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一天,兴国县茶园乡教富村,一位老妇人佝偻着背,脚踏着门槛,遥望远处的山路……

这位老妇人已张望了62个春秋,可始终没等到丈夫回家的身影。

可这一天,老人遥望远处时,意外发现远方有个陌生的身影。

老妇人惊喜地迎上前去,谁知等来的却是当地民政局送来的一张烈士证,上面写着丈夫早在22岁时就已牺牲!

即使烈士证已在眼前,这位老妇人依旧不相信丈夫早已牺牲的消息,依旧等待着丈夫的归来。

一直等到2005年去世前,她始终相信自己的丈夫还活在这个世上,此时正在回家的路上。

那么,这个苦等丈夫72年的老妇人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为何民政局已经把烈士证送上家门,她依旧不相信丈夫22岁就已牺牲的事实?

儿子壮烈牺牲父亲与战友流泪不止(江西老妇苦等丈夫72年)(1)

池煜华老人

接下来,让我们一一明说:

一 江西农妇苦等丈夫72年

1929年初,也就是农历1928年大年三十这天,在一声声鞭炮声中,李才莲和池煜华两人吃完年夜饭,开始了两人简陋而甜蜜的二人世界,这也是他们婚姻的开始。

然而,婚后第三天,李才莲就告别新婚妻子参加革命,这一走就是数年,夫妻俩长时间没能见面,只是偶尔书信联系。

有时候,李才莲千里迢迢抵达兴国县城,邀请池煜华来县城一聚,可当时通讯比较困难,待到池煜华赶往现场时,李才莲早已离开。

1933年6月,对丈夫日夜思念着的池煜华,利用半年时间挑了120担柴火凑齐3块银元,这才拿着这笔钱匆匆忙忙赶路,她依据丈夫书信中提到的地址,风尘仆仆来到了宁都县城,向人打听中共江西省委的所在地,并最终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情郎李才莲。

儿子壮烈牺牲父亲与战友流泪不止(江西老妇苦等丈夫72年)(2)

宁都县城

池煜华当即扑到丈夫怀中,哭泣了好一会儿,又将从老家带来的鱼干、腊肉、菜干子拿到李才莲手上,给丈夫补点营养。

按理说长时间未见面,李才莲应该兴奋不已,可他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对旁人说这只是他的老乡,就这样池煜华被分到集体宿舍,没能和丈夫倾诉衷肠。

李才莲的举动让池煜华伤心不已,火热的心也瞬间冰冷,她不理解丈夫这么做。

第二天,池煜华碰到了蔡畅部长,蔡畅见此人有些陌生,随即和其聊了几句,这才知她是李才莲的妻子,决定为其抱打不平。

蔡畅同志将李才莲叫到办公室内,狠狠批评了一番,并认为他这一行为是对妇女的歧视和不待见,需要认真反省。

蔡畅还将池煜华接到省委机关,让两夫妻住在同一宿舍。

儿子壮烈牺牲父亲与战友流泪不止(江西老妇苦等丈夫72年)(3)

左一蔡畅

当晚,李才莲怀着内疚的心情说道:“对不起煜华,如今前方战事紧张,很多官兵抛妻弃子参加革命,我作为苏区儿童局书记,如果带着家眷,别人会怎么想?”

池煜华这才知道丈夫的难言之隐,她看着丈夫坚毅的脸庞,肯定的点点头,两颗心紧紧拥在一起。

蔡畅得知池煜华在家乡担任苏维埃妇女干部,经常找她谈心交流心得,询问兴国的扩红情况,并鼓励她到省委工作,这样就可长期和丈夫生活在一起。

在江西省委,池煜华还见到了朱老总和毛主席,并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毛主席称他一直以来不认为李才莲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读过书有文化,显得文质彬彬、绅士有礼,应该是地主家的孩子。

但直到看到池煜华,看到她年纪轻轻穿着破烂,双手长满老茧,这才确定李才莲穷苦人家出身。

儿子壮烈牺牲父亲与战友流泪不止(江西老妇苦等丈夫72年)(4)

