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肉面最正宗的做法(16岁兰州学艺自创猪肘面)(1)

我是罗亮,16岁到兰州学做拉面。一说到拉面,大家都立马会想到兰州拉面,想到三江源,总之,会想到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但我学成后,回到济南,没有做牛肉面,而是用猪肉肘子和肘骨熬汤,独创了猪肘汤面。

从1987年开第一家店,到现在已经35年了,从一家店到6家店,有人一家三代吃我的面,很多济南90后是吃我的面长大的,很多到外地甚至出国上学或工作的人,回到济南,必须做的一件事,是来吃一碗我的拉面。

当年,我没想到会做这么久,更没想到会这么受欢迎,中间还经历了很多别人不知道的曲折经历,比如,我当初为什么没有做牛肉面?在英雄山下的店曾搬了5次家。

很多人应该猜到了,我的面馆叫亮亮面馆,我是亮亮拉面的创始人罗亮。

为能吃上好东西,16岁到兰州学艺

我1971年出生,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父亲是东方红水泥厂的工人,搞基建,是厂里的技术能手。父亲对我的影响太大了,从到兰州学做拉面,到回济南创出猪肘汤面,再到坚持35年,都离不开父亲的引导和支持。

父亲特别爱学习,爱钻研,爱看书,业余时间也喜欢烹饪。每次看书后,就跟我讲,教我。虽然我不喜欢看书,但父亲让我受益很大。我特别佩服父亲,也很感谢他。

所以,想多说一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真的一点没错,在我和父亲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希望所有做父母的人,做好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兰州大肉面最正宗的做法(16岁兰州学艺自创猪肘面)(2)

我父亲和母亲

1986年,我初中毕业,没再读高中。那时候家里很穷,吃肉是很奢侈的想法。父亲跟我说,如果你想吃点好的,那就学厨师,厨师一辈子都吃好东西。如今,家长经常用各种大道理来教育孩子,其实,最好的办法是提起他们的兴趣,父亲无意间击中了我的“痛点”。

还有一个巧合,我二大爷,1950年代支边到了兰州,正好,他回来探亲,知道我想学一门手艺,学做厨师,就对我说,如果你想学厨师,就去兰州吧,兰州的拉面不错,味道很好,而且济南没有,学好了可以回济南开家店。

还有一个原因,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拉面师傅表演,觉得很好玩,这也增加了我学做拉面的兴趣。

几个原因叠加到一起,我就满腔热情去了兰州。

到现在,我还记得很清楚,到兰州那天是1986年7月6日。

用现在的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刚到兰州,我的满腔热情就遭遇了一瓢凉水。那时候我还没满16岁,长得很瘦小,个子不到1米6,连拉面的案板都够不着,还戴着眼镜。

找工作时,到第一家面馆,老板姓马,看了我一眼,说你个头不行,够不着面板,怎么学拉面?就把我打发了。

去第二家,进门前我把眼镜摘了,担心老板嫌我太丝文。这家店倒是收留我了,但只让干一些刷碗、扫地的杂活,不让学做面,根本学不到东西。店铺是一个舅舅带着外甥一起干的,都很年轻,经常欺负我,干了几天,我便离开了。

后来,经过二大爷的朋友介绍,我找到了第三家店,才算是正式开始学做拉面。

兰州大肉面最正宗的做法(16岁兰州学艺自创猪肘面)(3)

我的拉面技术是从兰州学来的

我当时是个学徒,没有工资。其他人的工资也不高,一般的人员也就三四十块钱。对我来说,有没有工资无所谓,反正我是学手艺来的,不准备长干,学会了就走。

所以,我比较用心,别人早上6点上班,中午下班,但我一直从早待到晚上,还缠着师傅,问这问那,找各种机会学习。

这家店比较大, 是当地一个汽车队的三产,收留了几个待业青年。为了给大家一个好印象,让师傅多教我一些东西,我和另一位刚来的同事,经常帮大家洗衣服。

学了四五个月,我觉得已经学会了,况且那时只有十几岁,没出过远门,在兰州待了几个月,特别想家,就决定回济南。

店老板给我的“报酬”是两大包骨头,我找个地方卖了,换得了30块钱,花28块钱,买了一张回济南的火车票。

自以为是学成归来,没想到回济南后,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独创猪肘汤面,西市场卖拉面

