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两个仗义人——醉金刚、甄士隐,他们接济的对象分别诠释了题目的这句话。靖本批语:
“醉金刚”一回文字,伏芸哥仗义探庵。
这说明后文故事中贾芸依然仗义,而从贾雨村的种种表现来看,雨村自然是忘恩负义、落井下石的人了。作者对读书人没有好感,借宝玉之口批之作“国贼”“禄蠹”;却对泼皮倪二、底层的贾芸、“破落户”王熙凤给予了赞美。
分析对照一下,原来写这三个人是在写一个人,那就是写明末大太监“九千九百岁”魏忠贤:
魏忠贤少时家境贫穷,混迹于街头,不识字,但却懂得射箭与骑马,喜欢赌博,迷恋酒色,魏忠贤经常和一群恶少年赌博,有一次,他赌博大输后感到很苦恼,便恨而自宫,改姓名叫李进忠,后来又改回原姓,得皇帝赐名为魏忠贤。
第二十四回对倪二有这样描述:
原来这倪二是个泼皮,专放重利债,在赌博场吃闲钱,专惯打降吃酒,如今正从欠钱人家索了利钱,吃醉回来,不想被贾芸碰了一头,正没好气,抡拳就要打。
第三回贾母说凤姐“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交代了王熙凤的出身。大家可以细想一下,王熙凤作为一名大家闺秀,是同贾家姐妹有着同等出身的,然而她却不识字,而且是大观园里唯一一个不识字的,这是相当奇怪的。如果联系一下魏忠贤的出身,就又不奇怪了。
那么写贾芸这个人说明什么呢?看二十四回写的贾芸:
原来这贾芸最伶俐乖觉,听宝玉这样说,便笑道:“俗语说的,‘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子’。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道,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贾琏笑道:“你听见了,认儿子不是好开交的呢!”
这是讽刺魏忠贤认干儿子干孙子的事,有记录说吏部尚书魏广微,为了逢迎魏忠贤,起先以同姓尊他为兄,后来竟自贬辈份儿称他为叔,当时百官中奸小之人纷纭拜倒魏氏门下充当干儿。《明代杂事诗》中叹道:
干儿义子拜盈门,妙语流传最断魂。
强欲为儿无那老,捋须自叹不如孙。
回头再捋一捋作者的思路,不难发现:倪二是魏忠贤进宫之前的一个人物形象,当时他(魏忠贤)还处于社会的底层;王熙凤是魏忠贤掌握大权之后的一个人物形象,自幼假充男儿,长大变成了女子(太监);贾芸则代表了明末一批巴结阿附阉党的人,他们甘愿认作“儿子”“孙子”,向权力(宝玉)讨好献媚。
以贾雨村为代表的贾政身边的一帮清客相公们,则是作者不喜欢的形象,并借此讥讽明末的“东林党”一伙。崇祯皇帝上台后罢免了魏忠贤,清理了阉党,重用了东林党,结果东林党人清谈误国,大明王朝国势日衰,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是明代诗人曹学佺的著名对联。意思是说,讲义气的多半是从事卑贱职业的普通民众,而有知识的人却往往做出违背良心、背弃情义的事情。《红楼梦》作者有意无意借用了这层意思,塑造了一组仗义疏财的佳话和一组不仗义的“假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