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空婉儿

《天龙八部》与《俄狄浦斯王》两部作品相隔千年,而且一个产生于东方的中国,一个产生于遥远的爱琴海边——希腊。这两者看似关联不大,却有着共同的指向,金庸和索福克勒斯都在探讨着一个母题——命运悲剧。

在我心中,金庸小说,《天龙八部》当属第一。《天龙八部》中探讨了佛学与儒学的矛盾统一,探讨了人性之善恶,探讨了侠义精神和民族观。简而言之,《天龙八部》围绕乔峰、段誉、虚竹三人之间的人生故事,传达给世人的绝非一个“武侠”这么简单。

陈世骧先生曾这样评价《天龙八部》:“然实一悲天悯人之作也;这样的人物情节和世界,背后笼罩着无边的佛法大超脱,时而透露出来。而在每逢动人处,我们会感到希腊悲剧理论中所谓恐怖与怜悯。”

陈世骧先生首次点出了《天龙八部》与希腊悲剧的内在关系。《俄狄浦斯王》是希腊悲剧中的代表,其作者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

《俄狄浦斯王》篇幅较短、故事情节也较为简单,但是其在悲剧界的地位,历经千年无人能撼动。

俄狄浦斯王与命运抗争(从天龙八部到俄狄浦斯王)(1)

《天龙八部》


《俄狄浦斯王》灵感来源于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的故事》。俄狄浦斯出生时,太阳神阿波罗便预言他将来必定会“弑父娶母”

其父母为了避免这一悲剧的发生,只能忍痛杀死这个刚出生的孩子。但是他们不忍亲自动手,便将此事交给了仆人。仆人将俄狄浦斯送给科林斯的一个牧羊人。

原本以为这是一个万无一失的做法,俄狄浦斯已经送到了别国,这样既保全了他的性命,又破除了“弑父娶母”的命运诅咒。

巧合的是,科林斯国王没有孩子,便从牧羊人手中收养了俄狄浦斯,并将他视如己出。成年后,俄狄浦斯从神那里得知自己将来“弑父娶母”的命运,他选择逃离这一命运。俄狄浦斯放弃王子身份,逃离了科林斯。万万没想到,俄狄浦斯的逃离正加剧了他悲剧的命运。

在逃离的路上,俄狄浦斯与一群人发生了冲突,一怒之下,他杀死了4个人,其中有一个便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俄狄浦斯逃到了自己的母国忒拜,此时忒拜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只有回答出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斯的问题,才能解除灾难。俄狄浦斯凭借自己的才智,答出了问题,忒拜人民感激他,拥戴他为国王。按照忒拜的习俗,新国王必须娶先王后为妻,就这样俄狄浦斯娶了自己的母亲约卡斯塔为妻。“弑父娶母”的命运便在不知情的抗争中成为了现实。

俄狄浦斯王与命运抗争(从天龙八部到俄狄浦斯王)(2)

《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重在描述个人意志与悲惨命运之间的冲突,是命运悲剧中的典范。《天龙八部》也是通过三个男主的命运,尤其是乔峰的命运,来探讨抗争与毁灭。他们之间在精神内核上有着很多相似处:

一、起点:出生的悲剧性

纵观俄狄浦斯王和乔峰这两个悲剧人物,我们便会发现他们从出生那一刻起便谱写了自己一生的悲剧

乔峰本名是萧峰,原是契丹人,却生长在中原。他亲生父母都被宋人害死,而自己却被宋人养大,最终不得不在契丹和大宋之间做出痛苦的抉择。

乔峰习得一身武艺,豪气云天,以讨伐契丹、保卫大宋为目标。可以说乔峰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一个民族感极强的民族英雄。可他的体内却流着契丹的血液,他身上背负了国仇家恨。灭大宋,于心不忍;灭契丹,不仁不义。最终乔峰只能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缓解这无尽的仇恨。


俄狄浦斯王与命运抗争(从天龙八部到俄狄浦斯王)(3)

乔峰——钟汉良饰演

俄狄浦斯更是一出生,就被预言会“弑父娶母”。这种预言是神的旨意,是任何人无法抗拒的命运。这种悲剧比起乔峰更为惨烈,不管俄狄浦斯如何挣扎,他都无法逃离这命运的樊笼。更可悲的是,他越是抗争,越加速了悲剧的到来。俄狄浦斯用一生在避免悲剧,却自己踏上了悲剧之旅,这是怎样的讽刺与悲哀。

