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知在线特约作者 茗荷
昨天,去看了《关于我妈的一切》,虽然准备了纸巾,但明显不够用啊。好哭的场景实在是太多了。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除了情感方面的动人之处外,在于影片对于季佩珍这个母亲形象和母女关系的刻画。
看着这种母女关系,很熟悉,但同时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复杂感。
01
自我牺牲式的母亲形象已过时
20多岁的女儿李小美,为了摆脱妈妈密不透风的关心,成为了普通的北漂一族,做着打杂的工作,谈着不靠谱的恋爱。
徐帆所饰演的季佩珍,是家人眼中积极有干劲的代名词。我们很容易从季佩珍的身上看到母亲的影子:不胜其烦的唠叨,无微不至的关心,忙里忙外的操持,眼中有所有人,唯独没有自己。
丈夫因为一场医疗事故,不再拿起手术刀,意志沉沦,对家庭和妻子漠视大于关心。婆婆患有阿尔兹海默症,需要她贴心伺候,一不小心就会把刚打扫的房间弄得乌烟瘴气。面对这一切,她选择默默坚守,维持着家的良性运转。
唯独面对女儿,她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和所有长大的女儿一样,虽然爱着妈妈,但拒绝她的关心,也不希望她管得太多。为了逃离妈妈的干涉,她前往北京去寻求自己的梦想。
一场疾病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宁静。
季佩珍得了癌症,晚期。于是,女儿发现了自己眼中并不了解的妈妈。她开始珍惜每一个与妈妈共处的日子,开始体察妈妈的情绪,甚至把自己的秀发剪下来做成了假发送给妈妈。
而她的老公,此时才意识到自己对于妻子付出的漠视,一点点对妻子好起来。而一直恨铁不成钢的弟弟,也开始出现在了家庭聚餐的场合上。
影片的这个转折,从抓住和打动观众心理方面是成功的,让很多人被感动。
我们看到,妈妈的强势,是有攻击力的,但这种攻击力,也有可能成为保护家人的利器。
比方说,当女儿在工作上遭遇难堪的时候,正在现场的母亲,甩出了“不要把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俗”的话语,鼓励了女儿放弃不如意的工作环境。
作为家庭的主心骨,她给丈夫最大的精神支持和信任,让他重拾事业的信心,她把循循善诱哄奶奶的方法倾囊相授,他人做起来才知道这其中需要多少的耐心和坚忍…
但我们还是会免不了有一种抵触这种母亲角色的感觉。
我们的荧幕经常塑造这样的母亲形象:强势、唠叨,无坚不摧,过度牺牲之下,只换来家人的讨厌和抵触,如果不是这场癌症,这个家是不是就一直顺着这条轨道往下走?
她活成了所有人的妈妈。女儿的事情,全方位操心,丈夫在工作上遇到困难,她去找单位领导理论“不要欺负老实人”,弟弟不务正业,她每次来擦屁股处理,婆婆患病,她处处细心照顾。天啦,看到她的生活的时候,觉得实在是太累了。
这部影片对母亲任劳任怨,过度自我牺牲的讴歌,恰恰从某种程度在绑架着女性,让这个时代的女性感觉并不受用。
02
母女关系:控制与反控制
除了在女性意识方面的欠缺之外,这部影片所塑造的,对女儿生活的过度干涉,也让人反感。
“你别一天到晚拿着个手机”
“你起来啊,再不起来迟到了。”……
妈妈像不透风的墙一样,始终注视和干涉着女儿的生活,女儿什么时候起床,玩手机谈恋爱的状态,她全部都想知道。可是,女儿已经长大工作了,这种关心早就不合时宜了。
“我是妈呀”曾经被多少妈妈当作越界的挡箭牌,以为妈妈的角色,就任何事情有权利知道,也有权利去干涉。但是,抚养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让其自立的过程。
如果做母亲的干涉太多,孩子自身的能力就会弱化。因为母亲从内在里对孩子的力量是不信任的。
这正如,《大明宫词》里的武则天,当看到女儿心仪薛绍,但面对薛绍已婚的事实,武则天并没有选择告诉女儿实情,而是处于保护女儿的目的,一纸诏书赐死了薛绍的原配,自此为女儿种下了人生悲剧的开端。
薛绍为表达对皇权的默默抵抗,用尽了各种方法去冷落太平公主,最终因为极度懦弱何羞愧选择自尽。武则天的这种毫无底线的保护不仅没能够让女儿幸福,而是影响了女儿的人生,更影响了母女感情。
对母女关系来说,年幼的时候妈妈照顾女儿的多,但孩子渐渐长大,是要奔着和女儿做闺蜜,甚至是知己的目标去走。
相比较而言,《你好,李焕英》就给人一种不同的感觉,在女儿依依不舍的眼中,母亲是一个非常漂亮有活力,散发着无尽魅力的邻家大姐姐形象,是从闺蜜的视角去理解母亲的。让观众们顿悟,原来,你眼中的母亲,曾经也是有过青春和梦想的女孩,也有可爱,也需要疼爱呢。
同为女性,妈妈是可以教女儿很多东西的,但无孔不入的控制,显然不是良策。剧中的妈妈,正是因为对女儿生活的过度操心,被女儿拒之门外。而母亲,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一切理直气壮,一切也让人反感,如果不是生病,角色调整,或许大家都没有机会反思。
03
我们需要的健康母女关系是什么?
