项目如火如荼;

……

眼前的临潭,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漫山遍野,油菜花开金灿灿。

“7·22”地震发生后,临潭县各级领导干部通过与省、州多次衔接和积极争取,省上最终确定安排重建项目58项,国家补助资金35920万元(不包括交通和国土专项资金)。截至目前,除基层政权、村级文化室等9个项目计划未下达外,其余的重建项目计划已全部下达,资金已全部到位,累计到位国家补助资金34498万元。

一年来,临潭县各级领导干部带领广大群众,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抗震救灾,并挑起灾后重建的重担。

一年来,临潭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承载梦想,继续奋力前行,创造美好生活。

新家园托起新希望

7月l0日,临潭,细雨绵绵,远看,千山竞秀,风景如画,田野上青稞绿油油;近看,村前屋后草木葱郁,新修的水渠流水潺潺,村级卫生所、幼儿园建设热火朝天……处处生机无限,—派和谐的新农村景象无不显出灾后重建的丰硕成果。

李岗村,磨沟村,斜沟村,岐山村,葸家村,八度村……田野山坡上,成群结队的牛羊自在撒欢,新瓦房里袅袅的炊烟,村口追逐嬉戏的顽童……一切都是这样平静和美好!

“没有政府,我就盖不起新房”,5l岁的葸家村村民闫三保高兴地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地震后不到一年时间,我们的新房就建好了。之后我和儿子都将出去打工挣些钱,回来再把房子装修一下。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打工,有了新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提起去年的那场地震,葸家村村民关改娃心有余悸,几分钟时间,5间20多年的土木结构的房屋后墙全部坍塌,偏房墙体出现l0厘米宽的裂缝,只剩下柱子支撑着屋顶的重量,屋里废墟一片。幸好家里人都到地里干活去了,不然后果不敢设想。

“没有政府,我就盖不起新房。”关改娃说。说起家里的境况,这个40多岁的女人一脸凝重,略显疲惫:“全家原本7口人,6年前丈夫出车祸去世,从此两位70多岁的老人和3个孩子以及十几亩地都需要我一个人照看。大女儿今年2l岁,上了合作师专,加之老人生病、家里零花,全家一年下来乱七八糟就要花费3万多元,目前借款、贷款已有l0万多元的账。而十几亩地,主要种植小麦、大豆、土豆,最多时收入也就3000多元。”

关改娃有些难过:“因为家里本来就很困难,又发生了地震,真是雪上加霜。今年,要不是政府补贴2.5万元帮我盖起了5间新瓦房,全家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说起地震后的变化,闫三保至今仍感慨万千:“由于我家以前住在深山沟的半山坡上,交通、吃水、看病、孩子上学都很不方便,房屋也修了好几次,身心俱疲。地震过后,我们搬到山下建起了新房,以后我再也不用担心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了。”

葸家村位于冶力关镇西南部,全村经济收入以旅游业、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为主。“7·22”地震,给该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财产和精神损失。

“为加快恢复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20l4年葸家村被确定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l42户,项目总投资28l6万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lll2万元,户均补助入户建房资金4万元,群众自筹ll36万元。”冶力关镇镇长李金钟说。

自项目实施以来,临潭县委对位于山区的蒿坪社、黄家山社的l42户838人实施了整体搬迁,建筑风貌为明清江淮风格为主,该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l00多户已完成房屋主体建设70%的工程量,预计20l4年l0月底全部竣工。项目建设包括主房5间,以及偏房、大门、围墙、厕所、院落硬化等附属设施。基础设施项目有:防汛河堤,护坡,村道,巷道硬化,自来水管道铺设,农电线路架设,太阳能路灯安装,垃圾处理点,生态绿化,村容村貌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住房建设,最大的民生工程

“临潭县把重建工作和当前新农村建设有效结合,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在规划选址上,对易地搬迁和就地集中重建的村庄,打破村社界限,分类指导,统一进行居民和公共设施建设布局的规划和选址;在民房设计上,充分考虑民俗特点,尊重群众意愿,提供户型和施工图方案,供重建群众自主选择确定。”临潭县住房和建设局局长丁志远说。

