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不少学者对孙悟空的研究,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孙悟空其实是两种猴子的混合体。

一种是国产猴,一种是印度猴

印度猴出自于印度的史诗神话《罗摩衍那》,在这部神话故事里面,有一只神通广大的猴子,叫神猴哈奴曼,哈奴曼正直有为,光明磊落。

行经一国已来,偶于一日午时,见一白衣秀才从正东而来,便揖和尚:“万福,万福!和尚今往何处?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经否?”……秀才曰:“我不是别人,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我今来助和尚取经。此去百万程途,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法师应曰:“果得如此,三世有缘。东土众生,获大利益。”当便改呼为猴行者。

这是孙悟空最早的出处,摘自于《大唐取经诗话》(宋元时期所著),可以看到描述成为一个白衣秀才,文文雅雅地,这和后来的孙悟空的形象截然不同。

你看过几个版本的孙悟空(从色魔走向)(1)

但是国产猴就不同了,早期有人认为,孙悟空的国产原型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里。

当时有一个叫巫支祁的怪物,乃是淮水水神,他兴风作浪,阻挠大禹治水,于是大禹命人用大铁链锁住巫支祁的颈子,又把他的鼻孔穿上铜铃铛,然后把他压在淮河南边的龟山脚下。

在古书中描述这个怪物是

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

在这里呢,我们可以知道这是只坏妖怪,和孙悟空,我估计是有一定联系的,因为孙悟空后来拿的如意金箍棒可是大禹治水留下来的宝贝,埋得一手好彩蛋。

你看过几个版本的孙悟空(从色魔走向)(2)

但是和好色这个问题还是不搭边……坏猴子又不一定是色猴子。

不急,我们再把时间往后推一点,推到晋朝作家干宝写的《搜神记》这本书里面。(其实早在汉朝就有猿猴怪物抢女人的说法,在这就不一一举例了)

在《搜神记》里,提到了一只叫马化(它不疼)的猴子「类似于猴子的怪物,这边泛用,统一都以猿猴指代」,说是蜀中西南高山之上,有物与猴相类,长七尺,能作人行,善走逐人,名曰猳国,一名马化,或曰猳猿。

这猿猴有一个特点,喜欢抢女人,凡是好看的,只要被他看到,就会抢走,抢去干嘛呢?

若取得人女,则为家室,其无子者,终身不得还

这马化有个本事,他只抢女人,因为他可以通过气味来识别是男人还是女人,男人他是不碰的。

你看过几个版本的孙悟空(从色魔走向)(3)

写到这里,你或许还会想,这叫马化的猴子,又不是孙悟空,你这不是生搬硬套么?

不是这样的,我们再把时间往后挪一点,现在是明朝,有一个叫洪楩【pián】的作家写了一本小说合集,叫做《清平山堂话本》,里面有一个故事,叫《陈巡检梅岭失妻记》

这个故事呢,是根据唐代的传奇小说《补江总白猿传》改编的。

《补江总白猿传》是讲欧阳纥【hé】的老婆被一只白猿抢走的故事。

而《补江总白猿传》和马化很像,所以我们可以推断这故事是根据马化改编的,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小典故,欧阳纥是谁?他是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父亲,欧阳询因为样子长得像猕猴,当时被同僚大臣长孙无忌作诗嘲讽,后来也不知道谁就写了这么一个故事来拿他开涮,文章用意很歹毒,意思就是他是猴子把他妈抢了去晚上播种生的(文化人骂人都不带脏字的)。

《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的故事内容与之相差无几,但讲的是宋朝年间一个叫陈从善的男人,他中了进士,被安排去广东赴任当官,他们夫妻经过一个叫梅岭的地方,结果住宿当天,半夜老婆被一个叫申阳公的妖怪给抢走了。

这申阳公抢别人老婆,当然不是为了吃肉,他和陈从善的老婆开门见山说:

娘子,小圣与娘子前生有缘,今日得到洞中,别有一个世界。你吃了我仙桃、仙酒、胡麻饭,便是长生不死之人。你看我这洞中仙女,尽是凡间摄将来的。娘子休闷,且共你兰房同室云雨。

可见,这申阳公抢的还不是一个两个女人,是真淫棍

后来么总算还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陈从善找到一个叫紫阳真人的神仙,得他所助,将申阳公制服,解放了妇女同胞。

写到这里,你一定会纳闷,这叫申阳公的妖怪,和孙悟空又有什么关系?

