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孩子们的世界(孩子们心底的阳光)(1)

高考近了。上着网课的孩子们成了主要话题。

说起现在的孩子,上了些年纪的常固执地摇头:只会读书,只会玩电脑,说起理想,一脸茫然。哪像我们这一代,怀揣信念,憧憬未来。然而,近两年我所遇到的几件事,颠覆了这些传统的偏见。每每想起那几个小孩子的话,既激动又欣慰,总想为他们写几句。

那年高考前,吴越还是往常节奏:上课、打篮球、玩电脑。父母心急如焚,可他依然故我,一副不忧不急的样子。我想起他读初二时透露的志向,遂故意问他考什么专业。我以为过去了四五年,他早已忘记了。抑或那时也只是随口说说罢了。可他回答说:法律专业。

记得那次他说考法律专业,大家都觉得惊奇。尽管他读书成绩上佳,但毕竟还是个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出于好奇,我又问他为什么选择法律?他脱口而出:要替那些打不起官司的人打官司。那天刚吃完晚饭,片刻的静场。他的回答大大出乎意料。在被感动之余,我们直夸他将来有出息。这些年来,吴越初心不变,拔得高些,就是所谓的从小立志,有大的境界。我想,有这样的志向,以后踏上社会后,即便是做个普通的人,也绝不会成为市侩。因为他有情怀。那年,他如愿考上了华东政法大学。我想,将来他如果不被世俗吞没,法律界必将多一位体察民情的好法官!

无独有偶,我一个好朋友,他们夫妇都是医学院教授。女儿从上海中学毕业时,要考复旦医学院。那是个医学世家,但家人深知学医的不易、从业的辛劳。虽然家族秉承着“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古训,但还是劝说她最好不要学医,因为这些年来,医患关系也不时有些紧张。而那女孩却这样安慰父母:我们国家越来越好,到我毕业时,医患关系早就改变了。那年,她如愿考上了父母的母校复旦医学院。她阳光的话语也让我深信,尽管还有不如意的地方,但只要孩子们心中有阳光,那阴影终将会消失。

一年冬天,在“蓝天下的至爱”的采访中,我无意间听到一件事。有个叫石砾的孩子,从小学时就将压岁钱积累起来,每年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那是受他公务员父母的影响。几年后他成了大学生。每到假期,他就去打工,并将打工所得悉数资助外地的一个女孩。有一天出门前,他边换鞋子边自言自语:“人家打工是为了挣钱,而对于我,打工则是一种责任。”听了他母亲的转述,我感动不已。我见到了石砾。他个子高高的,戴着眼镜的脸上漾着阳光的笑容。他说要资助那从未谋面的小妹妹读完大学。受他行动的感染,几个人发起成立了一个叫“点面”的微信平台,与有爱心的朋友、义士一道,献绵薄之力,帮助起江西老区的孩子。

有时我想,其实我们未必比孩子们高明。我们常常受负面影响,习惯了以世俗的标准来衡量功利得失,久而久之忘却了曾经受的教育,忘记了初心。倒是孩子们无意的举动教育了我们。

三个小孩之所以能这样,缘自心底灿烂的阳光。他们也知道,阳光有照射不到的地方,但他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折射阳光,从而让这个世界充满温暖。(汤朔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