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色皇后

如果要评选最著名的犀牛画,德国版画家丢勒(Albrecht Dürer)在1515年制作的木版画,必然榜上有名。当年,印度苏丹木坦法三世,把一只犀牛送给了葡萄牙国王玛努尔一世。丢勒未曾亲眼目睹犀牛,而是依靠别人的素描和文字记录制成了这幅作品。在以后的三个世纪里,这张版画刻印了无数次,风靡整个欧洲,还到过中国,成为许多人认识“犀牛”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图像资料。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1)

丢勒的犀牛。图片:National Gallery of Art

今天再看丢勒的犀牛,有些人会觉得古怪。丢勒画中犀牛的厚皮,在颈部、肩部、臀部、大腿等地方分裂开来,形成明显的接缝,好像重装骑兵的甲胄,下半身密布着圆圈状的小斑点,颇为考验“密集恐惧症”患者。虽然犀牛不以“细皮嫩肉”出名,但神似铠甲的形象,是不是有点太过“玄幻”?

其实丢勒的犀牛浑身甲胄,恰好说明他准确地抓住了犀牛的特征。木坦法送来的犀牛,正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也叫大独角犀。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2)

印度加济兰加国家公园的印度犀。图片:Anuwar ali hazarika / Wikipedia

天生的骑士

印度犀的四肢、脖子和屁股上,隆起异常巨大的皱褶,以皱褶的“山脉”为界,把一整张皮划分成多块。酷似不同部件拼接起来的骑士板甲。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3)

从背后能看见巨大的褶皱。Hans Hillewaert / Wikipedia

在这种犀牛下半身的皮肤上,凸起许多小包,肩膀和屁股尤其明显,更加强了这件“铠甲”的厚重感。丢勒版画上那些密恐不友好的圈状斑点,就是在还原这一特征。不过,丢勒错把犀牛小腿上的皮疙瘩,画成了蛇一样的鳞。

密恐警告!

非密恐请左滑看图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4)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5)

布满密恐不友好小包的臀部。图1:Pixabay;图2:Martyn Chillmaid / gettyimages.com

他犯的另一个错误,是在犀牛的项根处安了一只小角。正如其名,“大独角犀”只在鼻子上长着一只角。顺带一提,它确实很大,雄印度犀的体重能达到2吨,仅次于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是现存第二大的犀牛。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6)

丢勒在红圈位置错误地画上了角,但实际印度犀身上只有一个角。图片:Krish Dulal / Wikipedia

庞大的角斗士

印度犀过着孤独的生活。犀牛能接受共享“领土”,但并不喜欢打照面。如果成年犀牛的领地上出现其他成年犀牛,它会发出像喇叭一样的吼叫声,使劲喷鼻息,仰头翻起嘴唇展示牙齿,或者低下头,一边用角冲着“敌人”,一边快步走近。大多数情况下,入侵者会被赶走,有时也会爆发激烈打斗,或者持续几千米的长距离追逐。

GIF

大吨位的角斗!图片:arkive

非洲的黑犀(Diceros bicornis)和白犀没有门齿,但亚洲的三种犀牛都有两颗上门齿和两颗下门齿,它们攻击的办法除了角抵,还可以用锋利的三角形下门齿撕咬。在搏斗中,印度犀甚至能咬破同类的厚皮。

幼小的犀牛和亚成体犀牛不是那么“孤僻”。保护欲很强的犀牛妈妈,会把靠近孩子的成年犀牛赶走,但小犀牛可以一起玩耍,跑跑跳跳,像小狗一样摇头晃脑,或者轻轻地用角互相顶击和格挡,模仿成年犀牛打斗的样子。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7)

GIF

过家家式的打斗。图片:arkive

粪堆爱好者

印度犀之间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气味。印度犀可以把尿喷出三四米远,洒在植被上,还会把屎拉在一起,聚成一堆。犀牛对屎堆总是兴趣盎然,会用嘴咬,用脚刨,在屎上盖土。

毫不奇怪地,成年公犀牛最喜爱的,是母犀牛的粪尿,母犀牛只有在发情时才喷尿,这种“芳踪”对于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公犀牛循着气味,找到发情的母犀牛之后,她往往会吼叫着把他赶开,吃了闭门羹的公犀牛并不放弃,穷追不舍。有时求偶会延长至数天。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8)

