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是左传中有关战争的精彩短文。全文只有222字,极简地记述了一个完整的以弱胜强的战争故事。我认为有三大重点值得关注和分析。

曹刿论战古今全解对照 言简意深的曹刿论战一篇家国情怀(1)

第一点,阐述了家国关系,个人在国家遭受危难之际应有的情怀。

第二点,诠释了赢得战争的战略性问题,取信于民,凝聚民心是赢得战争的根本。

第三点,生动的展示了在战斗中必须战术指挥精准。把握士气盛衰、掌握敌情变化,对取得最终胜利至关重要。

在展开这三个观点前,说点背景。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这两句话交代了战争的背景。

鲁庄公九年,齐国的齐襄公被杀,国内无君。

齐襄公是个无德无行之人,与妹妹私通。妹妹嫁到了鲁国,成了鲁庄公的小妈,人称文姜。

可齐襄公为了保持与文姜的关系,将文姜夫妇邀回齐国,乘机派大力士彭生将鲁庄公父亲掐死。

鲁庄公对齐国的态度可想而知。齐襄公一死,他立刻派兵护送逃难来的公子纠回国。而此时莒国也派兵护送公子小白回国夺位。

最终小白先回到齐国,继位为齐桓公。为了报射钩之仇,他立即出兵攻鲁,迫使鲁国杀了公子纠。

曹刿论战古今全解对照 言简意深的曹刿论战一篇家国情怀(2)

齐桓公仍不解恨,第二年,又出兵攻鲁,谁也劝不住。

齐大鲁小,不战只能亡国,鲁庄公只能被迫应战。

曹刿出场了,而且出得格外不同。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重点。

一、囯运家运一脉相承,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文章是这样写曹刿出场——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国难当头,两种态度。

请见就是请战,要为鲁庄公出谋划策。曹刿的态度鲜明,他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而同乡的态度也很鲜明,那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管自己。认为保家卫国,是那些吃肉的达官贵人的事,与普通百姓无关。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激烈。但当国家被侵略,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谁主谁从?这决定了一个人的选择。

就像共产党与国民党斗得你死我活,当日本侵华成为主要矛盾时,毛主席提出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观点。仇敌变战友,党内不少干部,包括战士,都想不通。

这与《曹刿论战》中乡人的观点,异曲同工。

曹刿论战古今全解对照 言简意深的曹刿论战一篇家国情怀(3)

曹刿无疑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大敌当前,国家危难,与肉食者的矛盾当然要放下。带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蔑视和自信,他挺身而出,去见鲁庄公。

这是曹刿的家国情怀,今天仍然熠熠生辉!

二、曹刿信用为上、民心为本的战略观,诠释了战争胜负的根本。

曹刿见了鲁庄公,直接了当的问:“何以战?”

虽然只有三个字,问的却是大战略,国家靠什么做战争准备?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鲁国能否以弱胜强,关键在于民心人气的积累。国难当头,百姓愿不愿意跟你走。这是曹刿真正要问的。

鲁庄公说吃的穿的,不敢独占,都是与大臣共享;祭祀时不敢欺骗神灵,神灵会保佑。

曹刿论战古今全解对照 言简意深的曹刿论战一篇家国情怀(4)

(鲁庄公)

曹刿对这两条理由呲之以鼻,认为衣食只分给大臣,不过是在小圈子里同甘共苦,并未惠及百姓,人民不会听从你的号令。向神敬奉供品不敢欺瞒,也不过是些小信用,神也不会带来福气。

但当他听庄公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话时,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样做是:“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意思是判决案件公平正义,顺理顺情,这是合乎民意、让老百姓忠于你、跟你走的举措。民气肯定可用。

短短的三答三剖析,揭示了战争前不可没有战略准备,战略准备的关键在得民心,聚民气。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根本!

曹刿论战古今全解对照 言简意深的曹刿论战一篇家国情怀(5)

三、曹刿采取防守反击战术,精准抓住战机,是鲁军r以弱胜强的直接原因。

这场长勺之战,是一场先防御后进攻的大战。

在曹刿的指挥下主要分作三个阶段。

一开始,鲁庄公想打进攻战,与齐军硬碰硬。所以,“公将鼓之。曹刿曰;‘未可。’”

曹刿之所以反对,是因为齐军仗着兵多将广,来势汹汹,风头正劲。此时与它迎头相撞,正是对手希望看到的。鲁军弱小,这么打,无疑自取灭亡。所以曹刿反对。

看样子一开战,到底采用什么战术?君臣之间还有一番争吵,好在鲁庄公有自知之明,从此让出了指挥权。

接着才是三个阶段的大战开始。但作者用“齐人三鼓”,略写了齐国军队的进攻,重点叙写曹刿抵御住齐军进攻之后,采取的反击,以及后面的追逃。

有人认为。“齐人三鼓”,就是齐国军队敲了三遍战鼓。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古代击鼓则前进作战,作者用这四个字写了齐国军队的三次进攻。可谓惜字如金。

文章写鲁军的反击也极简略,“齐人三鼓,曹刿曰:‘可矣。’齐军败绩。”只是写了曹刿下令击鼓反击,齐军大败。

曹刿论战古今全解对照 言简意深的曹刿论战一篇家国情怀(6)

在追逃中,以“公将驰之,曹刿曰:“未可。””写鲁庄公立马要追逃,被曹刿制止。因为“夫大国,难测也”。敌人是真的溃败,还是设伏诱敌?

所以曹刿下车查看了敌人败退时战车的印迹,上车瞭望了敌人败退时的旗帜,这才下令追击。

最后一部分是长勺之战战术的总结,因为是对曹刿战术思想的展示,所以作者不惜笔墨,用了足足52个字。比整个长勺之战的叙述还多1个字。

作者借曹刿的口,阐述了战争中士气的重要性——

欲夺其军,先夺其气。没有胜利欲望,精神萎靡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而且在一场战斗中。如果在多次进攻中不能取胜,受到杀伤,士气就会挫折。所以,曹刿抓住齐国军队三次进攻失利,士气彼消我涨的有利时机,精准反击,不给敌人调整的机会,从而取得胜利。

战争中要有昂扬的士气,各项工作同样需要。所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几句话,成了千古名典。

曹刿论战古今全解对照 言简意深的曹刿论战一篇家国情怀(7)

最后,我们再概括本文。

222字的《曹刿论战》,有背景交待,有战前庙堂战略谋划,有大战中战术选择,有战后战朮总结,文字极简,却完整地记述了战争故事。

但本文言简而旨远,思想深刻。

战争需要个人的家国情怀,战争需要人民的支持,战争同样需要精准灵活的战术。

这些思想,都体现于短短的一篇《曹刿论战》中。

而其词语更是字字珠玑,“一鼓作气”的千古哲言,至今深入人心。这就是《曹刿论战》垂范后世,活而不朽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