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与谭家明合作拍的《父子》,可能是郭富城受益最大的一部电影。

并不是指电影帮助他连庄金马影帝。

郭富城问谭导,「为什么让我来演《父子》,这个角色对我来说已经是很深了,我没有做爸爸的经验,作为一个爸爸该怎样完全不知道。」

谭导说,「作为一个演员,你一定要演更困难的角色,要看自己的能力能做到怎样。」

与谭家明导演的对话,奠定了郭富城其后至今的影路基调。

所以「挑食」的是郭富城。

扫毒电影几月份上映的(港影杀青的扫毒Ⅲ)(1)

一个「挑食」的演员

郭富城

虽然初当红那几年,他也曾经拍过很多老式港片。

但他很快就就骤然减产,下降到几乎两年一部的频率,交出了《浪漫风暴》及《风云之雄霸天下》这样的精品制作,票房和口碑都进入了上行通道。

然后在2000年左右经历了迷茫期。

但他调整颇快,很快就从曾经热心的「动作电影」路线改弦易辙,从《柔道龙虎榜》而至《三岔口》,再到《父子》,迅速确立了新的影路方向。从刻意追寻动作电影,到不挑剔电影类型,再转以角色的难度与发挥情况为接片标准。

曾见过一个好笑的说法,有人认为,郭富城接一些小众题材电影,只是为了拿奖。

其实演员渴望奖项根本就无可厚非,嫌奖多的还真就不是好演员。

而郭富城自2007年开始至今,一共拍了三十部电影,除去两部群戏和一部客串,小众文艺类型占比超过五成,新导作品占去八部,他俨然成了新导的「试金石」。而他的态度一向是,「剧本够好的话,不收片酬也拍」

扫毒电影几月份上映的(港影杀青的扫毒Ⅲ)(2)

副产品一

大咖级的新导「试金石」

1996年《浪漫风暴》,票房过千万,新导梁柏坚一炮而红。

2009年《杀人犯》,香港观众一边骂烂片一边入场看郭富城演技,票房1170万,新导周显扬一炮而红。

2012年《寒战》,内地2.54亿、香港4282万,口碑票房双收,新导陆剑青、梁乐民一炮而红。

2015年《踏血寻梅》,香港电影金像奖史上唯一包揽所有演员奖项的电影,新导翁子光一炮而红。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麦路人》,这部小众边缘题材港片,内地票房只有1800万,很寒碜,也被某些心理扭曲的人拿来踩郭富城没号召力,但谈这部电影的目的不是说票房问题。

大家应该知道,香港电影的今天,市场萎缩非常明显,对于大部分新导而言,只有一次出手机会,名和利必居其一,不然大概率没有第二次试错的可能。

而拍《麦路人》的黄庆勋,第一内地票房不佳,其次金像奖十提一中,效应并不算上佳。但他紧接着又在疫情期间开拍了第二部电影《断网》,郭富城再次主演,还有林家栋、任达华和谭耀文加盟,这已经是非同寻常的现象了,说明黄导至少得到了投资方的认可。

故而以郭富城现下的咖位、资历和演技能力,的确能堪称一块大咖级的新导「试金石」。

几乎就等同一句话,「只要有好剧本,就有好前程」。

扫毒电影几月份上映的(港影杀青的扫毒Ⅲ)(3)

副产品二

步入演技巅峰,心境蜕变

香港影坛其实一直是商业片的天下。

坦白说,即便在黄金年代、巅峰期的香港电影,按年均出产超过百部电影来统计,强调表演与深度的电影占比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五,电影票房更是休提。

而郭富城几乎就一头扎进了这百分之五的小众类型里。

但即便没有刻意接拍商业电影,他在票房方面仍然夺得两个香港一番年冠兼一个影史总冠军,九部内地过亿,其中三部超过十亿,这个成绩也堪称巨头级标准。

而真正重要的是,演技能力的迅速拔升。

从执拗的泰国「阿探」,到先抑后扬的「康三爷」,转身而为怒极狰狞的「凌光」。

又从陕西农村的「赵得意」,摇身而成旧年代商业巨子「布华泉」,再变而为正气无双的警队一哥「刘杰辉」,及至温暖人心的「臧sir」。

再从气度卓然的「周西宇」,到怂包幽默腹黑的刑警,再到高智商罪犯「李问」。

也试过同期饰演两个完全反差的角色,穷困潦倒的金融精英「博哥」和隐忍内敛的富豪「汪先生」。

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无非就是一个演员饰演不同的角色,每个演员都这么做的,没什么可稀奇。

