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汇入耿京大军 金国占据中国北方后,一方面要稳定住完颜阿骨打家族内部诸多方面的矛盾,巩固现有的皇权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擅长马上征战的蛮夷剽悍民族,要想治理好偌大的国家,他们也深知向汉人学习皇权制度和机制的重要性,因此,金国也大量汲取北宋朝礼制和借鉴汉族皇权系统职能,同时注意寻觅合适的汉人作为他们的跟班或代言人,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辛弃疾的主要作品及评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辛弃疾的主要作品及评价
第10章 汇入耿京大军
金国占据中国北方后,一方面要稳定住完颜阿骨打家族内部诸多方面的矛盾,巩固现有的皇权。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擅长马上征战的蛮夷剽悍民族,要想治理好偌大的国家,他们也深知向汉人学习皇权制度和机制的重要性,因此,金国也大量汲取北宋朝礼制和借鉴汉族皇权系统职能,同时注意寻觅合适的汉人作为他们的跟班或代言人。
从扶植张邦昌到伪齐政权刘豫就是他们在这方面所进行的努力,种种复杂的原因导致这些尝试的失败。然后,金人只能自己来占据并统领大部分北方地域,但他们面临的局面并不乐观。和仅仅靠战争蛮力就能破城陷地不同的是,管理国家和统治人心要复杂得多。金人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统治系统和治理方法不够完善到位,再就是猛安谋克制度严重掘深汉族与女真之间的鸿沟,加上过重的赋税劳役,使得统治者和汉民之间的矛盾日益加重。还有一点,对于沦陷区的汉人而言,南宋的存在始终是他们心目中正统的国家象征,这虽然遥远而无力,却也使得汉族人民总是心有所属。
种种因素加在一起,造就南宋期间中原地带长期的不稳定状态。如今,完颜亮悍然发动侵犯南宋的战争,长达20年的和平环境被破坏,无论是南宋子民还是身处饥寒交迫之中的北宋汉人,仇恨与反抗的火苗四处闪现,渐成燎原之势。
(莱芜香山的清晨,阳光照亮龙尾水库水面。 作者 摄 )
这天上午,耿京带领王友直、贾瑞、张安国等大将站立在军营大帐前等候,要为辛家军的加盟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耿京身材魁梧,是一位典型的山东大汉模样,颇有几分大将的风度,身上却又呈现着农民特有的憨厚与纯朴。他眉毛浓密,脸型宽阔,面呈古铜色,一身铠甲,英姿勃发。看到辛家军来到,他一边发出爽朗的笑声,一边快步迎上前去。
21岁的辛弃疾个头高挑,面部骨骼棱角分明,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眉宇间透着一股逼人的英气,腰间挂着那把棠溪龙泉剑,骑在那匹高大的黑色战马上,显得威风凛凛,器宇不凡。在他身后,分别是辛忠和义端,再往后,依次是骑兵和步兵,队列一字排开,军装整洁,步伐一致,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写有“辛家军”字样的大旗迎风招展。
看到耿京一行,辛弃疾赶紧翻身下马,急走几步,来到跟前,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
耿京朗朗大笑,直夸辛弃疾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辛弃疾则表示,抗金复国是自己从小立下的远大志向,现在终于可以跟随耿京大帅,期待实现自己的愿望。
一旁的众将领都纷纷表示欢迎,士兵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众将领中,明显和别人不大一样的是,河南蔡州人贾瑞在行伍派头之外,颇有几分文化人的知性,他看向辛弃疾的目光,自然显得格外亲切。
