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谷雨抒怀(邓涛草情笔意写性抒怀)(1)

蝶恋花谷雨抒怀(邓涛草情笔意写性抒怀)(2)

邓涛作品《裴将军诗》

蝶恋花谷雨抒怀(邓涛草情笔意写性抒怀)(3)

李白下终南山诗

蝶恋花谷雨抒怀(邓涛草情笔意写性抒怀)(4)

《唐人诗》

蝶恋花谷雨抒怀(邓涛草情笔意写性抒怀)(5)

陈子昂诗

蝶恋花谷雨抒怀(邓涛草情笔意写性抒怀)(6)

李太白诗一首

蝶恋花谷雨抒怀(邓涛草情笔意写性抒怀)(7)

重修昭觉寺碑记

蝶恋花谷雨抒怀(邓涛草情笔意写性抒怀)(8)

李白《白天门》《山凌高台》诗

蝶恋花谷雨抒怀(邓涛草情笔意写性抒怀)(9)

蝶恋花谷雨抒怀(邓涛草情笔意写性抒怀)(10)

蝶恋花谷雨抒怀(邓涛草情笔意写性抒怀)(11)

临米芾《值雨帖》 《苏轼论画诗》 《古蚕丛国诗》

艺术家简介

邓涛,字问渔,又字清之,号生生堂主人。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于文史哲皆有探求,对现代艺术尤所会心。以家学渊源,自小学书,临池不辍。作品参加“四川省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四川省第三届书法篆刻展”、“笔墨东方——2013中国书法艺术国际大展”、“第三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四川省中国书画作品大展”、“四川省首届文华美术奖优秀作品展”、“全国第二届隶书艺术展暨隶书创作论坛”,获“四川省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书法绘画作品展”金奖、文化部“第十二届群星奖”优秀奖等。在四川博物院举办“自由抒写-邓涛书法作品展”,出版《自由抒写-邓涛书法作品集》《当代四川中青年书法名家系列丛书——邓涛》卷,从山水画这一视角提出“西宗”绘画概念,发表《略论巴蜀画派》(合著)等文。

“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馀。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坐失声看不及。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细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怀素上人草书歌》

草书,快捷书写,行云流水,是最直接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被书界认为是书法之最高境界。中国古代草书大家众多,当代四川书画界也是名人辈出,备受藏家追捧,出生于四川广汉的邓涛,就是草书艺术家群体中颇有代表性的一位。邓涛以书法成名,书学由唐上追魏晋、秦汉,下及宋元明清,尤爱狂草,以张旭、怀素、黄庭坚、祝枝山、于右任等为师。同时,追“二王”、苏东坡、米芾等书法的气韵与意态,颜真卿的宏赡与阔大,以及徐渭的天真与浪漫,又曾长期浸润于汉篆、汉隶及《石门》的雄厚飘逸,喜北碑的率真,力求集元气、学养、技艺于一身,养浩然之气,求天然之境,若“神虬腾霄汉,夏云出嵩华”。其书笔力雄浑、大气淋漓、盎然于天地之间的那股豪迈气息,形成了自家大气潇洒的书风面貌。在广大的空间中逍遥挥洒、写性抒怀是邓涛最渴望的状态,就像他自己所言:“没有所谓形式与内容,没有所谓书法与绘画,没有所谓这体与那体……但是有我,足矣!”活脱出草侠情怀的天真与烂漫。

以心驭笔 情迷草书

邓涛是一个以心驭笔、以情驭笔的“抒写者”。4月中旬,在他的办公室内,邓涛接受了华西都市报记者的专访。说到与书法结缘的缘由,邓涛直言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家学渊源,一是朋友影响。家学方面,邓涛的祖父是近现代四川著名报人邓穆卿,上世纪三十年代起,负责《新新新闻》美术板块的邓穆卿先生,与张大千、齐白石、谢无量等艺术家在入川之际颇具渊源和交流,受祖父耳濡目染,邓涛自小喜欢书画艺术。“朋友影响方面,在我上中学时,有一个高年级的同学,他父亲从事地质方面的绘图工作,需要隶书题图,练得一手好字,他受他父亲的影响,真草篆隶各种字体书法写得非常好,篆刻也精,再加上中学时的一些书法展览,和本身对书法的兴趣,开始更加有意识地学习书法。”

