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法考@2020法考

上期答案:

1.ABCD

参考解析:

A项:以营利为目的,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或者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接受投注的,属于《刑法》第303条规定的开设赌场,应以开设赌场罪论处。所以A选项正确。B项:不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的,属于传播淫秽物品,应以传播淫秽物品罪论处。所以B选项正确。C项: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他人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制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行为,属于《刑法》第217条中的“复制、发行”,应以侵犯著作权罪论处。所以C选项正确。D项:盗用他人网络账号、密码上网,造成他人电信资费损失的,属于盗窃他人财物,应以盗窃罪论处。所以D选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项。

关联考点: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2.ABCD

参考解析:

A项:甲误以为自己的第一个行为(铁棒击打)已经导致刘某死亡。出于“毁灭证据”的目的而实施了第二个行为(将刘某的“尸体”埋入雪沟),但没想到是第二个行为导致了刘某的死亡。这在刑法理论上叫做事前故意。此种情形根据刑法理论的通说,应当肯定甲的前行为与刘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所以A选项正确。B项:乙夜间驾车撞倒李某后逃逸,李某被随后驶过的多辆汽车辗轧。即使查不清李某到底是被乙撞死的,还是被随后的某辆车轧死的,应当肯定的是,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因为李某死亡的危险时乙造成的。所以B选项正确。C项:丙将海洛因送给13周岁的王某吸食,造成王某吸毒过量身亡。根据条件说,如果丙不引诱王某吸毒,王某就不会因吸食毒品过量而死,所以应当肯定丙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所以C选项正确。D项:丁以杀害故意开车撞向周某,该行为对周某死亡所起作用较大;周某为避免被撞跳入河中,该介入因素并不异常,不跳河必然会被撞死,跳河还可能获得一线生机,一般人会选择跳河。所以丁的行为与周某的死亡有因果关系。所以D选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项。

关联考点:因果关系

3.AD

参考解析:

AB项:对象错误与打击错误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主观认识上的过错,后者仅仅是客观手段上的错误。本案中,丙为防止甲的不法侵害而开枪射杀甲,主观上对侵害对象没有发生误认,所以不是对象错误。所以B项错误。子弹没有击中甲,而是击中了乙致乙死亡。这属于客观手段的差误导致所欲攻击的对象与实际受害的对象不一致,成立打击错误。根据具体符合说,丙对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对乙主观上没有杀人故意,对乙的死亡结果应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事责任。所以A选项正确。C项:丙开枪射杀的对象是甲,虽然客观上造成了乙死亡的结果,但是丙在开枪时根本不知道乙的存在,也不可能预见到乙的不法侵害的存在。所以缺少防卫意识。如果根据防卫意识必要说,丙对乙不成立正当防卫。如果根据防卫意识不要说,丙对乙成立正当防卫。所以C选项错误。D项:为防止甲的不法侵害,丙开枪射杀甲。丙的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阻却违法性。不论采用何种学说,丙对甲都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所以D选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D项。

关联考点:行为对象 正当防卫 犯罪未遂

4.ACD

参考解析:

AB项:所谓片面共犯,是指参与同一犯罪的人中,一方认识到自己是在和对方共同犯罪,但是对方对此不知情。甲明知乙欲抢劫丙,为了使乙能够顺利取得财物,在与乙无意思联络的情况下,先赶到丙家将丙打昏,使得乙顺利取得财物。若承认片面共同正犯,由于甲参与了抢劫罪的实行,对甲应以抢劫罪论处。虽然乙是基于抢劫的犯意而入户,但是当乙来到丙家时,发现丙已昏迷,并没有认识到有人在帮助自己,误以为是丙疾病发作晕倒,遂从丙家取走价值5万元的财物。此行为构成盗窃。对乙应以盗窃罪论处。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C项:若否定片面共同正犯,甲到丙家将丙打伤,该行为既构成故意伤害罪,同时该行为为乙成功盗窃丙的财物提供了帮助,属于盗窃罪的帮助犯,一行为既触犯故意伤害罪也触犯盗窃罪,属于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论处。所以C项正确D项:就甲打伤丙的行为,乙并不知情,所以乙无须对甲的故意伤害行为负责。乙只对自己入户盗窃的行为承担盗窃罪的刑事责任即可。所以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CD项。