辛弃疾的到来给耿京忠义军注入一股新的力量和生机。随着忠义军的快速扩大,其战略目标的制定、战斗方针的确立以及指挥系统功能的调配等,都面临新的要求。起义军的粮草供应,重大决策的形成与执行,重要文件的起草与传达等,也急需有人管理。而原来起义军中大都是善于攻防与打杀的猛将和勇士,辛弃疾出现得可谓恰逢其时。一经交谈,辛弃疾的很多想法和宏远目标与耿京十分默契一致。他对国家局势的判断,对起义军未来走向的预测等,很多方面给耿京带来有益的启发,深得耿京认可。再加上俩人性格脾气的相投,很快,辛弃疾就得到耿京的高度信任。
不久,耿京就任命辛弃疾为忠义军的掌书记。掌书记全名为节度掌书记,本是宋代沿袭唐朝的一个官职,为掌管一路军政、民政机关之高级秘书,也是节度使的直接下属,有一定的参谋长功能。在耿京大营中,顾名思义,掌书记除了上述职能外,还负责掌管起义军的大印和重要文件、文书。辛弃疾从此成为耿京忠义军的高级首脑之一,帮助耿京编制起义军的人马,制定军规和对待俘虏的政策,协调其他前来投奔的义军。
这时候,耿京忠义军正处在一个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放眼全国的情形,完颜亮将大量的金军集结在宋金前线,准备发动新一轮的侵略战争。南宋也在被迫应对,同时加大对北方地区各路起义军的鼓励与支持力度。山东忠义军在攻打下莱芜、泰安后,究竟是继续向西向北开进,在金军的战线后方进行扰动,趁机收复城镇,还是往东南方向发展,和宋金前线连接起来,直接加入南宋朝廷的抗金战略部署中,直接归南宋朝廷指挥,与皇家军队一起并肩作战,打击金军。这成为摆在忠义军面前的一个难题,军中意见各执一词,一时很难统一,耿京有点左右为难,很难下最后的决心。
当时,魏胜一支队伍活跃在海州(连云港)一带。魏胜是江苏宿迁人,年幼时亲见家乡父老遭受金兵蹂躏,对金人恨之入骨,发誓要练就一身本领,长大后为乡亲们报仇雪恨。后来他携家迁往楚州(淮安),在那里应征参加抗金名将韩世忠的部队,成了一名弓箭手。再后来,韩世忠被调往镇江,魏胜心有不甘,就悄悄脱离部队,自己留在淮安,藏匿起来。宋金议和之后,魏胜经常乔装成盐贩或者匠人,渡过淮河,到涟水、海州(连云港)、沂州(徐州)等地去刺探金国军情,准备将来与金军大干一场。
1161年8月,魏胜又在敌占区获得情报,发现完颜亮在各地加强征兵,意欲南侵,便将消息告诉楚州知州蓝师稷,后者却不敢轻举妄动。于是,魏胜干脆自己聚集了300多名义军壮士,连夜渡过淮河,一举占领涟水县城。魏胜一时名声大振,很短的时间内就有数千人应募至他的麾下。不久,魏胜也节制于耿京旗下,打出山东忠义军的旗号,准备攻打海州。
成为掌书记后,辛弃疾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尽力为耿京分担职责,全力发挥自己的特长,派出几路侦查人员,及时搜集情报,随时观察局势和战事的变化。与此同时,他反复推敲形势,殚精竭虑,日夜思考着山东忠义军的发展方向和命运抉择。
在忠义军的高层指挥人员中,辛弃疾和贾瑞有着较多共同语言,对于忠义军未来的走向意见也基本接近,两个人自然就接触多一些,慢慢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关于忠义军向南发展,争取早日得到南宋朝廷的认可,归附于南宋抗金大军的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获得长久发展,两个人的意见竟高度一致。
根据海州忠义军的现状,辛弃疾给耿京提出建议,最好能先到海州和魏胜见面,将来打通一条和南宋朝廷直接相连的通道。
魏胜在攻下涟水城后,已经和南宋军队建立联系,并初步商议联合作战,抗击南下的金国水军。此时,归耿京忠义军节制的开山赵、王世隆等部也转战至连云港一带。
耿京经过深思熟虑,听取了辛弃疾的建议,并决定委派辛弃疾和和贾瑞带领一支人马,先行到海州与魏胜、开山赵、王世隆等见面,在攻取海州之战中助其一臂之力,再就是看看能不能通过魏胜他们和南宋军队进行沟通,商讨今后并肩作战的可能性。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