但如果这些角色涉及的电影统统都看过,你会惊讶于一个演员角色塑造能力的强大,上文中那些角色名字之前的关键词就已经做了总结。

而在最新这部杀青的商业大制作电影《扫毒Ⅲ》里,他说自己在「追寻一个新的电影角色」。

演技炉火纯青,登临巅峰之时,心境亦超乎寻常。

这几乎就是演员的极致状态。

扫毒电影几月份上映的(港影杀青的扫毒Ⅲ)(4)

一个不「挑食」的导演

邱礼涛

他是个全才。

一边做摄影,一边做导演,既做编剧也做监制,甚至还当演员、搞音乐和做剪接,闲时还出了四本书。

1987年出道至今,拍摄电影有81部,担任摄影37部,监制9部,编剧23部。

这个数量虽然不及王晶,却也足够令他跻身「高产电影人」群体。

其作品类型芜杂,黑帮、三级、恐怖、喜剧,限制级、商业片和文艺片,他几乎尝试了所有香港电影能有的题材类型,从这个角度看,他神似王晶但又不同,毕竟王晶从来不会考虑什么文艺和现实的问题。

他最为大众熟知的作品,或许是变态题材的《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将黄秋生送上了金像影帝的位置。

而邱礼涛最大的特点,是小成本和高效制作。

这其实也是港片的传统,不拖泥带水,一切为故事情节的推进服务。

他在名导云集的香港影坛,不算特别打眼,但韧性很强。

在老一代导演要么北上做合拍片,要么半隐的当下,他一如既往,坚守并高产。

扫毒电影几月份上映的(港影杀青的扫毒Ⅲ)(5)

《怒火·重案》登顶港片在内地的冠军位置。

而投资达三亿的《扫毒Ⅲ》也终于杀青,这次前后几近花了四个月时间。

已经创下了邱导的最长拍片时间纪录。此前成本两亿的《扫毒2》拍两个月,成本近三亿的《拆弹专家2》拍一个半月,邱礼涛的速度确实快得令人咂舌。

近些年香港中生代导演已全线崛起。

周显扬有《杀人犯》,陆剑青、梁乐民有《寒战》、《赤道》,麦浚龙有《僵尸》,翁子光有《踏血寻梅》和《风再起时》,庄文强有《无双》和《金手指》,另外的大投资港片就几乎都在邱礼涛手里了,《扫毒Ⅱ》、《拆弹专家2》和《扫毒Ⅲ》。

香港媒体近期报道了此前《扫毒Ⅲ》的现场拍摄情况,关于郭富城和刘青云两位影帝斗戏。

「在读者提供的照片及短片所见,二人演得十分到位,不消半小时已完成一个关键场口,导演邱礼涛极速“收货”,全程零NG!」又讲,「二位影帝未知是否太过投入对立的角色,戏外交流亦不多,令片场的气氛有点严肃。青云不时与导演睇Playback研究镜头,拍毕相关场口后大家才稍微放松,城城离开去下一场景时,亦有跟导演笑一笑打招呼。」

毒枭与卧底的「情义两难」,与香港警匪电影的火爆刺激融为一炉。

《扫毒Ⅲ》在前作口碑上的逆风「翻盘」应可期。

扫毒电影几月份上映的(港影杀青的扫毒Ⅲ)(6)

说到刘青云,他一直以来的影路其实都比较顺畅。

但在上一部作品《拆弹专家2》中显得存在感很弱,当然其角色本身缺乏亮眼的故事线设计,也欠缺人物内心挖掘,表现也属正常。

而据《扫毒Ⅲ》开拍以来的现场情况看,这一次青云跟郭富城可谓好戏连场,应该能过足戏瘾。

另外有一个很好玩的事情,邱导拍过香港大多数演员,但唯独漏过了郭富城,不管是监制、摄影还是编剧、剪接,更遑论导演作品。

这是两人在电影上的第一次合作。

所以说这部影片是「挑食」遇上「不挑食」。

演技巅峰的郭富城,遇上气势如虹的邱礼涛。

或有新气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