关联考点:抢劫罪 盗窃罪

5.ABCD

参考解析:

AB项:根据《刑法》第69条第2款的规定,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所以A选项和B选项说法均正确。C项:根据《刑法》第70条的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先并后减。就本案而言,6年有期徒刑和拘役并罚后仍然判处6年有期徒刑,再减去已经执行的4年,只需再执行尚未执行的2年有期徒刑即可,所以C选项正确。D项:根据《刑罚》第86条的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71条的规定(先减后并)实行数罪并罚。丁被判处的6年有期徒刑已经执行完了4年,对丁再执行2年有期徒刑后,执行1年管制。所以D选项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项。

关联考点:数罪并罚

法考天天练50法(法考天天练76)(1)

多项选择题

1、 关于缓刑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甲犯抢劫罪,所适用的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法定刑,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故对甲不得判处缓刑
  • B乙犯故意伤害罪与代替考试罪,分别被判处6个月拘役与1年管制。由于管制不适用缓刑,对乙所判处的拘役也不得适用缓刑
  • C丙犯为境外非法提供情报罪,被单处剥夺政治权利,执行完毕后又犯帮助恐怖活动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对丙不得宣告缓刑
  • D丁17周岁时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刑满释放后的第4年又犯盗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2年。对丁不得适用缓刑

2、 下列哪些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 A甲故意非法开启实验室装有放射性物质的容器,致使多名实验人员遭受辐射
  • B乙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之外的其他有害物质,危害公共安全
  • C丙欲制造社会恐慌气氛,将食品干燥剂粉末冒充炭疽杆菌,大量邮寄给他人
  • D丁在食品中违法添加易使人形成瘾癖的罂粟壳粉末,食品在市场上极为畅销

3、 关于信用卡诈骗罪,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以非法占有目的,用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后又使用该卡的,应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与信用卡诈骗罪并罚
  • B根据司法解释,在自动柜员机(ATM机)上擅自使用他人信用卡的,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 C透支时具有归还意思,透支后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属于恶意透支,成立信用卡诈骗罪
  • D《刑法》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以盗窃罪论处。与此相应,拾得信用卡并使用的,就应以侵占罪论处

4、 下列哪些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不考虑情节)?

  • A甲长期用高倍望远镜偷窥邻居的日常生活
  • B乙将单位数据库中病人的姓名、血型、DNA等资料,卖给某生物制药公司
  • C丙将捡到的几本通讯簿在网上卖给他人,通讯簿被他人用于电信诈骗犯罪
  • D丁将收藏的多封50年代的信封(上有收件人姓名、单位或住址等信息)高价转让他人

5、 关于抢劫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欲进王某家盗窃,正撬门时,路人李某经过。甲误以为李某是王某,会阻止自己盗窃,将李某打昏,再从王某家窃走财物。甲不构成抢劫既遂
  • B乙潜入周某家盗窃,正欲离开时,周某回家,进屋将乙堵在卧室内。乙掏出凶器对周某进行恐吓,迫使周某让其携带财物离开。乙构成入户抢劫
  • C丙窃取刘某汽车时被发现,驾刘某的汽车逃跑,刘某乘出租车追赶。途遇路人陈某过马路,丙也未减速,将陈某撞成重伤。丙构成抢劫致人重伤
  • D丁抢夺张某财物后逃跑,为阻止张某追赶,出于杀害故意向张某开枪射击。子弹未击中张某,但击中路人汪某,致其死亡。丁构成抢劫致人死亡

答案会在明天上午公布!(祝大家周末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