毛主席

为了不影响丈夫革命工作,池煜华只在丈夫身边待了6天就离开。

临别前,丈夫深情地嘱咐着:“煜华,现在外界什么谣言都有,哪天你听别人说我牺牲了,一定别相信,革命胜利后,我必然会回到家乡。”

正是这句话,支撑了池煜华72年的艰苦等待,支撑了她继续等下去的信念。

离别前,李才莲还给池煜华送了一面镜子做礼物,这也是结婚数年池煜华收到的唯一一份礼物。

6天的相处时间看似短暂,却让池煜华回望整个人生,记忆中的她感受着幸福甜蜜,也结识了毛主席、朱老总、周总理等领袖人物。

蔡畅大姐还亲自写了一张调令,将池煜华调到江西省委土地部,以便于夫妻团聚。

不过池煜华返乡时,兴国县正好遭遇可怕的传染病,很多人莫名其妙地病死过去。池煜华所在的教富村也是如此,全村3/4的人挺不过这场瘟疫而死,李才莲家族11人死去。

儿子壮烈牺牲父亲与战友流泪不止(江西老妇苦等丈夫72年)(5)

池煜华拿着丈夫送的镜子

池煜华也感染了瘟疫,不过她本着对丈夫的无尽思念,靠着村子里流传的一张土方子活了过来,20天后身体痊愈,又忙着料理李才莲亲属的丧事。

考虑李才莲弟弟妹妹年龄还小,需要人照顾,只好放弃前往省委工作,在家乡担任县委巡视员、茶园乡妇女部长等职。

这一期间,池煜华一直渴望着丈夫能回到家乡,能陪在自己身边,哪怕一天也非常难得。不过红军长征前夕,池煜华收到丈夫的来信,信中丈夫称红军已开始转移,让她别再前去寻找。

长征期间,赣南各县张贴着“悬赏令”,李才莲名字赫然在列,只要能取李才莲的人头就可领取5000银元赏银。

池煜华听闻后焦急不已,她不知丈夫下落何在,但从这张悬赏令中也能判断丈夫一定平安无恙,她这才放心下来。

儿子壮烈牺牲父亲与战友流泪不止(江西老妇苦等丈夫72年)(6)

上世纪的农村

不久后,池煜华生下了两人的爱情结晶,她将对丈夫的全部的爱倾注到这个幼小的生命中,自己就算再饿着也要把孩子喂饱。

可就在女儿3岁那年,因患有麻疹突然病逝,这让李才莲不敢接受这一事实,抱着女儿身体哭了三天三夜,泪水都已哭出血水,直到孩子遗体发臭后才埋在后山大树下。

此时,有关丈夫的消息完全中断,池煜华决定外出寻找,她先后去往多地,一边寻找一边打工,担心李才莲回乡找到自己,她中途还会返回家乡。

期间,池煜华也打听到李才莲叔父、哥哥相继牺牲的消息,这让她对丈夫安危更为担心。一次,她得知瑞金铜钵山一带有红军活动,连忙奔赴过去,期间数次被当成红军探子差点抓进监狱,幸好被她蒙混过关。

村子里渐渐地也传出李才莲战场上牺牲的消息,可池煜华一概不信。有媒婆上门给她说媒,她直接摇头拒绝。

李才莲亲父后母想要将她卖掉换钱,幸好族中长辈看不下去主持公道,将她留在村中。

儿子壮烈牺牲父亲与战友流泪不止(江西老妇苦等丈夫72年)(7)

1949年9月,兴国县迎来解放,池煜华激动不已,她兴致勃勃地来到县城,看着纪律严明的解放军队伍,也期待着丈夫能在其中,可她目光扫射好半天也没有发现。

池煜华不甘心,她又跑到部队打听,接连三天也没有丈夫的任何消息。

1950年,池煜华被当地政府安排到省城南昌学习,偶然间她从一份学习材料中看到丈夫李才莲的名字,顿时激动不已,可李才莲到底去了哪里?为何还不回来?

