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成长中的挑战(万科的自我检讨和)(1)

2022年万科业绩会现场

3月31日,董事局主席郁亮放弃奖金登上热搜,原因是公司在2021年净利润大幅下滑40%,提高分红比例之后,每股分红仍低于去年水平。

业绩会上,以郁亮为代表的万科高管一方面进行自我检讨,分析了主营住宅开发业务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将多元化业务比作「儿子」,详细介绍了其成长规模及增长预期。

郁亮把独立上市作为多元化业务成功的标记之一,「我们是用养儿子的方式来看待这些业务的,孩子长大,胃口变大了,家里不够吃了,所以需要独立去发展。如果还放在万科内部,独立融资的机会都没有。父母应该鼓励孩子长大成人。」

同时,作为家长的他也很苦恼,「特别希望机构投资者能从一个新的估值模型来看我们的业务。美国综合运营服务商 35倍估值,住宅发展商 10 倍左右,经营服务类发展空间巨大。

「家长」的自我检讨

当日上午,一场近120分钟的线上业绩会,前半小时是郁亮的「反思时间」,2021年,万科出现38年以来第三次净利润下滑,股东净利润是225亿元,同比下跌45.7%。郁亮的PPT上只有红黑两种颜色的简体字,其中1页只有一句话,「2021年业绩表现让股东失望了,向52万名万科股东表示诚挚的歉意」。

对于净利下滑的检讨,郁亮提出2点,一个是城市公司或区域离散度大,协同不够,操盘能力参差不齐;

二是多赛道同时探索的成本比预想大,对业绩产生影响。2021年,万科多赛道的经营服务业务收入整体超过400亿元。万科通过八年时间探索,交了不少学费,最终将物业服务、物流仓储、长租公寓和商业作为经营型业务的主要方向。但对于这些经营型业务的利润,还没有体现在今年财报上。

郁亮解释称,万科一直坚持有现金流的利润,因此采取成本法对这些业务进行计量,折旧摊销在成本费用列支,2021年合并报表范围内此部分费用已达80亿元,对报表利润存在影响。

业绩会上,有投资机构提问,这些经营服务类业务是否考虑从成本法变为公允价值估值法,万科CFO韩慧华在问答环节进行否认,强调「有现金流的利润」的重要性,称成本法折旧摊销会对毛利率和净利率有影响,估值没有办法体现。「但是即便如此,从长期价值来看只要业务做好做强,这个业务就是有价值的。未来还是会坚持使用成本法。」

可以看出,万科对于经营型业务,既谨慎又重视。汇报经营型业务的时间占了业绩会的三分之一,万科总裁祝九胜表示,把上海区域首席合伙人张海请来业绩会现场,就是为了讲讲开发型业务如何止跌企稳,而祝九胜本人则会重点汇报经营和服务型业务。

「我们在这些业务的赛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沉淀了一些能力、交了学费,得到了相关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更欣慰地是得到了一部分外部投资人的认可」,祝九胜提出。房地产的天花板到来之前,万科打算继续布局这些经营型业务,因为经营型服务业务的利润空间非常大,但规模短时间内无法和开发业务相提并论。

郁亮表示,「对于这点我也很苦恼,也特别希望机构投资者能从一个新的估值模型来看我们的业务」。

「孩子们」成长的烦恼

在2021年财报中,没有多元化业务的盈利指标,万科用NOI、收入复合增速等指标来体现了各类经营、服务型业务的发展情况,但与同规模的同行对比后,万科各赛道的增速及规模优势并不明显。

长租公寓业务方面,万科泊寓业务近三年收入复合增速为40%,其中2021年收入同比增长14%至28.9亿元,NOI 5.25亿元。截至去年底,泊寓开业15.95万间,全年平均出租率95%。

对比可发现,龙湖冠寓开业数量并未及泊寓,2021年刚突破10万间,但在去年已经实现首次盈利,租金收入增幅为23%,也超过了泊寓。郁亮把深圳城中村的二房东业务当作试错成本,称如果没有这项业务,万科的长租公寓早就可以赚钱盈利。

另一大板块,万科2021年商业业务营收为76.22亿元,同比增长20.57%;其中,印力管理的商业项目营业收入 52.3 亿元,同比增长 23.9%,2021年新开业项目15个。

对比其他同行的收入增幅,万科也仍需努力。2021年同期,新城控股新开业吾悦广场及委托管理在营项目25座,扩张超过万科商业,并且商业运营收入为86亿元,同比增长51%。此外,华润置地投资型物业整体租金收入同比增长36.3%;龙湖商业的租金增幅为40%。

物流仓储业务方面,万纬物流跻身行业头部还需时间,截至2021年报告期末,累计开业项目可租赁建筑面积 1136 万平方米,而业内头部的普洛斯、京东物流的仓储面积分别达2300万平方米、4000万平方米。

郁亮对于各赛道的业务比作成长中的孩子,没有避谈推动这些业务上市的计划,并把独立上市作为成功的标记之一,「我们是用养儿子的方式来看待这些业务的,孩子长大,胃口变大了,家里不够吃了,所以需要独立去发展。如果还放在万科内部,独立融资的机会都没有。父母应该鼓励孩子长大成人。」

相比较另外几个儿子,万物云酝酿上市、相对成熟,但业绩会上,万物云相对较低的毛利率被投资者提出质疑,2019年-2021年三年期间,万物云毛利率徘徊在17%上下,分别为17.72%、18.54%、16.96%,而已经上市的碧桂园服务在2021年的毛利率是30.8%。对此,万物云CEO朱保全回应称,「客户之间的信任关系比毛利率更加重要」。

业绩会过后,万物云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37.04亿元人民币,毛利约40.2亿元,净利润约为17.14亿元。从以上三个指标看,万物云均不及一路买买买的碧桂园服务,营收规模位居内地物业服务公司第二位。

郁亮表示,「上市说明它能见风雨、见世面,到市场上去看自己了。」

万科成长中的挑战(万科的自我检讨和)(2)

作者 | 宋虹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