有句话说:“女儿和母亲的关系,是所有人际关系的起点”,女儿大部分会也有机会成为母亲,站在母亲的角色上,去理解母亲和自己。而对于女性和母亲角色的理解,往往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探寻爱和自由的必经之道。
健康的母女关系,既有深刻的链接,又有界限,既保持着同为女性之间的共情,也能相互欣赏和鼓励,成为人生路上好知己。而作为母亲,有些东西是需要传递给女儿的:
1.对女性的自我尊重和接纳
这一点上,不得不说西方影视作品探索的更远。
《小妇人》中的妈妈有四个女儿,她们生活于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
在那个时代,女性接受教育,独自外出工作的并不多。马奇太太的丈夫做了随军牧师,她独自在家抚养四个女儿。
在她的眼中,女儿并不只是要关在房间里学习针线活,她毫不介意女儿们把衣服弄脏,鼓励女儿们到外面玩耍,见世面,也鼓励女儿们读书,自己演喜剧,学习写作,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她还带领女儿们去资助更为困难的人们,在她身上体现出女性在伦理上的自强。
正因为她从骨子里都认为女性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她的四个女儿个个都很有特点,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自身才华的开发上,每个人都显现出超越同时代女性的勇气和能量。
只有母亲自己从内心里接纳女性角色,认同女性身份,并在日常的教育和言行当中,不给女儿传导那种“你是女孩子”啊,给予太多标签,女儿才有更多的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
2.允许女儿体验自己的人生
在合理安全范围内,尊重女儿的选择,不因为性别原因给女儿太多界限,捆绑她的人生。
我们不少的母亲,是男尊女卑观念的受害者,但同时也是重复禁锢自己女儿人生的人。
听见女儿要去潜水,“不行,你是女孩子啊!”
坐女儿开的车,就不放心,坐女婿的车,便老老实实的。
女儿过了30岁,“再不嫁人你就是剩女”,儿子,“你才30,还小”。
天,听妈妈这么说话的女儿会感觉好累的。
女儿和儿子一样,也有追求自己梦想人生的权利。
你勇气不足的时候,我鼓励你,你失败了,我紧紧拥抱你,这可能是妈妈能够给予女儿的最好支持。
在整个大环境容易因为性别设置发展障碍的时候,妈妈更需要帮女儿破除掉这些潜移默化的信念,鼓励女儿过自己的人生。
知名作家李一诺的妈妈李莲娜,在一诺12岁的时候就开始一个人带她生活。她以自己坚强、独立的形象深深影响了女儿。
有一次妈妈让她去服装店买衣服,可李一诺想要节约点钱,坚持要买地摊货。妈妈听了后,没多说,只是由着她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结果一诺满心欢喜从地摊上买来的衣服,因为质量太差,刚穿几次就破了好几个洞,后来实在没法再穿,只好另买新衣。
这件事让一诺印象深刻,妈妈看似“放养”带来的教育效果,却比直接反对让李一诺的收获更大。
妈妈这种允许,让她在今后的人生中有了试错的勇气,看惯了妈妈独立奋斗的样子,她也并不因为自己是女性而有太多的束缚,放手在追求自己的人生。
3.做好自我关怀,追求幸福
有位女性朋友最近甚是苦恼,原因在于已经大学的女儿一再对自己的妈妈说,“我是不会结婚的”,妈妈甚至在女儿的日记中发现了她的厌男情绪。
妈妈在生活中任劳任怨,爸爸担任甩手掌柜,动不动还会恶言相向。而妈妈,也经常因为婚姻生活哀怨不已,在女儿的眼中,妈妈的生活是不幸的。对于这种生活,她压根没有一丝期盼。
朋友问她该怎么办?解决办法其实就是她自己得活出自己来。
与其要求和说教女儿,不如过得幸福,不因为女性角色过度消耗自己,给女儿以美好生活的样本教学,让女儿对生活和幸福有信心。
这一点上,影片中的妈妈也运用了这个方法。当女儿陷入危险恋情的时候,当妈妈的看到劝阻无效,就和爸爸秀起了恩爱,她想让女儿看到,健康有爱的关系是怎样的,让女儿自己去触动,去悟,最终女儿也放弃了不合适的情感。
天下的妈妈都希望女儿幸福,然而,让女儿过得幸福,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自己先过得幸福。
而自己要过得幸福,是需要做好自我关怀的。一个家庭的良性发展,是各司其职,而不是依靠一个人的过度牺牲。
写在最后
影片中,女儿问:
“你一直为了别人在活,你觉得值吗?”
“这是我的选择啊,但是你不一样,妈妈希望你能够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妈妈的话,透着无奈,也透着期许,如果不是反思过自己的人生,或许很难有这样的话。
我是潘幸知,你的贴身情感咨询师。如果你需要专业帮助,私信我,幸知帮你渡过情感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