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忆童年(三)

姜宝兵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在吃的方面,过去大多数家庭都是“早晚喝粥,中午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记得那时粮店墙上写的毛主席语录就是:“最高指示: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平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那印象特别深刻。

记得我小时候,吃肉总喜欢吃肥肉,吃饭不喜欢吃粗粮。那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能吃上肥肉,解解馋。那时候买肉都得凭票,快到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得排很长的队,抢着要买肥肉,就怕别人把肥肉买完了,因为人人肚里都缺油,肉架子上挂的多数都是一指厚的膘肉,谁能买到二指厚的膘肥肉也是天大的恩赐。因为那时用来炒菜的油很缺乏,所以很多人都要买肥肉炼油炒菜,那时候觉得最香的就是肥肉了。大白菜熬肥猪肉片炖粉条那是上好的菜,只有过年过节、红白喜事才能吃到。记得我堂哥结婚那年,我才七、八岁,中午吃白面馒头和大白菜熬猪肉,那红白相间的猪肉片子,用筷子挑起来,忽闪忽闪地颤,看看就流口水,吃进口里香得流油,香得心里乐悠悠。那滋味我至今难忘。

上个世纪70年代,非农业户口每人每月供应3张猪肉票,每票3角钱,共计1斤左右。哪里舍得吃?只得托熟人走后门割两斤肥肉好炼猪大油,存在瓷罐里,每次炒菜时用勺子挖出一点放在热锅里炒菜。你别说,猪大油炒菜还特别香。有一次我到亲戚家串门,正好亲戚托人割了1斤肥肉膘,在锅里炼油,她捞出炼油的油渣掺上韭菜给我包饺子,那个香啊,至今还记忆犹新。

转瞬间三十年多过去了,仿佛就像发生在昨天的故事。去肉食市场瞧瞧,全都是购买瘦肉的,过去抢不到手的肥肉全送到包子店饺子馆了。现在人们说:“过去买肥肉,后来吃瘦肉,现在啃骨头。”还有这样一段顺口溜:“当今百姓爱吃怪,生活胃口一再改,农家大棚种野菜,商城专把活鱼卖。头蹄下水上桌来,活物价格涨起来,咸菜佐餐受青睐,应季小菜火起来。”这正是人们富了之后的生活变迁。

忆童年七绝100首 朝花夕拾忆童年(1)

记得小时候,最高兴、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不光能吃上平日吃不上的肥肉,还能穿上新衣服。那时的新衣服可金贵着哪!一般老百姓人家的孩子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能穿上一身新衣服。

大年初一,睡得朦朦胧胧的时候,就被大人叫醒,穿上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新衣服去拜年。那是母亲多少个夜晚,纺线织布做出来的土布棉线衣服,就像电影《小兵张嘎》上的嘎子穿的对襟粗布褂子,那可是纯手工、纯棉线,缀满浓浓母爱的衣服。记得小时候家里还有纺线机,母亲晚上经常嗡嗡的纺线,就为的过年给孩子穿上一身新衣服。

上个世纪70年代,非农业户口每人每月几尺布票,攒一年到春节,去供销社扯几米平面斜纹布(机制布),大人孩子每人做一身新衣服,那就是很奢侈的事了。孩子多的人家只能给老大做一身新衣服,老二、老三、老四只能捡着上面姐姐哥哥穿小的衣服,弟弟妹妹们能穿上没有补丁的衣服就皆大欢喜了。平时有的贫困家庭的孩子穿着化肥袋子改装的衣裤,一看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那不是笑话,那是确确实实发生过的故事。那时候的时尚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新世纪新气象,现在走在大街上,人们的穿着五颜六色,令人目不暇接。就是我这从不赶时髦的老传统,也有了几身西装,什么“新郎”“红岭”“雅戈尔”,扎上领带,自觉年轻了几岁,精神的很。现在的人穿着讲究名牌,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一件的的都不在话下,令我们工薪阶层望尘莫及。总的说来,从过去过年才穿一身新衣服,到今天拥有几身名牌西装,普通老百姓穿着服饰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

忆童年七绝100首 朝花夕拾忆童年(2)

作者简介:姜宝兵,字剑梅,号剑梅楼主,清风堂主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协理事,《禹城文学》编委。有《剑梅楼文集》《清风堂文集》两部文稿传世。

作品《夜读鲁迅》荣获全国“与共和国同行 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比赛二等奖。《青青的梧桐树》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文艺作品三等奖。《和伟大祖国一起成长》获“福彩杯 我与新中国”有奖征文一等奖。《黄河故道怀古》在中国夏津椹果诗歌(散文)大赛中荣获散文组优秀奖。《问道西柏坡》荣获“延安杯”中国最美游记作品奖。《化蝶》获得首届新文青全国青年诗人短诗大赛优秀奖。

壹点号清风堂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