如果说俄狄浦斯的悲剧是注定的,是不可逆转的,那么乔峰的悲剧则有着一定的偶然性。有很多“如果”可以避免这一悲剧。可惜世界上其实并没有“如果”,所有的“如果”不过是人们虚无缥缈的安慰剂罢了。

俄狄浦斯这一生都要与自己的命运抗衡,他要打破命运、逃离命运;而乔峰则是要与社会环境和道德伦理抗衡。

在金庸笔下,有一个人跟乔峰有着相似的出生悲剧,但是结局却截然不同。《射雕英雄传》中的杨康,是大宋子民,却在金国长大,成为了金国的小王爷。他也有两个名字:杨康、完颜康。但是他做出了与乔峰完全不同的选择,因此命运也截然不同。

同为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的命运是谱写好的,不可逆转;而乔峰的命运是后期的选择,有着偶然性。

俄狄浦斯王与命运抗争(从天龙八部到俄狄浦斯王)(4)

俄狄浦斯王


二、过程:相同的抗争性

俄狄浦斯和乔峰的共同点是:他们一直在努力抗争,试图以自己的行动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抗争这一举动便构成了命运之一,他们逃无可逃。人们逃离命运的过程便构成了悲剧的一环,越是抗争越是加速了悲剧的到来。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与讽刺。

对于武林人士的雁门关大战契丹人,乔峰义薄云天,一腔热血地说如果是自己,也定会参与。只是他没想到,他认为的保家卫国的义举,不过是一场阴谋。而自己的亲身父母则丧命于这一阴谋之中。他更没想到,自己一直以来仇恨的对象竟是自己的国家。命运正张开血盆大口,一步步向萧峰走来。

乔峰说:“乔某纵然无能,却也是一个有肝胆、有骨气的男儿汉,于这大节大义份上,决不致不辨是非。我大宋受辽狗欺凌,家国之仇,谁不思报?倘若得知这项消息,自当率同本帮弟兄,星夜赶去阻截。”

从此,乔峰开启了自己的悲剧之旅。为了寻找杀父仇人,他被骗误以为段正淳便是幕后黑手。为了报杀父之仇,他一掌打死了自己心爱的女子——阿朱。乔峰抱着阿朱冰冷的身体三天三夜,迟迟不愿安葬,这是怎样的切肤之痛。

萧峰一直夹在大宋与辽国之间,左右为难。为了忠义两全,他用断箭刺死了自己。

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拾起地下的两截断剑,内功运处,双臂一回,噗的一声,插入自己的心口。

论勇,乔峰可凭一己之力,对抗千军万马;论智,乔峰年纪轻轻便成为天下第一帮丐帮的帮主,后任辽国南院大王,统帅天下兵马;论仁,乔峰不忍百姓饱受战乱之苦,立志还天下太平。论孝,乔峰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杀父仇人,为了报仇,虽死无憾;论义,乔峰为了兄弟可以两肋插刀,即便万仞加身也不会背叛兄弟。论忠,乔峰曾舍身救出辽国皇帝耶律洪基。

可是命运却不愿放过乔峰。他追求孝,可是他的亲生父亲却让他置于不忠不信之地;他追求忠,却不得不为了解除两国战乱,挟持自己的义兄,让其退兵;他追求仁,不愿伤害汉人,却屡遭汉人陷害和排挤。聚贤庄一战,更是不得不与朋友兵戎相见。


俄狄浦斯王与命运抗争(从天龙八部到俄狄浦斯王)(5)

阿朱——贾青饰演

在《天龙八部》里,与命运抗争的就何止乔峰一人?段誉是大理镇南王之子,他一生最烦练武,喜欢无拘无束,不愿做皇帝。他想要的不过是琴棋书画诗酒花,与心上人共此一生。

为了逃离学武的命运,段誉选择了离家出走。可是最后却机缘巧合地学了凌波微步、六脉神剑等武功,成为一个武林高手。结局时也不得不成为大理的国王,做着自己曾经一心想逃避的事。

虚竹比起段誉更为纯粹。他一心向佛,讨厌江湖纷争;他不近女色,却娶了梦姑为妻,最终离心中的佛法越来越远。他出身少林,却成为了逍遥派的掌门人,统领一众女弟子。

慕容复与段誉相反,他毕生的追求就是武功和王位,谋划一生,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复国从未成功。