篆、隶、楷、行几种书体,邓涛皆能驾轻就熟,可是他独独情迷草书。这位北大才子看上去温文尔雅,但其笔下的狂草放纵不羁,挥洒恣肆。“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具有火热内心的人,草书更能自由发挥性情、更能直观体现个性,也是一种艺术的表达。”为了练好书法,邓涛遍览历朝历代古帖,以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于右任等人为师。同时,他还力追二王、苏轼、米芾等书法的气韵与意态。“写草书不是乱画一气,汉隶、篆书也要过关,然后从这些书体中寻找属于自己风格的东西。”

在当年那个字帖来源贫乏的年代,毛主席语录中的草书字迹便是邓涛的挚爱,甚至四下搜寻。一旦发现便悄悄撕下来单独装订成册,以便自己临摹学习。就读于北大历史系的邓涛,还曾为了一本唐代草书大家怀素的《自叙帖》,花掉2个月的生活费。

北大毕业后,他师从刘奇晋、钱来忠、何应辉学书。提及三位老师对他的影响,邓涛直言,“刘奇晋先生主要擅长传统以‘二王’一系为主的行草书,小楷也写得很好,风格典雅、持正;钱来忠先生是书画结合,更多表现出来的是率真和才情;何应辉先生则是大气磅礴,研习秦汉魏晋,真气弥漫,笔墨变化丰富精彩,风格厚重清朗。”自学、三位老师的深刻影响,再加上长期转益多师,邓涛的书法集各家所长,书写大气风雅,潇洒灵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韵面貌。“本人对现当代艺术用心很深,因为书法,对传统文化更多了一些探求,或者说是受到了一种文化的沁润、滋养,在艺术的这片天地中得到一种宁静、自由和平衡。”

翰墨情真 自由之心

书如其学,字如其才,书法之最高境界或许就是一种精气神的凝聚。邓涛至今还记得当年看老师何应辉先生书写的情景,凝神屏气时听得到笔在纸间“沙沙”划过的声音,一切周遭外物皆不见,犹如电影《英雄》里那个刀剑临门仍气定沉于书写的老者,文脉一灯相传,“这是真正的艺术创作,更是中华文脉的传承精髓”。

不过,邓涛并不是一个以书法为职业的人。毕业于北大历史系的他,早前曾在成都市博物馆里浸染十年,后在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诗书画院任职,现又任职省文联。“本职工作”之余,邓涛每天清晨起床临碑帖、写书法,然后正常上班工作。而每每到了周末假日,常常从起床写至傍晚。“没有深厚的书法法度积蓄又怎能成就草书之大家”。数十年来的浸淫磨练,练就了他深厚的笔墨功底,铸就了他自身的书法艺术灵魂。

他曾举办“自由抒写——邓涛书法作品展”,并出版《自由抒写——邓涛书法作品集》《当代四川中青年书法名家系列丛书——邓涛》卷。近六米的书法长卷《苏舜钦蜀士诗》被四川博物院收藏。中国书协副主席、四川省书协主席何应辉对他如此评价:“邓涛的自由抒写是他内在人格、内在精神的本真要求,而勤于对书法本体的研习与思考,则是为了通过自由抒写达到高层次的艺术表现——艺术创造的目的。”

邓涛的书法根植于传统艺术之上,张扬草书的自由精神,正如邓涛在自序中所言:“我极渴望自由书写,文字不文,只见灵动飞翔之线,或者苍凉,或者柔弱,或者书法与绘画合流,渴求在广大的空间中挥洒,做逍遥之游,无所不可!”