这么想就错了,因为确实有关系,这申阳公还有两个兄弟和一个小妹,都是猢狲(泛指灵长类动物)精,小妹叫泗洲圣母,两个兄弟分别叫通天大圣和弥天大圣。(孙悟空也是被称为猢狲精的)

申阳公则叫做

齐天大圣

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能降各洞山魈,管领诸山猛兽,兴妖作法,摄偷可意佳人,啸月吟风,醉饮非凡美酒,与天地齐休,日月同长。

你看过几个版本的孙悟空(从色魔走向)(4)

所以你说这两人……不,两猴有关系么?

接着我们再回到《西游记》的书里面吧。

其实在百回本的《西游记》前面还有两本书,算是《西游记》的原型。

因为书里面都写的是唐僧取经的故事,并且都有孙悟空出场。

第一本前面提到了,叫《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成书很早,大概在宋元时期,讲了唐三藏取经碰到一位猴行者,这猴行者比较儒雅,一出场就是白衣秀才的打扮,同样神通广大,不过没有国产猴的影子,反而像是那只印度猴子。当然,这本书里面什么猪八戒沙和尚都是没有的。

到第二本书就不同了,第二本叫《西游记杂剧》,写于元朝的时候,作者叫杨景贤。

《杂剧》可以看做是《西游记》的前身,因为故事里面八戒和沙和尚都配上了,就是故事还很简陋,但是基本的框架都已经搭建完成,后面的故事与其是八九不离十。

其中《杂剧》中有提到孙悟空的家庭背景,看来这时候的孙悟空还不是石头里迸出来的。

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支祇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喜时攀藤揽葛,怒时搅海翻江。

这几个名字挺熟的吧,也由此可见,这个悟空就是把以前的神话故事里的猴子拼凑改改弄出来的。

故事里面提到很重要的一点

金鼎国女子我为妻

啊……终于发现孙悟空并不是一个六根清净的猴子,因为他:

有 老 婆!

这个金鼎国女子是什么来头,先看她自述

妾身火轮金鼎国王之女,被通天大圣摄在花果山中紫云罗洞里,怕不有受用;争奈不得见父母之面,好生烦恼人也呵。

原来是个公主,可是等等……嗯?这也是抢来的嘛。抢到洞里干嘛呢?当然是每天做那些羞羞的事情了。

所以……悟空看上去和高老庄抢老婆的猪八戒也没什么不同嘛。

在《西游记杂剧》和《百回西游记》当中,有很多证据显示还有一本《西游记平话》,可惜失传了。

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当中是不是还有别的演化,反正突然到《百回西游记》,孙悟空一下子变正经了。

我小小推测一下,可能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考虑的吧,因为猪八戒已经是头色猪了。

在《西游记》里面,猪八戒从一开始就是扮演了一只抢女人的妖怪。如果孙悟空也是个抢女人的妖怪,那岂不是在角色性格上的塑造和孙悟空重叠了?

与其这样,我不如把这一段无关痛痒的内容去掉,专心打造三种不同的妖格。

孙悟空顽烈威猛,猪八戒贪玩好色,沙和尚老实朴质。

如此一来,文学造诣上面才更上一层楼吧。

另外,其实《西游记》里面妖怪抢女人的事情也不少,像是宝象国的百花羞公主是被黄袍怪抢走做了妻子。

还有朱紫国王后,金圣宫娘娘,被金毛吼掳去当夫人,得到张紫阳送的新霞裳方才保住清白。唔……等下,这个故事也好熟啊……这个张紫阳是个道士,他的法号恰恰就是紫阳真人。

而《陈巡检梅岭失妻记》里面帮助陈巡检抓住申阳公救出他老婆的仙人,不也正是紫阳真君嘛?

你看过几个版本的孙悟空(从色魔走向)(5)

这可能就是作者埋的又一个彩蛋。作者把孙悟空淫乱的体质全部分裂出来,挪到了别的妖怪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