交配的印度犀。图片:Lockwood&Dattatri / naturepl.com

印度犀的妊娠期长达15.7个月。即将分娩的母犀牛非常警觉,会刻意选择植被茂密的地方隐蔽自己。小犀牛出生后六个月内,母亲几乎一直在旁守护。小犀牛两到三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尝试吃植物,但它在一岁之内,都要经常吃奶,到一岁半才真正断奶。小犀牛自立的年龄一般是三岁左右,男孩比女孩晚一些。雌性的野生印度犀,在六岁时开始繁殖,雄性往往要等到十五岁以后,才能成功繁殖。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9)

成年印度犀和幼崽。图片:Jagdeep Rajput / www.ardea.com

不乐观的生存状态

相比在近乎野外灭绝的爪哇犀(R. sondaicus),和野生仅两百多头的苏门犀(Dicerorhinus sumatrensis),印度犀是亚洲三种犀牛中保育状态最好的一种。根据亚洲犀牛专家小组(Asian Rhino Specialist Groups)2009年的报告,野生印度犀的数量有两千多头。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10)

头顶mini角的爪哇犀牛。图片:Alain Compost / Biosphoto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11)

两角的苏门犀。图片:Terry Whittaker / www.flpa-images.co.uk

历史上野生印度犀的分布甚广,但现在只生活在印度和尼泊尔两个国家。绝大多数的印度犀种群,生活在印度的阿萨姆邦,阿萨姆邦的加济兰加国家公园(Kaziranga National Park)约有2000头印度犀,这个数字还在上升。相比之下,尼泊尔的情况就有些不容乐观了。因为社会环境动荡,保护不力,据报道,在1999年到2007年之间就有100多头犀牛遭猎杀。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12)

印度犀的皮,拍摄地:尼泊尔。图片:Mark Boulton / Biosphoto

除了我们熟知的偷猎以外,威胁大独角犀生存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类开发野地,缩减犀牛的生存空间,导致的“人犀争地”。

非牛,非麒麟,非独角兽

西方世界把犀牛当成奇特的异域生物,相比之下,中国人和犀牛的关系更加紧密。《国语》、《墨子》等经典都提到犀字,犀皮可以制铠甲,犀角虽只是浓缩的角蛋白,在中国人的想象中却具有种种神奇的魔力。古代中国人一直对犀角工艺品和滋补品,怀有极大的兴趣。犀牛从未远离过我们,至少,在文化上是这样的。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13)

被查封的犀牛制品。图片:U.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古人知道犀牛是巨兽,长着价格昂贵的角,但犀牛具体是什么样子呢?在宋代的医药类典籍上,犀牛的图画可谓“千姿百态”,有的像小牛,有的像猪,角像牛角一样生在头顶。明朝于谦(不是和郭德纲合作的那位)主持铸造的“镇河铁犀”,像只大胖狗一样蜷起后腿坐着,一只细细的弯角,也是长在头顶。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14)

于谦主持修造的镇河铁犀,位于花园口。图片:黄河网

著名的《梦溪笔谈》记载,至和(1045年-1056年)年间“交趾(越南)献麟”,“如牛而大,通身皆大鳞,首有一角”。有人称之为“山犀”,沈括表示怀疑:犀牛哪有鳞?了解印度犀的特征之后,这个谜就很容易解开了。现存的独角犀牛有印度犀和爪哇犀两种,它们的皮肤都有密集的鼓包,印度犀尤为“密恐不友好”,可能被误认为鳞。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15)

远看像鳞的,其实是一个个小鼓包。图片:www.JamesWarwick.co.uk

根据地理历史学家文焕然的研究,上古时期,犀牛在中国的分布相当广泛,从战国到宋代,犀牛数量明显下降,分布地从东向西,自北向南急剧“退潮”,直至清末,最后的犀牛种群在云南灭绝。生活在中华文化中心的人,除了极少机会的进贡,或出使远方,已经无法见到犀牛。

