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一贱,极而复反”乃古人从商之圣典,《那年花开》中周莹解释这句话是:“卖的东西价格不会一直涨,涨到某个点就会跌,但也不会一直跌,跌到某个点就会上涨”。

史家为什么也被抄家(被抄家后的吴家东院有多穷)(1)

帮学徒做作业赚钱真是个好主意

其实,不仅做生意是这样,家族兴衰亦是如此。吴家经过三代人(包括吴聘就4代)打拼,虽在陕西不是第一家,但也是赫赫有名。吴聘就曾和周莹说,家族生意涉及棉花行、药材、茶叶、典当等各行各业,能够和吴家东院实力比拼的,在陕西没几家。吴家东院生意版图东到关外(明清称东北三省为关外),西到迪化(乾隆时期赐名乌鲁木齐为迪化),北到俄罗斯,南到广州,能够拿到朝廷订单,吴聘是五品同知,由此可见吴家家大业大,亦商亦官。

史家为什么也被抄家(被抄家后的吴家东院有多穷)(2)

吴家东院鼎盛时期&吴家东院落败

从周莹的装扮也可以看出~

还有个场景,南院三爷过寿,吴夫人和女眷们坐一桌,就她的穿着最朴素。可见,东院败了,但是另外三院还保持着他们的富贵生活,这真的要感谢吴蔚文的先见之明,假装和他们闹翻,避免了他们受连累。

史家为什么也被抄家(被抄家后的吴家东院有多穷)(3)

吴夫人朴素装扮

二看吴夫人对钱态度的转变

吴蔚双买三原典当行时给傻白甜吴夫人两千两银子,周莹找吴夫人借来收购棉花,而吴夫人把那两千两当做棺材本,怕打了水漂不愿意给。江湖儿女只能用江湖办法,周莹就让张妈帮忙偷钱。

吴夫人发现钱被周莹偷了,气的不行,要带她去衙门。要知道,吴夫人总是教导周莹:“吴家东院虽然败了,但是牌子还在”。可见,夫人把吴家东院的名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而她居然能够到县衙一纸诉状将周莹给告了,由此可见她有多生气,对那两千两看的多重,也就能看出吴家东院是有多缺钱

史家为什么也被抄家(被抄家后的吴家东院有多穷)(4)

这一段,吴夫人演技爆棚

两千两是什么概念,当初沈星移为买戏子千红姑娘一曲就花了五百两,沈四海虽然生气但也只是责打,可见五百两对于沈家并不是大钱。而吴家东院比沈家不知道富裕多少倍,吴蔚文还在的时候,吴夫人是没有金钱概念的豪门夫人,如今却为了两千两银子“抛头露面”去县衙,着实让人心疼。

史家为什么也被抄家(被抄家后的吴家东院有多穷)(5)

吴夫人对东院情况看的清楚也认命

而且吴夫人为了贴补家用,还给人家绣花打结子就挣来一吊铜钱,而沈夫人赏给沈星移院里的丫鬟一人一吊钱,这个细节对比,就显示出两家现在贫富差距

史家为什么也被抄家(被抄家后的吴家东院有多穷)(6)

吴夫人一吊钱还得小心藏好

三看家里的现银

德叔因为老婆生病,找周莹借钱。周莹问小江还有多少现银,结果小江把钱袋的银子都倒出来也就几两钱。周莹把钱都给了德叔找大夫,结果德叔禁不住诱惑就把钱拿去抽鸦片,德嫂惨死~

史家为什么也被抄家(被抄家后的吴家东院有多穷)(7)

东院的现银

一个豪门大族,居然落败到只剩下几两现银,真让人唏嘘不已。

四看西院对东院的接济

有一个场景,吴漪给周莹送东西,吴蔚武给的是银票,二夫人给的是自家的药材,东院已经要靠别院来接济,可见是入不敷出。还有个片段,南院三爷过寿,吴夫人因为三叔不肯还典当行生气而不愿去,而周莹说一定要去,调侃说:“他们侵吞了我们那么多财产,我们去白吃白喝一顿那是应该的”。虽是笑话,但是也暗藏着东院穷的心酸。

史家为什么也被抄家(被抄家后的吴家东院有多穷)(8)

对于二爷给的银票,周莹并不觉得奇怪,推断并不是第一次给了

正如周莹所说一个商品价格跌到谷底,就会上升,同样的,虽然吴家东院现在穷困潦倒,但是凭借着周莹的经商天赋,东院会越来越好。曾经周莹和吴聘相约,要把吴家东院做到陕西第一,做到全球各地。虽然吴聘不在了,但是周莹会信守承诺,守住吴家东院,将吴家东院发扬光大。

史家为什么也被抄家(被抄家后的吴家东院有多穷)(9)

和你的约定,我一定会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