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方力(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现在,我无比真诚地希望,你可以给我答案。”这两天,一个在莫干山开民宿的杭州女生发的文章,在朋友圈静静刷屏。

女生姓黄,三十多岁,朋友们喊她“荞麦包”。“荞麦包”8年前先在舟山开了“青鸟”民宿,后来又在莫干山经营“忘山”。

疫情三年,她的民宿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困难。

还要不要继续?这个问题“荞麦包”纠结了很久。

前晚,她写的文章发在民宿的公号上,同时设计了100张“亲属卡”:如果6月30日,100张亲属卡没有卖光,所有订单自动退款,她也打算关停民宿。如果100张亲属卡卖完,那么“一个人的梦想变成了更多人的梦想,我希望我们还可以走得远一点。”

今天(6月13日)下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联系上她时,100张订单已经达成,“真的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

民宿遇到的真实事件(民宿遭遇生存危机)(1)

为什么这一篇文章能刷屏?

有条留言是这样的:既不活在诗和远方,也不让生活变得苟且,独立且保有自己的世界,潇洒自由,也会在现实中挣扎,这才是普通人努力生活的证据。

民宿遇到的真实事件(民宿遭遇生存危机)(2)

1】老朋友一边劝她收手,一边偷偷下单

有民宿老板打来电话,分享经营干货

“荞麦包”昨天在莫干山自己的民宿里,听了一夜的雨。

这是一栋将近百岁的名人故居,以前名叫“枫鹃谷”,因为院子里一丛重瓣的百年高山杜鹃、两棵蛮大年纪的红枫树得名。她给老房子取名“忘山”,朋友曾总结:居山而忘山,山中可忘年。

民宿遇到的真实事件(民宿遭遇生存危机)(3)

“一个晚上私信爆了,大家的鼓励都有看见,也会认真思考。”“荞麦包”说,前天晚上十点文章发出后,就被大家刷屏了。她忙着回各种微信,有多年的老客人老朋友送上问候,也有新的客人来咨询。

“大家一边劝我收手,一边在偷偷下单。”“荞麦包”很感动,朋友们不舍这份美好,又怕她再度陷入困境。截至到昨天晚上,“亲属卡”的线上订单将近80个,短短一天就快接近预设的100个目标。

“这些实实在在的支持,也是大家给我的有力回答。”“荞麦包”的朋友圈以前都是分享美好,这是第一次发出求助。

在小时新闻记者采访前,她刚接完一个电话,那是做民宿第一年的客人,“8年前我一个人跑到舟山众筹开了一家‘青鸟’民宿,这位大哥也许是受了我的故事鼓舞,后来也在苏州开了民宿,经历这么多年风风雨雨,现在做得很成功。他和我聊了一个多小时,把全部经验干货教给我,让我一定再试试看。”

民宿遇到的真实事件(民宿遭遇生存危机)(4)

2014年,快30岁生日的时候,“荞麦包”离职,想过十年不一样的生活。几乎没有犹豫,她在舟山嵊泗先拥有了“青鸟”,签了十年租约。那是一个小小的海边房子,看得到海。三年前,她又租下“忘山”,把它当成一份事业认真经营,却遭遇了疫情。

“疫情影响了三年,今年前半年,民宿几乎停滞,但各种成本还在支出,一开始我总觉得能熬过去,撑下去,一直在内心挣扎。”“荞麦包”说,这两年做民宿行业,确实消耗掉信心,但她的初心没有变,“这8年,不管民宿经营得好坏,遇到多少压力,但真的挺有意义。”

民宿遇到的真实事件(民宿遭遇生存危机)(5)

2】民宿只剩4个员工,每个月三四万元支出

一百个订单很快满,她想为梦想再坚持一下

只是,疫情之下,情怀在现实面前低头,还要不要坚持下去?

“荞麦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青鸟”去年10月因为管家离职,为了节省人力,一直关停中。“忘山”倒是在营业,不过人员配置已经处于最保守状态,管家加服务阿姨一共4个人。每年“忘山”房租几十万,今年政府减租了3个月,算是一场及时雨。即便如此,每天睁开眼,人工以及水电等日常开销还要支出,一个月也要三四万元。

而今年前半年的入住率很低,“还不及往年一个三天小长假。端午小长假的人气也没有回来,只订出去零星几个房间。”

“荞麦包”说,“忘山”这3年没有赚到什么钱,还在靠她此前的收益不断往里填,如果持续没有现金流入,民宿只能停摆。

“这8年我还在城里上班,也能够赚到钱,但开民宿是我的梦想,我不奢望赚大钱。不过我也不想因此影响到家里。”

很多朋友知道“荞麦包”开民宿的情怀,这几天不断给她加油鼓劲。

民宿遇到的真实事件(民宿遭遇生存危机)(6)

还有不认识的网友也发来了各种留言。

浙江的朋友“团团”留言:“世间的混沌与美好,相生相依,生存比生活更多有不易,但还是有人选择站在光里坚守,要为梦想而拼尽全力。”她说喜欢“忘山”的青枫与红叶,也喜欢“青鸟”的海风与晚霞。

一个上海的朋友刚刚从70多天的封控中解封,每一天翻开去年的手账,都会想起和家人一起入住“忘山”的夏天:“今年一直在等。知道做民宿很难,但是想说,能为人造梦,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

也有网友有疑问:“仔细看了下亲属卡的条件,个人觉得比较苛刻,‘青鸟’只拿出1间房,‘忘山’3间房参加活动,这会不会是另一种营销手段?”

民宿遇到的真实事件(民宿遭遇生存危机)(7)

对此,“荞麦包”也做了回应:“这次活动我拿出了最赤诚的态度,‘青鸟’7个房间、‘忘山’10个房间,平时600-800元一间房亲属卡只有200元,使用时间跨度一年,实际上我都留出了备用房间,很多人希望在暑假使用,我也希望尽可能安排周全一些。”

100个订单全部满额不过10万元,她只希望用这10万元挺过眼前的危机。“如果这个暑假,江浙沪出游恢复元气,那么熬过这段时间,就能喘口气了”。

3】求助文章为何能刷屏?

也许每个人都在默默坚韧地努力着

文章能在朋友圈里刷屏,是“荞麦包”没有想到的。

“我看了后台留言,其实疫情之下,很多人都在默默坚韧地生活,为所爱为梦想,我把自己经历的隐忍、坚持、努力、自救说出来,可能触动到了大家。”

一个江苏的朋友留言,作为旅游从业者,今天在大雨的运河桥上趴了好久,突然不知道,这个行业究竟该怎么走下去:“在情怀与生存中抉择,真的莫名难受。这个疫情,让我重新在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

“荞麦包”是这样回复的:“亲爱的,看到你的留言,很想抱抱你。如果我们感到了挫败,那我也相信一定是暂时的。我一直坚信,所有的过往,无论好坏都会变成财富,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所以,我们只是走在变得强大的路上,请不要害怕。”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战场。

发出这篇文章后,“荞麦包”整个人放松了下来。以前,她的生活一半在杭城的家里,一半在莫干山的“忘山”,接下来要把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放在店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努力再坚持一下。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