回济南后,第一件事是做拉面给家里人吃,但无论怎么做,都做不出兰州清汤牛肉面的感觉来。

试很多次都不行,最后找原因时才发现,因为牛肉不一样。兰州那边用的都是牦牛,而山东都是老黄牛,煮出来的汤味不一样。加香料少了,有牛肉的腥膻味,加多了,又失去了牛肉原本的肉香味。

这时,做技术出身的父亲,和我一起做了各种尝试,最后他说,牛肉不行,那就用猪肉试试,采用鲁菜调高汤的做法。炖出了第一锅汤,尝了尝,味道不错,后来,我们父子俩又在家里做了很多次试验,最后确定用肘肉、肘骨头来熬汤。

兰州大肉面最正宗的做法(16岁兰州学艺自创猪肘面)(4)

我独创的猪肘汤拉面

原来拉面的程序、工艺不变,只是把牛肉换成猪肉。这样就更适合济南人的口味。

确定用猪肉后,又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我们才最终确定了配方。

后来想想,如果不是做技术的父亲一路引导,而且陪我一起试验,我可能很快就放弃了。做技术的人有一个优点,一种办法不行,就换一种办法,不是光靠想,而是具体动手去做,一遍遍试验,而且特别能够坚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所以,一碗肘汤面,看似简单,但经过了几个月无数次的试验。而且,这只是开始,后来我们还经过了很多试验、改良。

1987年9月份,我去工商所办理营业执照。对方说,还不到年龄,再过2个月,满了16周岁再来办理。

办下证,开业时间是1987年11月17日。地点在西市场小纬11路的善德里1号,叫“亮亮小吃店”,主营肘汤拉面。面积只有15平方米,最多能坐七个人。

兰州大肉面最正宗的做法(16岁兰州学艺自创猪肘面)(5)

1987年在西市场首次亮相

当时没有煤气,用的是蜂窝煤,案板、炉灶、桌椅等,都是自己做的,算下来,总共投资了四五百块钱,在父母和大哥的共同努力下,小店就这样开张了。

从第一天开始,我卖的就是猪肘汤拉面,随后35年,我们增加了一些品种,但最受欢迎的还是猪肘汤面,销量遥遥领先于其他面条品种。

当时的价格是,小碗3毛5分钱,加二两粮票;大碗5毛钱,加3两粮票。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当时到饭店吃饭,不仅要付钱,还要付粮票。我必须收粮票,因为有粮票才能换到面粉等原材料。

一开始,生意不太好。

因为山东人喜欢吃酱香味的东西,后来,鲁菜被外界形容为“四乎乎”——黑乎乎、粘乎乎、油乎乎、咸乎乎。这当然是对鲁菜的误解了。但山东人吃的东西,喜欢浓油赤酱,则是事实。

我做的猪肘汤是白色的,面也是白色的。所以,很多顾客打眼一看,就觉得没有胃口。但吃过的人都知道,汤鲜味美。

所以,我一边做面,一边给别人讲解, 面是怎么做出来的,汤是怎么熬出来的。

我是济南第一个做猪肉肘汤拉面的,1989年,我们的生意好起来后,看到肘汤面逐渐被老百姓认可,就出现了几家卖肘汤面的店,甚至有的店还用我们的品牌,或者用和我们相近的品牌。一开始,我没有商标保护的意识,1993年我认识到了商标保护的重要性,到工商局注册了商标,工商局帮助我把“傍”我们商标的品牌都取缔了,亮亮面馆的发展更顺畅了。