旁人对池煜华的遭遇十分同情,便给她出了个主意,让她写信给毛主席。

池煜华听闻后认为此法可行,果真写了一封信,后来信件转到全国妇联主席蔡畅手中,蔡大姐身体抱恙仍高度重视,并亲自回了一封信,让她耐心等待,不要着急,安心工作。

有了主席和蔡畅大姐的回复,池煜华内心开始安静起来,她认为丈夫仍在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无法暴露身份,因而继续日夜思念并等待着,一直等到2005年去世前,距离她同丈夫最后一次见面已过去72年。

儿子壮烈牺牲父亲与战友流泪不止(江西老妇苦等丈夫72年)(8)

二 李才莲死因成谜

在毛主席和蔡畅的推动下,军政委员会政治部开始重点寻找李才莲下落,不过因时间已过去15年,调查起来比较困难,工作人员始终没有找到什么线索。

不过考虑李才莲曾在白区工作过,蔡畅认为李才莲可能在台湾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并于1952年给池煜华回了一封信,让她继续等待,有什么事情寻求当地妇联会帮助,待到查证后再将结果反馈过去。

池煜华认为丈夫没有去世,十分高兴,她想要前往台湾省寻找,可旁人告诉她台湾和大陆隔着一条台湾海峡,很难渡过去。

池煜华对大海没有什么概念,淡淡地说:“不远,不就是两对河子?”

此后,池煜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从组织安排,担任区妇联主任、副乡长、村妇女主任,一直工作到73岁,期间她放弃所有的晋升机会,只为了能守在村头,期待着丈夫早日归来,不想因自己远调而错过机会。

儿子壮烈牺牲父亲与战友流泪不止(江西老妇苦等丈夫72年)(9)

上世纪的农村

池煜华每天都会在丈夫送给她的小镜子面前梳头,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可青丝梳成白发,也没能等到丈夫。

她还常常倚门眺望远方,以至于门槛都被她踏成了“V”字形,村口的石头也留下了她厚重的脚印。

吃饭时,池煜华会专门给丈夫留下一双筷子,睡觉时她将丈夫留下来的衣服放在枕边,总感觉丈夫就在自己身边。

清明节时,当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坟前祭奠亲人,池煜华内心感到十分迷惘、惶恐,不知道丈夫是生是死,该不该为其烧纸钱。七夕节时,她亲手制作一盏小纸船,并让其顺着水流四处飘散,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作为一个老革命,她本可享受国家的优抚待遇,可她一直没有申请,居住的土房子低矮、潮湿,下雨还会漏水,也没有像样的家电,可她并不抱怨,反而将多年来的工资拿出来支援国家。

直到80年代末,池煜华得知台湾省取消“戒严令”,也开始屡屡向人打听台湾的事宜,还给对台办办公室打去电话,询问台湾省有没有名叫“李才莲”的人。

对于池煜华的满腔热血,工作人员不好打击,只能顺着她说:台湾省的某某某就姓李,可能是你的丈夫。

池煜华听了后激动不已,她连忙写信寄了过去,心中她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也说明女儿死后,她又领养了一个残疾男子,将其辛苦养到大,并省吃俭用节省了近万元为养子讨了个媳妇。

很显然,这封信寄出去后不会有任何回应,毕竟那个李某某只是工作人员善意的谎言。

直到1995年,90岁的池煜华如往常那样眺望远方,这才等来一个陌生的面孔。池煜华兴奋连忙迎了上去,开口就问道:“你是不是‘台办’的工作人员?”

儿子壮烈牺牲父亲与战友流泪不止(江西老妇苦等丈夫72年)(10)

兴国县

此人是兴国县党史办的工作人员胡玉春,他正是为了李才莲一事而来,连忙说:“我是县党史办的,想找李才莲的妻子池煜华,向他打听李才莲一事。”

池煜华听了后激动不已,她连忙说:“才莲在哪里?我是他的妻子池煜华。”

说着说着,池煜华已泪流满面,她整整等待了62年,终于等到了丈夫李才莲的消息。

说完后,胡玉春将县民政局1983年颁布的李才莲烈士证交到池煜华手中,可她怎么也不愿意承认,坚决表示丈夫没有牺牲。

那么,胡玉春又是怎么找到李才莲的呢?

