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劭 形象)
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
对刘宋政权来说,这是充满阴霾的一年。
这一年,太子刘劭发动叛乱,屠刀向内,残忍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宋文帝刘义隆。
这位堪称是刘宋王朝历史上最有能力的帝王或许想过很多种自己未来的结局,如辛勤朝政,积劳成疾,如征战四方,归于沙场,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最后会倒在自己最为疼爱的儿子手里。
自古天家无父子,皇位面前无亲情,看来刘义隆终其一生也没有想明白这个道理。
刘义隆死了,刘劭成了刘宋王朝新一任的领导人。
皇帝遇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天下。
而当老皇帝刘义隆的第三个儿子,即本篇文章的主人公刘骏知道父亲竟然被长兄刘劭杀害的消息后,更是悲痛万分。
(宋文帝刘义隆 画像)
弑父之仇,不共戴天,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哥哥。
我们知道,刘宋政权的首都是在建康,即今天的南京,而此时的刘骏并不在建康城中,而是在巴口,即湖北黄州一带领兵作战,征讨刘宋境内的土著蛮夷,所以就算他有心找哥哥刘劭讨个说法,一时半会儿也回不去。
但很快,他就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自己如果身在建康,依照刘劭暴虐的习性,恐怕自己也要和父亲一起倒在屠刀之下,而现在国家动荡,皇位交替,自己不仅没有身处乱局之中,反而领兵在外,拥有自己的武装。
这是什么意思?这明摆着是上天让自己起事,成就一番功名大业啊!
刘骏是个实干派,说干就干,他立刻宣布起兵,并且发布讨贼檄文,公开反对刘劭称帝。
封建时代,出师需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而现在新皇帝刘劭弑父篡位,正好给刘骏落下了口实。
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之下,拥戴刘劭的人没有多少,但对刘劭早有不满的人可是海了去了。
所以刘骏讨伐刘劭的口号一经喊出,各地臣僚纷纷响应,很快,在刘骏的带领下,一支势力庞大的起义军诞生了。
而该说不说,我们的刘劭同志蛰伏了二十多年,好不容易当了皇帝,却不修德政,耽于享乐,很快搞得自己众叛亲离。
破鼓万人捶,墙倒众人推,玩火自焚的刘劭很快迎来了自己的最终结局。
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刘骏领兵攻破建康,诛杀刘劭,旋即得到朝野大臣们的拥戴,成为了刘宋王朝的新领导,史称,宋孝武帝。
(宋孝武帝刘骏 形象)
事实证明,刘骏的确是个十分优秀的帝王。
在此前,刘宋王朝历任四帝,武帝刘裕,打下了刘宋的疆土,但却英年早逝。
少帝刘义符是个纨绔子弟,一天到晚只知道吃喝玩乐。
文帝刘义隆倒是位贤明之君,甚至还开创出了属于自己的“元嘉之治”,但他本人好勇斗狠,有事没事就搞什么北伐,结果每次都被人家胖揍一顿,只能灰头土脸的回来。
而刘劭,当皇帝当的快,凉的也快,在位时间不足三个月,连个谥号也没留下。
老前辈们毁誉参半,这给新领导刘骏留下了很好的发挥空间。
是的,一个皇帝能不能成为名垂青史,流传千古的帝王,虽然绝大部分要看皇帝自身的发挥,但运气也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某些朝代的初代皇帝发挥太好,起点太高,如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之流,就会导致之后的皇帝压力山大,一辈子都要追赶父辈祖辈的身影。
但很显然,宋孝武帝打算做一个超越前辈的后起之秀。
皇帝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改革国家人才的选拔方式。
经济繁荣很重要,军事发展很重要,文化鼎盛很重要,这都是一个政权能强盛起来的重要因素,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有人来操办的。
没人,一切都是空谈。
皇帝不会影分身,纵然帝王再强,也绝无可能自己一个人把国家治理得风生水起,他一定是需要有才能的臣子来帮助他的。
但自魏晋以来,中央政权的人才选拔方式一直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即通过参考个人身份背景,世家渊源的方式来录用人才。
(曹魏大臣陈群所提议创建的“九品中正制”)
通俗一点讲,就是如果你有钱有势有背景,家里有亲戚在朝中做官,那么你生来就有做官的机会,无需经过层层选拔,只要到了年纪,必然会被委以官职。
而如果你生在普通百姓人家,哪怕你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也很难被朝廷青睐,而理由也十分简单:朝廷口朝南开,没钱请君别进来。
如此“士家出高官,寒门不入仕”的人才选拔方式,实在是十分不妥。
没能力的酒囊饭袋白白占着官位没有作为,而那些真正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却只能空怀大志,无处施展。
刘骏深刻的明白,刘宋王朝的人才选拔制度必须要改,如果不改,照着老样子选官,谁知道会选出一帮什么样的歪瓜裂枣?