兰州大肉面最正宗的做法(16岁兰州学艺自创猪肘面)(6)

2000年,经四纬十二路店场景

商标被保护了,肘汤面这个产品没法申请专利,经营肘汤面的人越来越多,有些朋友觉得他们是抢占了亮亮面馆的市场,我倒是感觉挺自豪的,看着自己探索出的美食新品种能够被越来越多人喜爱,市场越做越大,有的媒体还把肘汤面评为济南美食的代表,我由衷感到高兴。

后来,我们的拉面被评为"济南市十大名优小吃"、“山东名小吃”,2011年,“猪肘拉面”还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很多人知道亮亮拉面,是从英雄山早市开始的,确实这是亮亮拉面从默默无闻,到被外界熟知的开始,但我们其实是从西市场起步的。

兰州大肉面最正宗的做法(16岁兰州学艺自创猪肘面)(7)

1989年4月,从西市场搬到英雄山早市

从西市场到英雄山早市,对我和亮亮拉面来说,不仅是一次店址的搬迁,更是一个命运的转折。因为,当时亮亮拉面差一点就夭折了。

这得感谢我生命中的一位贵人。

幸运来到英雄山早市,迅速走红

在西市场善德街1号的时候,有一位顾客,从1987年我的店开业不久,就吃我的拉面,几乎每天下班都来吃。

他在一个机关工作,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每天骑着大金鹿自行车上下班。来的次数多了,我和他逐渐熟悉了,有时候,还聊会儿天。

干了大约一年半,1989年,房东要收回房子,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眼看只能关门。有一天,我和他聊起这事,他说,没关系, 我帮你找个地方。

很快,他通过同学的关系,联系到了英雄山早市,从一个卖蜂蜜的摊位里,硬挤出一个几平方米的摊位给我。多亏了他,我们才到了英雄山早市。后来,英雄山附近多次改造,变成现在的小吃城,除了4年时间,我们一直在这里。这个店5次改造,后来有一次,这位贵人又帮了大忙,否则就回不来了。

人的一生中,会碰到各种帮助自己的人,我称之为贵人,必须学会感恩。这位顾客就是我的贵人,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亮亮拉面,也没有现在的我。

但最初,他和我素不相识,只是我的一个顾客。

1989年,我们搬到了英雄山早市,只是一个小摊位,我拉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亮亮小吃店”,每碗拉面8毛钱。

兰州大肉面最正宗的做法(16岁兰州学艺自创猪肘面)(8)

2003年,亮亮拉面在英雄山中华名优小吃城

刚开始生意仍然不太好。

那时候,济南很少有拉面,我现场做拉面,大家觉得很新鲜。每天一开摊, 案板前就围满顾客,看我和面、拉面,但看得多,吃得少,多是来凑热闹看表演的。

还是那个原因,汤和面都是白色的,有的顾客加了辣椒,增加一些颜色,还好些。

我雇了两个服务员,给大家讲解,让大家品尝,总体上,那时候做得比较艰难,等于在培育市场。

后来食客逐渐多了,我也对肘汤面不断进行改进,生意好了起来,很快排起了队。尤其是1991年,我们在济南市工商部门的一次评比中,获得了优质银奖,这是济南市第一个个体饮食优质银奖,报纸、电视台进行报道,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天天排队。用现在的话说,成为了网红。

很多人知道亮亮拉面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最初,英雄山早市早上10点就收摊,后来延长到下午2点。1989年,生意开始红火后,每天从两三百碗,到四五百碗,甚至更多。刚开始我一个人拉,很快忙不过来,就把手艺传授给了店里的几个员工。

来吃的人多了,很多顾客提到我们的时候,不叫亮亮小吃店,都是直接叫“亮亮”或“亮亮拉面”,我就索性把名字改成了“亮亮拉面”。我们的品牌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亮亮拉面”这个品牌,来自于喜欢我们的顾客。