原来,早在1986年6月4日,李才莲的战友吴允中找到胡玉春,希望他能弄清李才莲烈士死因真相,胡玉春临危受命,开始了寻找李才莲事迹的旅程。

儿子壮烈牺牲父亲与战友流泪不止(江西老妇苦等丈夫72年)(11)

李才莲

胡玉春在江西革命老区查阅了大量资料,得知他曾是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对其肃然起敬,可始终没查到李才莲的最终下落,史料上仅记载“北上无音讯”这5个字。

与此同时,美国记者斯诺朋友哈里森为了完成斯诺的心愿,于80年代再次回到中国,重走长征路,写下了轰动性的著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哈里森考证当时苏区中央分局12名委员人生经历时,发现唯独李才莲下落不明。

而当时李才莲担任中共中央分局书记,和陈毅、项英齐名的领导人,这一重要人物怎么查不出其死因呢?

哈里森的这一疑问,引来了江西省委、兴国县委的高度重视,中央党史办主任冯彬也多次赶往江西,反复调查李才莲下落。

江西省委也派人前往兴国调查,赣州市委还成立了“李才莲课题组”,以整理和收集李才莲的相关史料。

儿子壮烈牺牲父亲与战友流泪不止(江西老妇苦等丈夫72年)(12)

张爱萍

兴国县委也在全县范围内排查梳理,并向那些曾在中央苏区工作的老战士、老领导们发去信函,了解李才莲的死因之谜。

本着对战友们难以割舍的情感,老领导们纷纷回信提供线索,如张爱萍、胡耀邦等人得知后拿起笔来书写和李才莲交往的情况。

陈丕显则认为李才莲可能被叛徒杀害,至于为何有这一推断,还因赖昌祚同志就是因队伍内出了叛徒而牺牲。

胡玉春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激动,他亲自拜访陈丕显老同志,并在其指引下拜访了曾任瑞金游击队队长钟民。

钟民曾在延安整风期间撰写了关于中央红军“九路突围”一事,这场战斗中,李才莲、赖昌祚、钟民负责突围,李才莲主动提出断后。

不过战争结束后李才莲神秘消失,后来钟民抓到一个国军俘虏,从其嘴中得知李才莲被一个红军战士打死。

儿子壮烈牺牲父亲与战友流泪不止(江西老妇苦等丈夫72年)(13)

胡玉春顺着这一线索继续调查,发现李才莲是茶园乡教富村人,其妻子池煜华仍在世,这才前来拜访池煜华。

通过胡玉春的调查,再结合各方面的史料和证明,李才莲的身世和死因之谜这才正式浮出水面。

三 结婚三天就参加革命

李才莲1913年出生于教富村一贫农家庭,不过父亲为了让他出人头地,在他9岁那年将其送到私塾里读书。

李才莲从小就表现出了自己的聪明好学,深受私塾先生喜爱,而后他又来到当地小学读书,教书先生刘月香是一个共产党员,为了躲避国民党迫害回乡创办一所进步学校。

在老师的教导下,李才莲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并决定追随共产主义。1927年10月的一天,李才莲响应老师刘月香的号召,秘密加入当地的农协组织。

次年冬,李才莲因思想进步、表现出色,在刘月香的引荐下成功入党,就此开始了革命的一生。

儿子壮烈牺牲父亲与战友流泪不止(江西老妇苦等丈夫72年)(14)