夏云嵩华 蔚为大观

关于书法,邓涛对30多年前的一件事仍记忆犹新。“那是1983年到北京读书时的一个秋天,当时举办了一次中国和日本的书法联展。那个时候看到日本书法,面貌都很清新。他们的书法表现形式是非常多样的,从屏风到扇面,到小品,到手卷,到斗方,还有漂亮的装帧,很西化,纸和装框的材料都十分讲究。当时就觉得他们的作品非常漂亮,到现在我仍记得有一幅屏风叫做‘天户闲人’,用淡墨书写,非常漂亮,内心受到极大的冲击,那种气息至今仍然萦绕在我的心上。”

如今,已经从事书法艺术数十年的邓涛,在探求现代书法发展的同时,其艺术风格也有了不小的变化。“在年轻时代,更多的是一种狂放、奔放的书写,不拘泥于技艺技法。现在再看当年的作品,会觉得有些粗糙,更多的是激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逐渐注重书法的本体,可以说在书法艺术里找到了更多的艺术空间。现在的作品,看起来会更厚重。两种不同的心境,有些像怀素《自叙帖》与《小草千字文》的不同映照。”

在外界看来,虽说有篆、隶、楷、行、草,但是纯粹以汉字为体的书法艺术,在内容和形式上多少显得有些单一化,不像绘画,可以借由多种主题甚至色彩来承载其多种内涵,而中国书法的对象只有文字而已。但上迄先秦汉魏,下至宋元明清,书法艺术流衍数千年后已然蔚为大观,并且更成为东方抽象哲学体系的精髓代表,哪怕是同一个字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书法家笔下、甚至同一个人不同的心境背景之中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意象和形态。

“中国书法是中国艺术在世界艺术当中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一种艺术门类。书法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是很特殊的,它是一种抒写。其他的绘画,包括工艺美术,更多的是在对形象的追求,是一种空间艺术存在。而书法的时间性非常强,它和音乐具有更大的相通性。”

邓涛说,书法让观者“所感受到的内容更多是一种审美风尚的创造,而非文字本身”,换言之,书法的艺术价值也许就在于字里行间所传递的创作者之精神状态,被邓涛书写的不仅是汉字,更是内心与个性的自由抒发,“书者,抒也”。

不激不厉 堂堂正正

现今,与中国画、油画和当代艺术在拍卖市场日渐受到关注和追捧的现状相比,书法艺术市场却一直不温不火,难见声色,甚至有人提出“佳书不如孬画”的说法。不过,邓涛并不悲观。“为啥那么多人追求书法艺术,从世界艺术的角度来说,书法艺术是一个特别独特的板块,它是艺术类的一个制高点。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书法家可以通过书写书法形象,将自己的情绪、精神状态等展现出来。”在邓涛看来,文字的产生本就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为什么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文字越是在古代,越是承担了更大的社会功能。书法是从上古先秦时代创制、演变、流传下来的东西,历史上,从立言立功立德的角度来看,书法比绘画表现得更充分,占有更突出的地位。”

邓涛还提出:写书法要有自己的风骨,“要堂堂正正、朴实淳厚。就像做人,不是自利讨巧,不是追求一种秀气,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沁润,要不激不厉。”邓涛认为,书法艺术是不怕老的,“书法讲求积累,学习书法要积累很多东西,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既讲本体论,也讲认识论、方法了论,字法、笔法、墨法、章法都不一样,字内功和字外功同样重要。虽然我们已经学习书法几十年了,但对我们来说,感觉时间好紧,还有好多事情没做。艺术是多维度多空间的,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不是一阵风似的,它是一种绵长的过程,时间性比空间性更重要。可能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是书法艺术最辉煌的时候。”

除了书法,邓涛对于写作也十分在意。曾编撰《成都旧闻》《戏曲鉴赏》(合著)、《川剧的艳异》,并著有《无知预测》《冰窟之声》等诗文剧作。作为编剧的《Somebody·某君》被搬上话剧舞台,在剧场演出,去年还去国外戏剧艺术节演出了。”此外,邓涛还常触景抒怀,与景及情,吟咏晤对:

万仞苍山远,千年筹边楼;繁盛今何在,薛城枕江流。

华西都市报记者 荀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