1994年,济南推动退路进厅,英雄山早市属于被取缔之列。这时我有了一些积蓄,于是花26万元,其中10万元是贷款,在经四纬十二买了一间小门头房,这是一栋二层小楼,120多平方米,1995年,我在这里开了一家店,除了面,也增加了一些凉菜。

兰州大肉面最正宗的做法(16岁兰州学艺自创猪肘面)(9)

2004年,天桥区师范路店开业

几年后,我又回到了西市场附近,在经六路开了一家店。

人有时候很有意思,对出发的地方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是1987年从西市场附近起步的,在英雄山路火起来,赚了一点钱后,首先想到的是回到西市场附近。

这家店,是亮亮拉面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家店,到现在已经快20年了。

1998年,英雄山下面建起了小吃城,第二年,有关部门把我们作为齐鲁小吃的代表,邀请回来。正是从1995年到1999年,我们离开英雄山4年。

随后一直在附近。因为改造,我们曾经搬到路北,2017年,我们搬到了现在的地方,大体上就是1999年时的位置。

兰州大肉面最正宗的做法(16岁兰州学艺自创猪肘面)(10)

多年后,亮亮拉面又回到最初的位置

兜兜转转,二十年后,我们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2017年,正好是亮亮拉面创业30周年,我们在山东大厦举行了30年庆典,很多人都来到了现场,其中包括我的恩师、元老级注册烹饪大师、中国鲁菜泰斗颜景祥先生。

兰州大肉面最正宗的做法(16岁兰州学艺自创猪肘面)(11)

中国鲁菜泰斗颜景祥参加亮亮30周年庆典

35年来,我只是做了一碗拉面,没想到结下了很多缘,很多人也因为亮亮拉面结下了缘,有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对亮亮拉面有着各自的感情。

很多故事,我听来都感到意外,也很感动。

很多济南人一家三代吃我的面

后来我外出时,经常会碰到有人对我说,你是亮亮拉面老板,我认得你,我是吃着你的面长大的。但说实话,我对对方几乎没有印象。30多年来,来来往往的人太多了。

但说这样话的人,应该是20多年前就吃过我的拉面,很多是在英雄山早市的时候。因为,那时候,我是在小摊上现拉现做的,大家都看得见,后来进到店里,也能看见,但隔着窗户, 看不太清楚了。而从2000年以后,我自己亲自拉的就少了,更多是培养员工。

最近,我们在亮亮面馆公众号上开了一个叫《亮亮老友》的栏目,专门写那些亮亮拉面老顾客的故事,已经写了38个人。很多故事,真的很感人,我原来也没有听说过。有的人说,自己一家三代都吃亮亮拉面,最多的,已经是五代人吃我的面了,还有很多人说自己是吃着亮亮拉面长大的。

兰州大肉面最正宗的做法(16岁兰州学艺自创猪肘面)(12)

举行老友见面会

有一位老顾客,至今仍记得姥姥蹬着三轮车带着他来吃面的情形;有的顾客说,第一次吃亮亮时是陪着母亲来的,那时候,她还在妈妈肚子里;有的顾客说,从国外回来,下飞机的第二天一定是在亮亮;有一位顾客说,还清楚地记得,当年连吃8天肘汤面,熬过了高考;很多人说,自己的第一次约会,就是在亮亮,后来对方成为自己媳妇或丈夫,如今孙子都有了。第38位老友是一位90后宝爸,他说,现在最幸福的事,是陪孩子到省体打球,然后一起吃肘汤面。

我们之所以做这样的一个栏目,是因为看到他们的讲述,我就像在回忆自己的青春,听他们讲述某个细节,我的脑海里,就会重现一幅对应的画面。当对方讲到树木下的英雄山早市吃肘汤面的场景,我的脑海里就呈现出当年我做拉面的画面。

这种感觉很奇妙。人生能有这种回忆,真的很难得。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给了我很大的压力。