而池煜华于1910年出生,在她9岁那年,因家里穷得养不起她,父亲只好将其“卖”给李家当童养媳,在李家,池煜华一直勤勤恳恳,洗衣做饭、种菜耕田。

不过池煜华在李家并没有受太多委屈,每当她想家时,李才莲就会安慰这个“小姐姐”,她饿了时李就会为其拿一个红薯充饥。

正是两人患难与共的青梅竹马生涯,让彼此的感情愈发浓厚。1929年2月9日,也就是农历1928年大年三十这天,18岁的池煜华正式和15岁的李才莲结为夫妇。

但此时的李才莲已入党,婚后第二天,他就坦白自己的身份,并提出不久后就要离开家参加革命。

池煜华很是不舍,但她知道丈夫非池中之物,只能将委屈埋在心底,支持丈夫革命工作。

大年初二一早,结婚仅3天的李才莲就告别妻子,参加“兴国暴动”。

儿子壮烈牺牲父亲与战友流泪不止(江西老妇苦等丈夫72年)(15)

1929年秋,李才莲前往赣西南红军学校学习,结业后被任命为少共兴国县委副书记。他到任后,积极发动儿童、青年宣传革命工作,打土豪分田地、破迷信禁毒禁赌。他还刻印《革命歌曲集》,组建儿童团和先锋队,走到哪里唱到哪里,走到哪里革命气氛就带到哪里。

在其影响下,池煜华也走上革命道路,出任区苏维埃妇女部长。

可李才莲长期在外,让妻子留在家活守寡,让父亲为之不满,可李才莲并没有过多辩解,只留下了“宁舍娇妻去革命”这句话。

1931年,红军攻打赣州,李才莲表现出色,被任命为江西省委儿童局书记,后又担任少共江西省委书记,组织少先队员为红军战士运送粮食、弹药,配合部队作战。

李才莲还经常撰写文章,揭露反动当局镇压革命的阴谋。

儿子壮烈牺牲父亲与战友流泪不止(江西老妇苦等丈夫72年)(16)

毛主席

一次毛主席找到他,说:“我经常在报刊上看你的文章,你怎么这么能写,也是个红色秀才呦!”

不过李才莲并没有骄傲,反而是继续完善自己。他还组织少年先锋队和敌人作战,革命工作展开的有声有色。

在他的宣传下,当地群众也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真实面孔,并积极响应“扩 ”工作,加入红军队伍中。

一次,李才莲写了一篇“红军哥哥上前线”的文章,并鼓励儿童快快长大,做好当红军的准备。文章发表后,在江西苏区备受反响,很多儿童主动打草鞋支援红军,青年也积极参军。

因革命工作繁重,李才莲常常夜以继日、兢兢业业,一度工作到吐血,不过他的努力被中央看在眼里,很快他就被任命为苏区中央少共书记、共青团中央分局书记。

革命期间,李才莲也不忘给池煜华写信,让其照顾好自己。

可因池煜华地位卑微,每次写的信都要压很久才能到她手里,以至于错过了很多和李才莲约会的时间。

儿子壮烈牺牲父亲与战友流泪不止(江西老妇苦等丈夫72年)(17)

四 血洒铜钵山区

然而,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李才莲和项英、陈毅、瞿秋白等人留下来,并被任命为少共中央分局书记,当选为中央分局委员。

不过蒋介石除了派十万大军追击红军主力外,仍在中央苏区驻守20万人,由陈诚指挥“清剿”,计划从南、北、东三面合围,不断缩小苏区范围,并采用堡垒封锁方式,将苏区分割成若干小块,再彻底“清剿”消灭。

当时留下来的红军队伍已不多,根本不是国民党20万大军的对手,很快宁都、瑞金、于都等苏区中心县城沦陷。

1935年初,苏区红军只剩下几千人,但项英不顾陈毅、李才莲极力反对,仍指挥部队打正规战、运动战,直接酿造了红军长征时最大的惨败“牛岭战斗”,这一仗也彻底打醒项英,并认识到游击作战的正确性。

儿子壮烈牺牲父亲与战友流泪不止(江西老妇苦等丈夫72年)(18)

