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乘坐地铁时

是否遇到过这些情况?

出站时,发现余额不足出不了站

卡刷了,但道闸被别人挤占

导致你无法出站

……

日常生活照明电路(他用小小一块电路板)(1)

遇到这些情况怎么办?

地铁开通初期

乘客需要到票亭去

人工处理车票异常情况

人少的时候还好

如遇到早晚高峰或节假日

或是客流量特别大的站

就会急得团团转……

日常生活照明电路(他用小小一块电路板)(2)

这个时候

成都地铁周胡彬创新工作室

自主创新成功研制的

移动半自动售票机(简称移动BOM)

让票卡异常情况的处理时间大大缩短

它的外观和一个iPad差不多

配发给道闸口的工作人员

遇到异常情况时可以不用找票亭工作人员

直接在道闸口就解决问题

日常生活照明电路(他用小小一块电路板)(3)

地铁便捷出行的“幕后英雄”

周胡彬是谁?他的身上有许多荣誉:2019年首批成都工匠、曾获2015年“成都好工人”荣誉称号,2016年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成都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成都榜样……

他是服务市民乘客十余年的轨道人,是地铁里的“发明家”,是地铁便捷出行的“幕后英雄”。他用小小的一块电路板,一个你可能没发觉的改变,让纵横交错的地铁线网变得智能,给市民乘客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便捷。

从检修到发明


14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只要我想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刚进入成都地铁时,周胡彬只是

从检修到发明


14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只要我想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刚进入成都地铁时,周胡彬只是一名普通的检修技术人员。但在繁重的工作中,他发现许多故障都集中在某几个关键配件上,只需从源头上解决缺陷,就能节省无数的人力物力。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周胡彬,似乎天生就对电子设备有一种特别的情愫。再加上格外强的动手能力,周胡彬想好了就干:“只要我想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接下来几年里,他主导设计创造的KB20-001专用维护小键盘、TVM硬币模块控制电路板、移动半自动售票机等,不仅为成都地铁解决了问题,节约了成本,更为市民出行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方便。到2021年,共14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日常生活照明电路(他用小小一块电路板)(4)

为解决问题而发明


创新,让城市未来更美好

我几乎所有的创新成果,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出现的。一切的创新创造,灵感都源于工作和生活。有时候为了获取灵感,我常常跑到各个站点去观察思考,看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那么多的发明中,自己最满意哪一个?周胡彬表示,都是自己的研究成果,他都很满意,但一定要选一个出来的话,那就是移动半自动售票机,“因为它和老百姓联系最紧密。”经过不断地研究与改良,2015年就上线的移动半自动售票机现在已经进化到第二代,重量更轻、电池续航能力更强,具备售票、充值、乘客事务处理等功能,可随时随地办理购票业务。从第一代到第二代,减了重量,增了智慧。在日常地铁出行中,大多数人可能看不见这些发明,但在周胡彬看来,不管是多小的改变,“它们意味着这个城市更加美好的未来。”

日常生活照明电路(他用小小一块电路板)(5)

就像周胡彬第一个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的“KB20—01型AFC(自动售检票系统)设备专用键盘”,也是他先发现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而产生的发明。“地铁站闸机如果在客流高峰期出现故障需要检测,而此时没有能使用的专用检修键盘,就会影响乘客进出站速度。”为解决此类问题,周胡彬每天下班后,便将自己关在家中研究专用键盘改进工作。

日常生活照明电路(他用小小一块电路板)(6)

经过几个月时间,重新设计后的专用键盘投入使用。通过验证,该专用键盘不仅性能大大提升,使用寿命也大大延长,有效提升了设备维修效率,保障了乘客快速、安全通行。

从兴趣爱好到“工匠”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但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坚信未来成都研发制造的地铁设备能够走向全国,享誉世界。

从个人爱好到“发明家”,周胡彬一路走来也经历过不少困难:无数次的调试、测试以及改进,才能得到一个合格的产品,解决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麻烦。就这样,通宵加班的情况毫不稀奇,还要承担失败的压力。“但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坚信未来成都研发制造的地铁设备能够走向全国,享誉世界。”

日常生活照明电路(他用小小一块电路板)(7)

周胡彬及团队先后完成了移动半自动售票机、车站气象检测系统、工具防遗漏装置、多功能手持终端等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2019年,周胡彬成为成都市首批“成都工匠”,而其成立的“周胡彬职工创新工作室”,更是成为成都地铁各项设备发明、改造革新的小基地。如今的周胡彬已经是基地维修中心副主任,依然没有放缓创新的脚步。“既然开始了,就会一直做下去。”

日常生活照明电路(他用小小一块电路板)(8)

在成都轨道交通

还有更多“周胡彬们”

在幕后默默为便捷出行

为城市建设作贡献

成都轨道交通从1条线路

发展到13条线路558公里的大线网

同里程数一起成长的

还有成都轨道的人才队伍

成都轨道集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以“人物 ”为核心

建设匹配成都轨道线网高速发展

匹配服务城市发展战略的

高素质、精管理、专业化

轨道人才队伍

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为成都建设践行

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提供人才支撑

注:文中图片皆为资料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