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于城市级别划分种类繁多且颇多争议,之所以大家关注,是因为级别划分归档直接决定自己所在城市的层级,其中最受瞩目的便是一线二线三线这种级别的划分,之所以备受争议是因为以下原因:

1、一线二线城市分类并非官方认定

一线二线城市说法来自民间,查询比较认可的说法是来自房地产价值的分类,后来延伸成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认定。

官方层面对城市分类一般采取城区人口为指标:小城市、中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

2、一线二线城市认定没有明确标准

有心人士如果去查询就知道,这种城市分类可以说不存在标准,没有明确定性定量的标准去认定一个城市。

包括一线城市曾经也有诸多说法,北上广深或者北上广深津或者北上广深杭,但大家比较认可的就是北上广深,这种认可是一种常识性认定,因为他们GDP最高,二线城市排名就更是层出不穷。

由于没有官方明确和确定指标,近几年还出现新的定性定量的认定标准,这就是第一财经的新一线。站在我个人的角度,有标准的认定比没标准的认定更科学,至于结果准确与否仁者见仁了。

一二三线城市排名是谁划分的(一二三线城市的划分)(1)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绳国庆解读2021年6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让人意外的是,备注里居然对城市进行了划分,这个算是官方资料里对城市一线二线的认定,认定结果其实也和预期差不多:

一二三线城市排名是谁划分的(一二三线城市的划分)(2)

一线城市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个城市;

二线城市指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福州、厦门、南昌、济南、青岛、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海口、重庆、成都、贵阳、昆明、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等31个城市;

三线城市指唐山、秦皇岛、包头、丹东、锦州、吉林、牡丹江、无锡、徐州、扬州、温州、金华、蚌埠、安庆、泉州、九江、赣州、烟台、济宁、洛阳、平顶山、宜昌、襄阳、岳阳、常德、韶关、湛江、惠州、桂林、北海、三亚、泸州、南充、遵义、大理等35个城市。

一线雷打不动,二线是省会、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

有了这个标准,我想应该少些争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