犀牛艺术品的作者,要么依靠“海阔天空”的想象,要么因循前人未必准确的记载(晋代郭璞注《尔雅》,说犀有“三角”,“一在顶上,一在额上,一在鼻上”,这可能影响了一些作者,把犀牛的角安在头顶)。直接结果就是,古人心目中犀牛的形象,越往后,越失真。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16)

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图片:worldpress

如果就此认为,中国古人都不知道犀牛长什么样子,也未免武断了。在山西兴平县出土,制作于战国晚期的错金银云纹犀尊,是一件犀牛形的青铜酒器,无论身体比例、头部轮廓还是各部分的形状,都称得上栩栩如生。它有两只角,说明它是一只苏门犀。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17)

错金银云纹犀尊。图片:中国国家博物馆

唐高祖李渊墓“献陵”的石雕犀牛,造型也十分逼真,它的独角极小,像鼻子上的一个小凸块,这是一只爪哇犀。贞观初年(627年),林邑国(位于中南半岛东部)进贡过犀牛,当时人可能由此了解到犀牛的面貌。

明代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在中南半岛亲眼目睹过犀牛,他的《瀛涯胜览》,对犀牛的描写也极为生动。马欢说,犀牛有“纹癞厚皮”,“头有一角”,角长有“一尺四五寸”,爪哇犀的角是独角,但非常短,这显然是印度犀的特征。他甚至提到犀牛“抛粪如染坊黄栌楂”,这似乎表明,他“有幸”目睹过大独角犀刨挖粪堆的爱好。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18)

GIF

不理解文言没关系,看图就行。图片:ItsAlwaysEazy / YouTube

三异兽皆类犀

明清两代,犀牛的面貌已被国人淡忘的时候,这些巨兽又以另一种渠道,悄悄进入中国。只不过中国人已忘记它们的名字。

明清来到中国的欧洲传教士,不仅带来宗教,也带来西方的地理知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编绘的《坤舆万国全图》,根据西方当时绘制地图的习惯,装饰多种怪兽图样,其中就有一只犀牛。《坤舆万国全图》对印度的介绍,提到一种异兽“首似马,额上有角,皮极厚,遍身皆鳞”,并怀疑这是“麟”。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19)

凑近了看,就会知道这绝非鳞。图片:Szilas / Wikipedia

乾隆年间,宫内绘制的大型动物画册《兽谱》,不仅包括中国本土动物,也加入了欧洲人带来的“异兽”信息。《兽谱》自然是少不了犀牛。这头“犀牛”的腿比牛粗肥,但比起犀牛腿还是细长许多,口吻细尖,像狗一样吐着舌头,尾毛像马尾一样“长发飘飘”,细长的角生在——当然是——额头上,像羊角一样有一圈圈纹路。总之,这只犀牛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四不像”。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20)

《兽谱》中的犀。图片:《清宫兽谱》

《兽谱》里还收录了两只异国的“怪兽”。一头是颇为写实的犀牛,铠甲般的厚皮,密集的斑点,矮粗壮硕的身材,显然是临摹丢勒犀牛的作品,甚至连项根上多出来的一只小角都“照单全收”。《兽谱》解说称之为“鼻角兽”,显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著名的犀牛,而是直译了西方语言里这头怪兽的名字——“Rhinoceros”一词来自希腊文,意为“鼻上长角”。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21)

《兽谱》中模仿丢勒的犀牛图画。图片:《清宫兽谱》

另一头是来自西方传教士记载的独角兽,四肢修长如马,额上一只修长的独角,与现代小说、动画里的独角兽形象有七八分相似。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22)

与现代想象一致的独角兽。图片:《清宫兽谱》

有趣的是,在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的《自然史》里,记载了印度的一种怪兽,脚像大象,头像鹿,尾像猪,额上有一只长角,凶猛万分。这种怪物后来演变为形如骏马,喜爱少女的独角兽形象。虽然角的位置不对,但老普林尼的描写,和犀牛也不乏共同点。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23)

在艺术作品中出现的独角兽。图片:MATT SIMON / Wikipedia

如果我们熟悉的独角兽真是“减肥成功”的犀牛,三头源自犀牛的怪兽,在《兽谱》上齐聚一堂,就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了。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4年的第126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红色皇后。

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是减肥成功的犀牛吗)(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