资料显示,岷县漳县“7·22”地震共造成全县城乡居民房屋倒塌5l5户l276间;严重损坏房屋373l户l3287间;一般损坏房屋9664户28377间。

面对失去家园的群众,把住房建设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中之重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成为临潭县委、县政府在灾后恢复重建中迅速达成的一个共识。“让每一户受灾群众都住进新房,让他们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始终坚持的原则。”临潭县发改局局长郭辉平说。

为加快推进灾后城乡住房重建,临潭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和整合项目资金:争取上级重建资金、争取社会捐赠资金、争取天津援建资金、争取灾后重建金融政策。

由于受灾群众的经济条件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思想认识不同,对住房重建的利益诉求也不相同,灾后住房重建工作任务重、困难多,但临潭县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城乡居民住房重建工作硕果累累———

地震发生后,城乡居民住房和村镇建设项目共7项,总投资4578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3969万元。

截至目前,省上下达临潭农村居民住房重建投资计划4246户,住房重建配套投资计划4246户,维修加固投资计划l0664户,总投资43546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223l6万元,资金已全部到位。

截至目前,农村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民房重建已全部开工建设,现已建成374l户,预计8月底前能够完成重建任务,累计完成投资3l383万元;城镇居民住房重建84户,全部开工建设,已竣工68户,维修加固l08户,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冶力关镇池沟、葸家庄两个异地集中安置点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并通过省级审查,共安置群众2ll户,目前群众住房已全部开工建设,池沟村69户已完成房屋主体建设;葸家庄村共l42户,已开工建设l20户,其中9l户完成房屋主体建设。

重建项目拉动经济“快步走”

如今,在王旗、店子、三岔、新城、冶力关、八角等乡镇,无论田间地头,还是乡间小道,到处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修水渠、建学校、硬化村道……

此时此地,绿树环绕、山花盛开、万象更新。

加快基础设施灾后重建,既是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又是保障整个重建工作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

郭辉平向记者介绍灾后重建情况。他说:“在省、州、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下,临潭人民众志成城,艰苦奋斗,取得了抗震救灾的胜利,灾后重建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年来,临潭县把灾后重建与加快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全面实施灾后重建规划,全力推进城乡居民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农业结构调整等领域的恢复重建。

全力推进公共设施建设

化险为夷,抢抓机遇,及时规划。一年来,临潭县结合灾后重建任务,从公路、村道、村级卫生所入手,一批关系长远的公共设施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交通、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制约临潭发展的瓶颈正在被打破,项目正成为拉动临潭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资料显示,临潭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共计37项,总投资8364万元。截至目前,省上已下达教

育、卫生、社会福利等项目投资计划25项,到位资金8402万元。其中:

教育l8项,总投资55l0万元。目前临潭县陈旗中心小学校舍、临潭县第四中学校舍、三岔学区建设项目、临潭县王旗乡先锋幼儿园建设项目、羊永学区教学楼等l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ll95万元,其余2个项目正在进行招投标,即将开工建设;卫生项目5项,总投资8l4万元,其中王旗乡中心卫生院等4个建设项目正在组织开展招投标工作,预计7月22日开工建设,79个村级卫生室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已完成26个,累计完成投资205万元;文化和广电项目2项,总投资l56万元,目前临潭县江红破调频台项目已竣工完成投资50万元,村级文化室项目由于计划未下达暂未开工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l项,总投资700万元,正在组织招投标工作,待招标完成后马上开工建设;社会管理项目ll项,总投资l222万元,基层政权l0项,现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及维修加固方案,临潭县王旗乡等l2个乡镇35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8月底前全部完成建设任务;王旗乡等8个乡镇府办公用房维修加固项目已完成维修加固方案,但至今未下达投资计划;临潭县新城中心敬老院建设项目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近期将开工建设。

特色产业项目进展顺利

为了让农民增加收入,临潭县还大力推进特色产业项目建设。特色产业项目共7项,总投资32l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l2l0万元,资金已全部到位。

据了解,目前临潭县新城镇省级储备库、临潭县设施养殖业、临潭县建华水泥公司库房重建及基础设施维修、冶力关景区道路等4个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即将开工建设;临潭县设施种植业等3个项目正在开展招投标工作,预计7月22日全部开工建设。

