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一梦”出自唐代沈既济《枕中记》唐开元七年(719年),道士吕翁在邯郸古道上的一间客店中遇穷书生卢英,卢英感叹自己穷困潦倒,人生困厄,大志难伸吕翁遂取一青瓷枕,让卢英枕睡卢英因枕入梦,梦中享尽人间荣华富贵梦醒后,他看店家正在煮的黄米饭还未熟,对面的吕翁一笑,说:“好玩吧?”卢英不禁惆怅良久由此他顿悟人生,不再渴求功名,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含有黄粱梦的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含有黄粱梦的诗(黄粱一梦诗千古)

含有黄粱梦的诗

“黄粱一梦”出自唐代沈既济《枕中记》。唐开元七年(719年),道士吕翁在邯郸古道上的一间客店中遇穷书生卢英,卢英感叹自己穷困潦倒,人生困厄,大志难伸。吕翁遂取一青瓷枕,让卢英枕睡。卢英因枕入梦,梦中享尽人间荣华富贵。梦醒后,他看店家正在煮的黄米饭还未熟,对面的吕翁一笑,说:“好玩吧?”卢英不禁惆怅良久。由此他顿悟人生,不再渴求功名。

这个故事投射出道家看破红尘,抛却世俗杂念、功名利禄,超脱世外的悟道避世思想。千余年来,与之相关的诗词作品不计其数。据笔者搜罗,以咏黄粱梦为题材的诗词作品大约有二百余首,若论及用典,则不胜枚举。

宋代王安石在《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中写道:“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作者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听朝鸡”,恍如隔世,感叹自己已老;此时贪爱闲适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做的“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词作反映出作者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对仕途感到厌倦,对大自然则无限向往。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年近花甲的苏轼本在河北定州(今河北定县)任知州一职,突然圣旨传来,要将他贬去英州(今广东英德)。南下途中,他感叹世事多变,仕途举步维艰,写下了《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人事千头及万头,得时何喜失时忧。只知紫绶三公贵,不觉黄粱一梦游。适见恩纶临定武,忽遭分职赴英州。南行若到江干侧,休宿浔阳旧酒楼。”世人都说功名好,可谁又真正明白“得时何喜失时忧”这黄粱美梦一场空的滋味。当然,苏轼是一个胸怀旷达且有趣的人,面对人生的起落沉浮依然乐观豁达,并采取积极的行动。他还说,倘若这次贬谪途经浔阳江边,一定不会去夜宿那座“五陵年少争缠头”的酒楼,因为那曾是白居易谪居之处。透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你方唱罢我登场”(《红楼梦》语)时代中的官场倾轧给人带来的伤害。这首诗既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也反映了他的人生理想。

自古以来,追名逐利者多矣。元代姬翼在《婆罗门引·古今扰扰》中写道:“古今扰扰,大都奔竞利名场。舟车仆马如狂。到底功勋事业,分付梦黄粱。”作者借“黄粱梦”表达自己对世俗功名利禄思想的嘲讽与批判。明代唐寅《忆秦娥·王守溪寿词》有“梁上歌声绕,黄粱梦先觉”的句子,大意是说:此时的歌声虽然优美动人、余韵无穷,但深谙世事者知道到头来只是一场梦幻,世间大美,终为黄粱。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开篇诗即云:“梦短梦长缘底事,莫贪磁枕误黄粱。”此“磁枕”对应《枕中记》中吕翁给卢英的青色瓷枕,亦指代黄粱梦幻。作者以机缘之辞、黄粱之喻,警示世人该放手时且放手,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清代曹雪芹《红楼梦》写道:“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后两句的大意是女孩子身体娇弱,像花柳一样经不起摧残,一年时间就死去了。这句判词指贾迎春嫁给孙绍祖后饱受苦难,一年后便凄惨地死去了。此处的“黄粱”,即出自沈既济的《枕中记》。

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活动家张恭是一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曾被关押在金陵狱中。面对厄难,他大义凛然,坚强不屈,赋诗《狱中口占》,有句云:“磁枕有缘通睡语,金丹无术驻衰颜。”在当时那种“事到错盘才节见,身如傀儡任丝牵”的境地,作者借黄粱梦的典故,在诗中高举反帝反封建大旗,表达自己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

1929年,毛泽东、朱德等带领大部分红军向闽西进发,三次攻占龙岩,在上杭、龙岩、永定、连城和长汀等地,建立了人民革命政权,开展了土地革命,创立了闽西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为这次胜利所振奋,咏出《清平乐·蒋桂战争》。词中有这样一句:“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大意是说军阀混战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灾难,军阀们勾心斗角,妄想打败对方,这只不过是黄粱美梦罢了。先用一个“洒”字,形容灾难之多如滂沱雨水;再巧用“一枕黄粱”,表达了作者对军阀混战之鄙视和嘲笑。

可见,黄粱梦作为典故,在中国诗词文化中源远流长、雅俗共赏。古代失意文人或出于羡慕,或囿于无奈,或激于愤慨,以黄粱梦为媒介,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法,传达自我情感。在近代,涉及黄粱梦的诗词作品有了不同的精神内涵和文学特征。世殊事异,而文化一直在时代长河中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