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提起韩信,大家总是能想到很多典故,很多人为他惋惜,觉得那么了不起的将领,最终死的却如此憋屈。两千多年以来无数人都为韩信打抱不平,认为如果不是他识人不明,错信了萧何,结果一定不会这么惨。然而韩信最终混到被吕雉用竹签子活活扎死的下场,在小编看来纯属他自己性格幼稚导致的!

韩信最后是不是诛九族(缺少野心也是错)(1)

韩信年轻的时候不想着好好工作,成天东家一口西家一口的蹭饭吃。一个大小伙子不好好工作挣钱成天吃别人的,让周围的人很瞧不起。有一次在河边韩信几乎饿晕过去,被一位洗衣服的大妈救了,还激励了韩信几句。从此韩信奋发图强,去项梁处投军去了。

项梁死后韩信又跟项羽混,项羽打仗特别猛,很少用谋略。基本上就是六个大字:不要怂,就是干!整个项羽军中都有些瞧不上使用阴谋诡计的人,韩信混不下去便去投靠刘邦。“萧何月下追良将”的典故就发生在这时,韩信当时只不过是普通将领,自然得不到重视。韩信性格单纯,觉得自己不受不受重视,伤心了要走。

韩信最后是不是诛九族(缺少野心也是错)(2)

萧何发现韩信走了之后便连夜将韩信追了回来,随后韩信拜大将军。萧何原本是刘邦他们县的县令,跟刘邦是至交,也是刘邦最信任的人,没有之一。刘邦见萧何回来向自己推荐韩信,便问萧何韩信水平如何。萧何只回了四个字:国士无双!并且萧何告诉刘邦要把韩信哄好了,他就能帮你打天下。刘邦的演技妥妥是奥斯卡小金人级别,不但将韩信拜为大将军,甚至做到了“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的地步。把个韩信忽悠的北都找不到,此时的韩信对刘邦的忠诚度可以说是满格,一心一意为刘邦打天下。而刘邦虽说觉得韩信挺厉害,但也没想到这家伙竟然厉害到这种地步,他此时心中还是忐忑的。

韩信最后是不是诛九族(缺少野心也是错)(3)

汉中出兵第一仗彭城之战,56万大军被楚霸王暴打一通,刘邦自己也被项羽追着后屁股揍。然而此时身在北方的韩信却真对得起萧何评价的“国士无双”,直接开了无双模式。各路诸侯来一个灭一个,五杀绝世已经挡不住他的脚步了。甚至最关键的一战中,韩信利用计策生生干掉了项羽手下大将龙且,几乎斩灭了项羽一半的力量,为扫平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

韩信最后是不是诛九族(缺少野心也是错)(4)

大胜之时,韩信向刘邦邀功,请求暂时当齐王。当然此时韩信绝没有威胁刘邦的意思,但刘邦不这么看,你刚刚胜利就问我要地盘,你也不看看你老大我在哪呢!刘邦此时已经被项羽围困在荥阳一年多了,没有刘邦在这拖着项羽的步伐,哪有你韩信虐兵的机会?此时来要地盘,分明是要挟,刘邦深恨韩信,但还是咬着牙封了韩信。韩信得到封赏之后特别满意,对刘邦更忠心了!就这个情商,也是没谁了

韩信最后是不是诛九族(缺少野心也是错)(5)

回头项羽反应过来,韩信在这么打下去,自己要废呀!于是派人跟韩信谈判,撺掇韩信自立为王三分天下。其实这个说法还是挺好的,毕竟韩信此时的势力已经在刘项之上,就算争夺天下也是有非常大把握的。然而韩信压根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在韩信心目中自己就应该是刘邦的小弟,他从来就没想过自己当老大的一天。这也就能解释为何韩信会在自己势力膨胀的时候,去向刘邦要官,而不是自立为王去抢官的原因所在。

韩信最后是不是诛九族(缺少野心也是错)(6)

一个没有当领袖想法的韩信觉得自己已经是人生巅峰了,他对刘邦还是很忠心的。所以在刘邦命他同项羽决战的时候,韩信是一点都没磨洋工,全力拼死了楚霸王。韩信虽然是忠心的,但刘邦已经对韩信有所忌惮。刘邦故意将韩信转封在楚国而不是原来的齐国,随后刘邦又运用陈平的计策不费一兵一卒便活捉了韩信,将他软禁在长安,改封淮阴侯。

韩信最后是不是诛九族(缺少野心也是错)(7)

按理说韩信此时爪牙全无,应该老实下来韬光养晦。可是他却成天尾巴翘到天上,对那些大臣七个不服八个不忿。韩信认为这天下是他打下来的,自己却要跟周勃樊哙那种小人物平起平坐,时时表现出自己的不平衡。在刘邦面前还口出狂言,说刘邦的水顶多能指挥十万人,自己则是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呵呵,给你惯的!你难道不知道老刘家人最记仇吗?就因为嫂子没留自己吃顿饭,刘邦竟然给侄子封了个“刮锅候”,还能惯着你?

在刘邦出门平叛的时候,皇后吕雉跟萧何碰了头,两人决定把韩信这个不安定因素给“安定”了。当初刘邦说过: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吕雉为了圆丈夫的承诺,把韩信装进麻袋吊在空中,用竹签子把他捅死。死的时候,韩信才35岁。

韩信最后是不是诛九族(缺少野心也是错)(8)

韩信是个悲剧,当忠臣却肆无忌惮,不替领导考虑问题;不想当忠臣却不去考虑后果,最终什么也没得到。归根结底,韩信最缺乏的,其实是野心他只想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种思想无可厚非,但作为在乱世挣命的将军,没有长远的打算,只能是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