有的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说了,这事儿很好解决啊,搞个科举制度,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不就完事儿了?
想法很好,但我想隋炀帝同志会表示:这事儿如果让宋孝武帝干了,那我到时候怎么办?
(隋炀帝杨广 画像)
是的,刘骏固然有才略,但并未达到能开创新时代的程度。
可这位皇帝也不是吃干饭的,虽然他没搞出科举制度来改变时代,但还是亲力亲为,在人民群众中挑选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率先打破了寒门不出官员的先例。
“四方秀孝,非才勿举,献答允值,即就铨擢”——《宋书》
这位皇帝还曾经多次表达了自己在选拔人才上的中心思想,即:
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想当官,只要你想为国家出力,我随时欢迎你。
刘宋大舞台,有胆你就来。
当然,皇帝的功绩并非只此一项,刘骏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都颇有建树。
这段功绩如果讲出来,实在是过于冗长,所以我在这里不再赘述,我们只需要知道,刘骏这个皇帝,当的还是相当不错的。
(刘宋王朝)
但十分可惜的是,刘骏并没有将自己的这种勤勉能干一直发扬下去。
这十分可以理解,因为皇帝虽然自诩为神,但其实也是肉体凡胎,他有喜怒哀乐,他吃五谷杂粮,他也有平凡人的忧愁和烦恼。
想要当一个从一而终的好皇帝,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儿。
皇帝要牺牲自己的个人时间用以处理政务,皇帝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能给天下人做表率。
皇帝这也不能干,皇帝那也不能干,皇帝能做的,只有为了整个王朝的发展没日没夜的工作。
帝王一旦成为帝王,所作所为便不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政权。
刘骏不能再为自己而活,而是要为王朝而活着。
铺天盖地的奏折需要每天处理,而一件又一件的国家大事更要皇帝亲力亲为地去解决。
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下,刘骏很显然有些支撑不住了。
皇帝表示,做个明君太累了,我要歇歇。
刘骏这一歇,可就把自己前半生的英名全都毁了。
东方诸郡连岁旱饥,米一升钱数百,建康亦至百余钱,饿死什六七。——《资治通鉴》
根据史书记载,执政后期的宋孝武帝刘骏开始整日饮酒取乐,不再过问国家大事,以至于朝政荒芜。
工作干得不到位,皇帝私底下又开始横征暴敛,大兴土木,老百姓赋税沉重,又赶上连年饥荒,单是浙江一省,一年之间,总人口就锐减了百分之六七十。
(饥荒)
不仅如此,刘骏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从当年起兵反抗篡权的长兄的一代枭雄,变成了一个脑满肠肥的中年人。
看来岁月的确是把杀猪刀,强如帝王,也会被这刀雕琢地变了模样。
皇帝本来就不爱上朝,但凡上一次朝,内容基本上都是拿底下的臣子开涮。
是的,刘骏是一个很爱取笑臣子的人。
朝堂上的大臣们,胡须多的,皇帝管他们叫“羊大臣”。
御史中丞颜师伯年纪比较大,缺了两颗门牙,皇帝就鼓动大臣一起笑话颜师伯说话漏风。
黄门侍郎宗灵秀身体肥胖,行动不便,皇帝偏偏每次上朝都要赏赐他很多东西。
皇帝有赏,大臣必然要叩头谢恩,宗灵秀身形臃肿,只要一叩头,必然栽倒在地,皇帝又是领着大臣们哄堂大笑。
(宗灵秀 画像)
从这种角度来说,刘骏又似乎是个十分接地气,和臣子们关系处得很好的人。
于是,在这样十分魔幻的场面下,在朝堂上一阵一阵的欢声笑语中,这位皇帝于大明八年,即公元464年因病去世,时年三十五岁。
总结来说,这位皇帝的一生是传奇的。
他青年起兵,成就了自己的帝王大业,他即位为帝,开创出了刘宋政权的又一个盛世,但在晚年,他却抛弃了此前创造的所有成就,转变成了一个消极怠政,不顾百姓死活的昏庸之主。
我曾经拥有,我也曾经失去,我曾经是天,是地,是万物,但我在最后,却将这一切一笔勾销,留下了一个并不光彩的形象。
江山如此多娇,刘骏曾经拥有过。
江山如此美好,但刘骏却并不留恋。
南北朝失去了一位功过参半的帝王,留给了人们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什么样的未来呢?
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