大家对亮亮拉面的记忆,最初是来自味蕾,对我们来说,就必须保持原来的口味,但任何一家企业、一个产品又得不断创新;大家之所以几十年,几代人,甚至拉着亲戚、朋友一起来亮亮,是对我们的信任,我害怕哪个地方出现疏漏,辜负老朋友的信任。

都说不忘初心,很多人只是说说,而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餐饮是良心活,食材不用说。拉面,是手艺活,每一碗都是手工面,到目前为止,我们流程必须严格执行“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猪肘汤必须熬制3个小时以上。亮亮面馆每月都要在内部举行厨艺比武,比拉面的技艺,比熬汤的准确度,就是要保持产品的品质稳定性。

兰州大肉面最正宗的做法(16岁兰州学艺自创猪肘面)(13)

每一碗拉面都是手工制作的

性价比也一直是我要考虑的。这里要着重说一件事情,因为有些顾客来店里吃饭的时候,要了猪肘汤和辣椒油,没有吃就丢掉了,浪费,让人心痛,国家号召光盘行动,提倡节约粮食,我们就做了规定,顾客额外加面汤的时候不收费,加肘汤收2元钱,在辣椒酱的取餐处做了一个酌情添加的提醒。没想到,这个事情引起了部分顾客的误解,以为我们为了挣钱,边边角角都想利用起来收费。其实,我的初衷确实是为了杜绝浪费,毕竟我是穷人家出身,知道吃了不疼瞎了疼的道理。

收费不是目的,不浪费才是目的。这是真心话。

再说说我们开连锁店的事。如今很多连锁店,包括快餐店,都奉行“大干快上”,一开就是几十家甚至几百家店。到目前为止,亮亮拉面只有6家店,全部是直营店,虽然这些年来咨询加盟的人很多,但我一直不敢放开加盟,就是怕控制不了质量。

前几年,我经常去日本学习人家的餐饮管理经验,新冠疫情前,几乎每年都要去,每次去,都要去感受日本的百年老店,体验了很多优秀的日本餐饮品牌企业。

兰州大肉面最正宗的做法(16岁兰州学艺自创猪肘面)(14)

2018年,去日本考察、学习

其中有一家店,只有七八个座位,外面总是排长队,老板带领着店员,不紧不慢地做着每一碗拉面,很认真,很仔细。

甚至可以说,他们是真的用心在做一碗拉面,在用心地服务每一个顾客,而不是想快速膨胀挣快钱。

反过来看,国内的一些同行动不动就开连锁,搞加盟,讲速度,拼规模,相比而言,确实比人家要浮躁很多。所以,很多店,一夜间之间开满全城,很快又消失了。

如今我在这个行业已经做了35年,但是我没有做够,我希望这个品牌能做到1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成为百年老店,但前提是不忘初心,坚持初心。

兰州大肉面最正宗的做法(16岁兰州学艺自创猪肘面)(15)

2021年,获齐鲁企业家慈善奖

而且,冥冥之中,似乎注定我必须做好一碗面。

从一个小门头一个小摊位起步,慢慢成长为一个拥有连锁门店的餐饮品牌,这个过程中我一直没有停止学习停止思考,除了产品的不断创新不断提升之外,对于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提升,我也一直在摸索。我学习过国内其他品牌的经营理念,也借鉴过洋快餐的发展思路,这些年的经历和探索,就像互联网行业说的大数据一样存在我的脑子里。

亮亮面馆接下来的发展,会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在这条路上,肘汤面这个产品还会不断提升,优选食材,会让顾客吃到更加美味、更加放心的面条。我们的店面环境会结合更多的文化元素,在舒适的基础上让顾客感受到美好的书画体验。做有文化、有爱心、有温度、有品质的“四有面馆”,是我的追求,也是我们以后发展的方向。

我今年50出头,还能干很多年。有顾客说,我们3代人、5代人吃你的拉面,我希望未来会有人说,我们6代人,甚至7代、8代、9代人......吃你的拉面。

(南木商业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