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从浅白的语言中汲取人生智慧。
今天与朋友们分享的一句俗语是“自知之明,”这四个字,恐怕人人皆知吧!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是聪明、明智。它的意思是,自己要有了解自己的明智,同时能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
这四个字看似简单,谁都明白,谁都懂的修养道理,然而大多数人却做不到。这是因为人往往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却忽略了自己的。所以人的可贵之处,就是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的有无,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得失,也会影响到一些事情的成败。
1、汉高祖刘邦,历时近五年的楚汉战争,终于一统天下,建立了汉朝。项羽彻底以败亡自杀而告结束。
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不如萧何;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
这一番肺腑之言,说明刘邦是一位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论谋略不及张良,他会洗耳恭听;论治国不及萧何,他会任贤用能;论用兵不及韩信,他会放手兵权。
所以他虽从一位亭长做起,却对身边的人做到了知人善任,使人尽其才。他成就了汉初三杰,汉初三杰也成就了他的千秋伟业。
2、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因在齐国王室公子纠手下任职的管仲,涉世太深,齐桓公原想将其处死,但协助齐桓公复国的鲍叔牙极力劝阻说:“您应不计前嫌,重用管仲。只有这样,才能称霸诸侯。”
当时鲍叔牙完全可以执掌宰相之职。然而,他却极力推荐管仲任宰相之职,认为自己的才华不如管仲,而只有管仲辅佐齐桓公才能使齐国强大。
果不出鲍叔牙所料,齐桓公重用管仲后,实行了全面改革,使得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全面升级,最终取代了郑国霸主的地位,一举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
结语
上述两个事例,这足以证明“自知之明”的难能可贵。因此,首先要正视自己,然后才能正确对待客观事物,这样才能利人利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