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8月25日是第六次全国残疾预防日,为了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减少伤害,促进健康,近期,我们将陆续推送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编写的残疾预防知识。今天是第一期:残疾和残疾预防。

一、残疾人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

按残疾程度从重到轻分为四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一级、二级为重度残疾。

二、导致残疾(障碍)的原因

1

疾病

几乎所有疾病都可以导致障碍的发生,最常见的几类有:

2 营养不良

蛋白质严重缺乏可引起智力发育迟缓,维生素A严重缺乏可引起角膜软化而致盲,维生素D严重缺乏可引起骨骼畸形等。

3 理化因素

如噪声、烧伤、链霉素或庆大霉素中毒、酒精中毒等。

4 意外事故

如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运动损伤、产伤等,可致颅脑损伤、脊髓损伤、骨骼肌肉系统损伤等。

5 社会、心理因素

可致精神疾病。

三、什么是三级残疾预防

残疾预防,是指针对各种致残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个人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的丧失或者异常,防止全部或者部分丧失正常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现代康复医学提倡对残疾进行三级预防,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又称初级预防或病因预防,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导致残疾的损伤、疾病、发育缺陷等的发生;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及治疗已经发生的伤病,防止出现残疾;三级预防是轻度残疾发生后,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残疾继续发展,避免成为永久性残疾。

在前两个阶段,残疾是潜在的可预防的危险,在第三个阶段,残疾在一定时间内可以逆转,及早介入康复措施可能逆转或减轻残疾。所以,残疾的预防应在胎儿期、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各个阶段进行,在残疾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开展。

四、如何做到三级预防

1 一级预防

包括十一个方面:免疫接种、咨询指导、围产期保健、远离危险源、健康生活方式、精神卫生、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防护、维护安全环境、减灾防病和提高医疗质量。

2 二级预防

包括七个方面:定期体检、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疾病早期筛查、外伤后的正确搬运、早期医疗干预和早期康复治疗。

3 三级预防

包括八个方面:进行康复训练、使用假肢矫形器、配戴辅助器具、支持性医疗护理、手术治疗、职业康复、教育康复和社会康复。

预防残疾基础知识大全(残疾预防知识)(1)

来源:康复中心

编辑:宣文部

关于新发展理念,强调了5个重要问题丰富多彩!温馨家园开展助残活动,关心关爱落在实处

预防残疾基础知识大全(残疾预防知识)(2)

精彩活动

预防残疾基础知识大全(残疾预防知识)(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