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成语是中华文化沉淀的一大成果,每一个成语都有它的典故出处,因此说话论道能不能时不时吐出点成语或诗句,也是古今中国人判断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然现代中国人的成语水平比起古代的文化人还是差了一截,但是还是有很多好的成语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承一代代地沿用了下来,在人们的语言运用中还是经久不衰,比如胯下之辱、多多益善、一诺千金、心想事成、七上八下、一劳永逸等都是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些成语。

惨绿少年和什么少女(惨绿少年就是戴绿帽)(1)

什么叫做惨绿少年

可是与此同时也有一个有趣现象就是也有不少古代非常美好而热门的成语在不断地被人们忘却,甚至已经成为现代人难于理解的生僻成语,或者被人套上现代俗语的含义而被包装成为了网红语句。

比如最近在网络上非常流行的几句调侃成语惨绿少年、蛤蟆夜哭、一瓜共吃等,被很多网友望文生义沦为趣谈,比如惨绿少年就是经常被人戴绿帽子的男人,蛤蟆夜哭就是追求美女不成功而半夜哭泣的蛤蟆男,一瓜多吃即一个明星的八卦被大家一起娱乐。

凡此种种解释也是甚有趣味,但在大家会心一笑的同时,也会为这些古代经典成语的处境而感到颇为委屈,这些成语到底是啥意义,而又是何种缘故导致这些词在现状人们的语言中逐步地走向边缘化,变成冷门用语,其实想来也不难理解,主要是时势变迁而带来的几个变化。

惨绿少年和什么少女(惨绿少年就是戴绿帽)(2)

我这样就叫惨绿少年

首先第一个原因是很多成语典故中的事务随着时代的变化使用意义已经变化,又或者是已经完全被其他实事务取代。比如惨绿少年的绿色指的是唐朝七品官员的朝服,而惨绿少年指的是一个少年穿着七品官员的服装,官阶地位虽然不高但却透露着一股英武之气,用来形容青年男子仪表堂堂,气质非凡。

可是随着唐朝的灭亡,后世朝代七品官服的颜色的变化,绿色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指七品官员,再到现代绿色更是被赋予了一种网络语境,成为男人被女人背叛的标准颜色,是现代男人生命中一种不可承受的颜色。所以惨绿少年虽然是一个夸男人的好词,但随着绿色的含义的变化而逐渐被人感觉生僻而不为人知,只能沦为网络趣谈之语。

第二种原因则是现代传统国学文化学习程度下降所导致的,除了一些热门的故事,比如韩信胯下之辱等还被人们记忆熟知,其他很多在古代为人熟知的典故,在现代人眼中却成了陌生故事,所以对这些典故所衍生出来的成语自然就感到陌生偏僻了。

惨绿少年和什么少女(惨绿少年就是戴绿帽)(3)

苏东坡

比如蛤蟆夜哭这个成语,如果在没有对故事的理解下,我们今人是很难猜到这个词的正确解释的,只能简单地理解成为蛤蟆在夜间哭泣,又或者是跟“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联系上,理解成为丑人多作怪。

其实蛤蟆夜哭的真实含义是毫无根据地诬陷好人,或者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意思。其典故出自苏轼编撰的小说中,大概意思是说从前有个叫艾子的人出海游玩,无意间听到了扬子鳄和蛤蟆的对话,扬子鳄对蛤蟆说:“东海龙王最近下了一个命令,海中凡是长尾巴的族群都要被杀掉,我尾巴这么长肯定是逃不了了,你蛤蟆又没尾巴在这哭什么呢?”蛤蟆对扬子鳄说:“我现在是没尾巴了,但我做蝌蚪的时候有呀,龙王要杀我还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惨绿少年和什么少女(惨绿少年就是戴绿帽)(4)

哈哈 搞不明白了吧

故事听到这,大家肯定都是恍然大悟的,原来是这么回事,其实蛤蟆夜哭的典故如果换作是在清朝,但凡是个读书人都还是知道的,因为清朝读书人对传统文化典故的学习还是比我们今人深厚得多的,而这个成语在今天逐渐成为一个陌生的边缘词,主要还是由于今人典故知识积累不深,无法轻易理解它的词义,从而也就自然很少被提及和使用了。

至于最后一个成语边缘化的原因则是很多成语的意义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语境了,从而也直接导致了使用频率的下降。比如不是成语而是俗语的“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在生活越来越好,天天吃肉的现代人看来,情形确实恰恰相反的,不是猪肉没吃过,而是猪跑很少见,所以可以看出虽然是大家熟知的俗语,但在环境的变化之下词语的使用却变得越来越尴尬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不合时宜的成语,它的使用频率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

惨绿少年和什么少女(惨绿少年就是戴绿帽)(5)

还是要多学习传统文化

当然无论怎么说,成语都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引经据典也是我们必备的语言表达能力之一,无论时代语境如何变化,总会有一些好词会伴随我们走过千秋岁月的,而在说成语读成语的同时,更多地是要从成语典故的学习中继承和发扬先人总结的生活智慧,从而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的快乐和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