他们所有人都在努力地挣扎着,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最终在命运的安排下,都走上了自己曾经讨厌的道路。

俄狄浦斯王与命运抗争(从天龙八部到俄狄浦斯王)(6)

《天龙八部》剧照


俄狄浦斯王在得知自己命运时,也选择了反抗。他放弃了所有,逃离了那个养育他的国家,只是他不知道他正逃向自己的母国,正走向“弑父娶母”的道路。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你明知前路是悬崖,却还是一步步地迈向了万丈深渊。你以为你在逃离,实则是在逼近。

这场悲剧里的受害者,又何止俄狄浦斯一人?俄狄浦斯我母亲约卡斯塔好不容易求得一个孩子,却被神告知这个孩子将会“弑父娶母”,她不得不忍痛杀了这个孩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她又阴差阳错地嫁给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还与他生下了孩子。

我的丈夫杀了我的丈夫,我的儿子生了我的儿女。”这该是一种怎样的痛苦?约卡斯塔是多么的不幸,她给丈夫生丈夫,给儿子生儿女。

命运对约卡斯塔公平吗?从得知神谕后,她每天活在内疚与惶恐中。得知真相后,她无地自容,只能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结束这场“孽缘”。

《天龙八部》表现出来的是越挣扎越痛苦的悲哀,是可望不可即的痛苦。而《俄狄浦斯王》则表现出一种抗争命运的悲壮感,而不是匍匐于命运之下诚惶诚恐地顺从。这样的悲剧里夹杂着抗争的崇高感。

俄狄浦斯王与命运抗争(从天龙八部到俄狄浦斯王)(7)

《俄狄浦斯王》(神话)


三、结局:相同的毁灭性

无论是萧峰还是俄狄浦斯,他们的结局都是毁灭性的。这里说的毁灭性,并不是指肉体的毁灭,而是精神被彻底打败。

俄狄浦斯知道真相后,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并将自己驱逐流放。人生最可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丧失了死亡的权利。俄狄浦斯带着无尽的悔恨和自责,尝尽人世间苦楚,死亡对于他来说成为了奢望。

“可怜的俄狄浦斯忍受着肉体上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他自愿出外流亡,就像他先前对凶手所诅咒的那样,免得这个家因为他的罪恶再遭劫难。”

“带着肉体与心灵的巨大创伤,俄狄浦斯颤抖地拿起手杖,探索着朝喀泰戎山的方向跌跌撞撞地走去,去忍受那漫漫长夜的无尽苦难。”

萧峰带着无奈,血洒雁门关。萧峰的一生,都处在个人恩怨和家仇国恨的交汇点上。汉人教会他武功,培育他品格,但是他身体里终究是流淌着契丹的血液。

萧峰是《天龙八部》中最纯洁最高尚的英雄,又是最矛盾的存在。他跟俄狄浦斯一样,在人生最辉煌时遭受了命中注定的苦难与不幸。


俄狄浦斯王与命运抗争(从天龙八部到俄狄浦斯王)(8)

《天龙八部》剧照

结语

俄狄浦斯的悲剧是典型的命运悲剧,他的命运一开始便刻在了命盘上,神的旨意没有任何凡人可以抗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尽管英雄无法战胜命运,但是他们不曾认命。从他们身上,人们看到了抗争的张力,看到了希腊精神中对权威的蔑视、对人类的肯定。

鲁迅曾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我们被这种悲剧的力量所震撼,震撼于主人公对命运的反抗,哪怕反抗的结果是徒劳。

俄狄浦斯面对命运的诅咒,他没有自怨自艾,抑或是怨天尤人,而是勇于挑战命运之神,表现出强烈的英雄主义。最后得知自己就是真凶时,他毫不逃避,勇于承担,哪怕结果是无止境的折磨。这是一种抗争的悲壮,是一种毁灭的崇高。

伟大的悲剧所唤起的并不是简单的怜悯和恐惧,而是一种崇高感。我们在看《俄狄浦斯王》和《天龙八部》时,不会同情或怜悯俄狄浦斯和萧峰,而是由衷地敬仰他们。

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哪怕山河相隔,哪怕跨越千年,作者们在思考着相同的问题,他们在思想上跨越时空,擦出精彩的火花。这便是悲剧的魅力,是抗争的伟大,是毁灭的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