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7月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大屏(10英寸及以上)联网数字娱乐主机系统(含语音交互、车联网及OTA)交付上险394.22万辆,同比增长44.12%,搭载率为37.08%,占搭载娱乐中控系统全部新车比重为41.66%。

智能座舱企业排名(大屏数字联网座舱系统主机供应商市场份额TOP10)(1)

从价格区间分布来看,10-15万区间贡献最大,搭载量占比达到32.64%;其次是15-20万区间,为17.96%,排在第三位的是30-35万区间,为11.51%。而从搭载率来看,50万以上区间最高,达到76.07%;其次是30-35万区间,为60.97%。

在主机(ECU)供应商部分,比亚迪、哈曼、德赛西威排名1-7月前装搭载量市场份额前三,进入前十供应商合计市场份额超过75%,市场集中度较高。

其中,除比亚迪(大部分以自产自用为主)、哈曼(合资品牌为主),德赛西威、东软为仅有的两家1-7月搭载量超30万辆的第三方智能座舱国产Tier1供应商。

智能座舱企业排名(大屏数字联网座舱系统主机供应商市场份额TOP10)(2)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德赛西威来自智能座舱的业务营收达到78.93亿元,是目前国内这一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背后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多屏融合座舱产品及座舱域控制器业务量的快速提升。2022年1-6月,公司智能座舱业务营收52.43亿元,继续保持超50%的同比增速。

目前,德赛西威的第三代智能座舱域控制器、4K 高清屏等座舱产品产量快速爬坡,第四代智能座舱产品正在紧密开发,且已获得客户订单。其中公司与高通技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基于第4代骁龙®座舱平台,共同打造第四代智能座舱系统。

东软同样拥有智能座舱等系列产品,主要包括IVI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智能座舱域控制器、T-Box/5G Box、全液晶仪表、全球导航解决方案 OneCoreGo、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AR-HUD等等。截至目前,东软车载量产业务已覆盖绝大多数国内车厂以及众多的国际车厂和合资车厂。

公司持续获得头部车厂订单, 2022年上半年新签比亚迪、一汽、长城等众多车厂的多个平台型订单,覆盖多款量产车型。尽管仍然面临汽车芯片短缺等产业共性问题,公司新增定点订单仍实现快速增长。

考虑到25万及以下价格区间对搭载量贡献占比较高,未来几年市场的进一步普及无疑将进一步加剧供应商的成本压力,背后带来的机会,包括芯片的国产化替代、平台化采购以及入门级算力域控制器市场的启动。

比如,在硬件方面,通过与国产芯片厂商深度合作,科大讯飞新一代自主研发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已经进入到交付阶段。部分厂商,比如,德赛西威、移远则在部署系统级封装(SIP、System in Package)业务,避免重复封装、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提高集成度。

芯片方面,今年以来,多款搭载芯驰科技的智能座舱芯片的新车陆续上市,包括第三代荣威RX5/超混eRX5,奇瑞全新产品系列OMODA旗下首款车型欧萌达等。

在此之前,芯驰科技已经与东软集团、梧桐车联、华阳、上汽零束、先锋高科技、电装光庭等多家座舱Tier1达成战略合作,订单量已经超过百万片。其中,明年开始将有日系车企的多款量产车型搭载亮相。

接下来,整个智能座舱市场将出现两个不同方向的市场机会,一是普及型大屏联网娱乐市场,主攻入门级车型;二是面向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市场,主打不同算力级别多元化方案,抢占中高配车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