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就是今天的越南北部地区,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属于中国,直到五代十国时期,南汉政权将这里丢掉。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调兵遣将,征讨安南。大将张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平定了安南地区,“得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八十,户三百十二万”。

朱棣很高兴,于是在永乐五年设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将此地纳入明朝的版图。同时,朱棣还在内地抽调官员、军队前往交趾,并在这里推行汉化教育。然而,明朝在这里的统治只维持了21年。明宣宗朱瞻基在宣德三年,下旨废弃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朱棣打下来的明朝版图(将交趾重新纳入版图)(1)

众所周知,朱棣虽然不怎么喜欢太子朱高炽,但却对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很喜欢,人称其为“好圣孙”。朱瞻基的行事风格也很像朱棣,那么他为何放弃祖父设置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将这片已经纳入版图的国土弃掉呢?

原来朱棣虽然占领了安南,并在此设置行政机构,但却犯了一系列错误。首先,朱棣派太监到交趾镇守,引发动乱。朱棣按照内地的惯例,征服安南后,向这里派遣了太监马骐,作为自己的耳目。马骐以采办为名,在交趾境内“大索境内珍宝,人情骚动”,“骐墨而残,交人苦之”,从而引发动乱。

朱棣打下来的明朝版图(将交趾重新纳入版图)(2)

结果在永乐六年就爆发动乱,原安南官员简定自称南日王,反抗明朝,还击败了4万多明军,杀死都督、尚书、参政数人。朱棣闻讯,赶紧派大将张辅再度出兵。张辅率领20万大军南征,经过几个月的作战,终于活捉简定,平定了这场叛乱。

谁知一波才平,一波又起!安南人陈季扩发动暴动,并自称大越皇帝,势力很大。此后,张辅率军与陈季扩作战,经过几年的艰苦作战,直到永乐十二年,才在老挝境内,将其生擒。此后,张辅一度出任交趾总兵官,“前后建置郡邑及增设驿传递运,规画甚备”,“交人所畏惟辅”。

朱棣打下来的明朝版图(将交趾重新纳入版图)(3)

永乐十四年冬,张辅被召回北京,然而不久后,交趾再度爆发动乱!永乐十六年,安南当地豪族黎利起兵反明。由于明朝在安南的地方官,大多素质较差,没能妥善治理好地方,导致各地纷纷起兵响应。而明军屡战屡败,根本无法控制当地的形势。

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派张辅出征,然而明朝皇帝们却没有这样做。朱棣死后,明仁宗朱高炽即位,然而他在位仅仅十个月就死了。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此时明朝只能控制交趾的几座重要城市。明宣宗先派大将王通出战,结果在宁桥之战中失败。

朱棣打下来的明朝版图(将交趾重新纳入版图)(4)

明宣宗又派大将柳升率军十万南征,结果明军再次惨败,主将柳升被杀。此时镇守交趾的明朝将领王通与黎利讲和,决定撤军。与此同时,王通还派人与黎利的使者一同前往北京。在朝廷商量是否撤兵时,形成了两派意见,张辅坚决反对撤兵,而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主张弃地撤兵。

最终,明宣宗采纳了杨士奇等人的建议,下诏王通等率军班师回朝,交趾的“内外镇守、三司、卫所、府、州、县文武吏士,携家来归”。明朝已经陷入“越战”的泥潭,明宣宗也无法搞定这种局面,只好撤兵。至此,明朝的势力完全撤出安南。从明朝在交趾的政策上可以看出,自此明朝的对外政策,从攻势开始转为守势。

参考资料:1.《明史》;2.《明史纪事本末》;3.《明太宗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