红军战士

随后,中央苏区全部沦陷,依照党中央指示,中央分局提出了“九路突围”战略,但这场战争可谓是损失惨重,只有三路成功突围,其他六路损失惨重,很多重要领导人英勇牺牲。

李才莲率领独立第7团,计划通过会昌穿插至汀瑞边,再转到闽赣苏区展开游击作战。

同年3月,李才莲和陈毅等人握手分别,率领突围部队朝着通往会昌的大道疾行,然而陈诚率军从北向南碾压而来,陈济棠的6万大军也从南向北拦截。

李才莲率部接连打了十多次战斗,这才日夜兼程、翻越大山赶往会昌,抵达白竹寨,只要通过这里就可抵达闽赣苏区。

谁曾想,敌人早就在这里重兵把守,李才莲尝试和苏区联系,却始终未果,只好率部折返来到了瑞金铜钵山区。

儿子壮烈牺牲父亲与战友流泪不止(江西老妇苦等丈夫72年)(19)

然而,他们前脚刚进入铜钵山区,敌军三个师后脚就跟了上来,并实施坚壁清野、保甲连坐等毒辣手段,使得游击队生活愈发困难,食物吃完后,只好采摘野果子、野菜充饥。

又过了几日,敌人将游击队所在的山头团团围住,再不离开极可能全军覆没。李才莲决定和赖昌祚、钟德胜的两支队伍汇合,计划前往杨坝山一带游击作战。

然而在转移之时,敌人突然发现,并立马调集2个团进行“清剿”,面对大军来袭,李才莲迅速指挥部队作战,打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但敌人仗着兵力众多,火力迅猛,如同野兽一般一次次向山上扑去,红军游击队很快就陷入弹尽粮绝中。

紧急时刻,李才莲决定掩护其他两支游击队撤离,自己所部负责断后,弹尽粮绝后他又指挥战士们用石头砸向敌人,并和敌人肉搏到底。

儿子壮烈牺牲父亲与战友流泪不止(江西老妇苦等丈夫72年)(20)

可就在此时,李才莲的警卫班副班长选择叛变,他拿起枪朝着李才莲开去,并企图夺走李身上的革命经费。

但李才莲中弹后为了复仇,用尽全身力气开枪将叛徒击毙并壮烈牺牲,热血洒在铜钵山区,此时他才22岁,如果能顺利活到新中国,必然是开国将帅。

至于为何李才莲牺牲一事,国民党方面没有报道。

一个目击者、国民党老兵回忆说,当时并不知道李才莲是高级指挥员,从他衣服上看和普通干部没什么区别,并不知道被国民党悬赏5000大洋的李才莲就在其中,不然早就邀功请赏。

也正因此,李才莲牺牲一事没被国民党方面报道,再加上战场上的红军全部殉国,李才莲的死长时间不为人知。

然而,池煜华得知此事后坚决不相信丈夫已经牺牲,反而是拿出毛主席、蔡畅大姐的回信,说工作人员弄错了,主席和蔡畅同志都说他没死,让她安心等待。

儿子壮烈牺牲父亲与战友流泪不止(江西老妇苦等丈夫72年)(21)

池煜华老人

她还将政府发放的烈士抚恤金当成丈夫李才莲寄来的生活费,以向工作人员证实丈夫“活着”。

见池煜华老人如此执着,工作人员不忍其伤心,只能顺着她的意思说李才莲确实“活着”。

显然,池煜华因年龄太大已老年痴呆,可她仍然深切思念着丈夫,始终认为李才莲早晚有一天会回来的。

池煜华还将李才莲写给她的三封来信拿了出来,后来还被邮电部门借去展览,这三封信不仅是李才莲夫妇的生死契约,也诉说了革命年间的复杂局势和历史凝固。

池煜华七十载寻找丈夫的感人事迹很快传出,感动了无数国人,央视也来到兴国,为这位老人拍摄珍贵的生活纪录片。

2005年4月,池煜华老人带着对丈夫的浓浓思念和期待病逝,直至她去世那天,仍等待着丈夫回来,这份执着书写了人间最美好的爱情故事。

期待池煜华和李才莲能在另一个世界相遇,也期待他们来生再聚!

儿子壮烈牺牲父亲与战友流泪不止(江西老妇苦等丈夫72年)(22)

池煜华老人

编辑:知了

责编:林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