除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临潭县的基础设施和生态项目建设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5项,总投资l797万元,资金已全部到位。目前所有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组织开展招投标工作,预计7月22日能全面开工建设。生态环境项目共2项,总投资252万元,资金已全部到位。目前,临潭县林木繁育基地已完成建设任务,完成投资30万元;临潭县乡镇水源地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新城镇等部分乡镇水源地保护点已完成建设任务。截至目前,临潭县灾后重建项目58项,其中开工39项,开工率67%;未开工项目l9项。

落实重建目标管理责任制

为了认真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确保灾后重建按时间进度、按照质量标准等全面有序推进,临潭县落实重建目标管理责任制,高位保障恢复重建工作。

临潭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临潭县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方案》和《20l4

年灾后重建安排意见》,明确指出各乡镇、各单位负责人是本乡镇、本部门、本行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对本乡镇、本部门、本行业的恢复重建工作负全责。进一步界定是重建时限节点,根据中央和省、州要求,三年内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即20l3年9月至20l6年9月。该县计划两年内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20l4年6月底完成民房维修加固任务;20l4年全面启动灾后重建项目建设,20l4年4月中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各项前期工作,20l4年7月22日前全部开工建设,8月底基本完成小学、幼儿园的恢复重建,年底前完成居民住房重建和中学、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重建。20l5年完成异地集中安置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及地质灾害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恢复重建。成立了《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临潭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临潭县灾后重建督察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靠实了责任,落实重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工作机制,逐项确定重建项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全面负责项目的施工、监理、质量安全、资金拨付、竣工验收等监管工作。

一年来,临潭县加大工作力度,各级领导干部多次赴省、州沟通衔接,全力争取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积极做好省对口部门项目核查中的协调汇报工作,全县争取灾后重建资金和落实情况良好。住房补助资金县上已全额拨付到各乡镇,各乡镇根据建设进度,以3:4:3的比例发放补助资金。其他重建项目已开工建设的按照工程进度由县财政直接拨付给施工单位,未开工建设的项目资金还未拨付。

灾后重建工作任重道远

“灾后重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需要较长的过程。特别是像临潭县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扶贫困县,在遭受了破坏范围广、受灾严重的地震灾害后,要在短时间内全面搞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且确保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高于灾前水平,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涉及面更广。”临潭县县长李生文说。

首先,灾民自建能力差,重建工作难度大。“7·22”地震波及的临潭灾区的村、社大都分布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偏僻山区,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群众生活困难,受灾群众重建资金自筹能力差,再加上年初重建原材料紧缺和人工工资上涨等因素,导致建材价格上涨,增加了重建成本,致使部分农户无法按时动工建设,对重建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劳动力紧缺,影响重建工程进度。”走访中,很多地方官员表示,灾后重建一方面需要大量资金,另一方面还需要大量的劳力,而目前临潭全县大部分劳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力十分紧缺,严重影响了灾后重建进度。

项目整合难度大。临潭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徐进表示,省上下达的有些重建项目与临潭县实际结合的不够紧密,受行业限制,调整整合难度大,需上级部门大力支持,才能有效整合项目,发挥整体效益。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临潭县尽管通过民房恢复重建,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群众住房条件,但由于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本来就严重滞后,恢复重建村社基础设施条件特别差,且此次地震下达的重建资金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少,村容村貌变化还是不够明显。

后记

回顾灾难,灾后重建中的临潭人民,正在以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大无畏精神,将困难当成“敌人”,攻坚克难,最终实现自己心里的“中国梦”。

“自然灾难带来的种种不幸,可以让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坚强;抗击灾难创造的奇迹,更能激励我们勇敢前行。”郭辉平说。

如果说灾后重建是一座大山,那么“人心齐、泰山移”;如果说灾后重建是一盆火,那么“众人拾柴火焰高”。站在新起点,我们坚信,只要临潭县人民始终保持勇立潮头的昂扬锐气、勇创一流的拼搏精神、勇攀高峰的壮志豪情,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群策群力,就一定能够搞好灾后重建工作,打开幸福大门,努力建成经济发展、山川秀美、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临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