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柳传志,在人民大会堂,作为百名改革先锋代表,接受着表彰,一时风光无量,被尊称为教父而三年后的今天,联想的问题被人们普遍关注,曾经的教父怎么就成为了众矢之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为什么对柳传志的评价这么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为什么对柳传志的评价这么高(时代下的柳传志)

为什么对柳传志的评价这么高

三年前的柳传志,在人民大会堂,作为百名改革先锋代表,接受着表彰,一时风光无量,被尊称为教父。而三年后的今天,联想的问题被人们普遍关注,曾经的教父怎么就成为了众矢之的?

事情要从司马南揭开联想的六期节目开始,将其中的内幕展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

要想知道其中的局势变化,首先,要从一个故事开始说起,在故事中揭开其中的缘由。

一,商鞅变法中存在的逻辑。‍

商鞅变法,从扛木头开始

故事就是,千古变法第一牛人商鞅。从他的变法逻辑中找出答案。

商鞅变法首先变的就是土地私有制,将原本属于国家的土地,分给了个人,从而,让得到土地的人,产生工作积极性,扩大生产力,进而达到强盛秦国的目的。

用土地吸引异国的人才,让他们到秦国,从事生产创作,一步步地吸引更加高端的人才,来为秦国的建设添砖添瓦。利用人们自私自利的性格缺陷,得到土地的基层,一定会拼命地劳动,争取自己能够翻身农奴把歌唱。

二,变法的第一步就是信任的建立,让大家愿意跟着干。‍

可是,在变法一开始,商鞅就遇到了问题。

商鞅变法时,第一个扛木头的人

长期忍受着压迫的基层人民,看着这么好的事情,发生到自己的身上,首先是不相信的。

平时都是想着法子来压迫我们的,现在怎么会给我们这么优厚的条件?里面一定暗藏玄机,现在给了,说不定要秋后算账。

商鞅看着这样的情况,想到了一个办法。

就是在广场上放着一根树桩,然后让人们来搬动,只要把树桩搬运到指定的位置,就给黄金。

人们还是不相信,商鞅就不断地将悬赏的数额上升,最后到了50金,终于有人心动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果没有出现,那就是赏赐的数目,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

那个在众目睽睽之下,首先起身,将树桩扛走的人,得到了50金。

别人看着商鞅说话算话,真的把五十金给了那个壮士,于是,大家就对他信服了起来,初步的信任就这样建立了。人们愿意跟着他,走出第一步,看看后边会发生什么。

无论再完美的答案展现在人民面前,人民都是不愿意相信的,因为他们更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

三,原始的资本累积,具有了合法的外衣。‍

历史总是在不断地重演,国有化经济私有化的时候,也需要这样的一批人,并且还要将这些人树立成为典范,在政策和财力上给予巨大的优惠。于是,这批人就像抗木棒的人一样,能够轻轻松松地从国库里将黄金拿走。

原始的资本大多都是这个样子,不忍辨识

就这样在政策红利之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甚至,在这样的原始资本累积过程,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你心里就没个逼数吗?不知道自己的钱是怎么来的。这句经典的话就是从这里来的。)

不是这些人能力有多强,而是在大形势之下,需要一批这样的人,并且把他们树立成为旗帜,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国企私有化,以及吸引外资中来,从而将国内的市场做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是搬了木桩的搬运工,就能得到50金的重赏。他只是个搬运工,没有创造出来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时代需要,还要表彰,还要树立成为一个旗帜,让更多的人看到。

只是搬运一下,就能得到巨额的财富,还能够名利双收,尝到甜头的第一批的人,搬运得不亦乐乎,忘乎所以。

正如同那个乞丐的故事中说到的那样,天天给一个乞丐钱,时间长了,乞丐会觉得自己得到这些钱理所应当,当你给少了,他还会抱怨你。他不会去想,那是红利下给的奖励,让他做的不是搬运,是要奖励他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的。

四,搬木桩,就有钱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一边拿着钱,一边做着楷模,我只要搬了木头,就要给我钱,给少了还不行,别说什么红利,这就是我应该得的,当这种理念深入到骨髓,就变成了,无药可救的毒瘤。

在得意忘形的时候,难免会忘了自己是谁;当面巨大利益的时候,谁还管谁是谁。

可是时代已经变了,以前大家是一起做蛋糕,把蛋糕尽量的变大。现在,蛋糕的规模,已经到达极限了,更需要的是深入的加工,比如味道,比如精细度,比如花样,到达了,需要提升整体质量的时候。

如果,还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想要继续地搬着木桩来回地跑,在当前的局势下已经不允许了。这样只会加重内卷,因为政策的红利阻碍了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已经不是为时代的发展添砖添瓦,而是要逆时代而行了。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还让其从科创板的黄金堆里,搬走大量的黄金,就太把老百姓当作傻子了。老百姓不仅感受不到榜样的魅力,反而感受的是不公平,激发出的是潜藏在心中的满满的敌意。

本来,如果仅仅只是老百姓的愤怒,以教父积攒下来的人脉,把声音给压下来,应该不是难事。可是,这是在时代的滚滚巨轮之下,背道而驰,就注定了会被无情地碾压。

五,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大秦的强盛。‍

在商鞅变法初期,让出利润,是为了吸引人才,吸引外资,激发生产力,而不是为了瓜分公有资产。只有在这种激励之下,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够让秦国真正的强盛。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富裕,从而达到整体的富强。不是让先富的人成为新的贵族,替代掉原来的那一部分。

整体富强中,伴随着的就是税收的改革,将原有的,少数的勋贵所支撑的税收,变成了广大人民都富裕了,然后大家都开始交税,都为秦国的强大而做出贡献。

这时,大秦奖励的榜样,是那些种田好的农民,是那些战场上取得军工的硬汉,不是那些圈起城墙,坐在城门口,收着过路费的老太爷。

就是在这样的变法之下,终于成就了强大的秦国,使其具有了,东出函谷关,横扫天下,一统六合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