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测试卷(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鸿鹄(hú)    攘除(rǎnɡ)    猥自枉屈(wèi)

B.衣冠(ɡuān)    间进(jiàn)     陟罚臧否(zhì)

C.窥镜(kuī)     狗窦(dòu)    夙夜忧叹(sù)

D.恢弘(hónɡ)    锦衾(qīn)     以彰其咎(jiù)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今亡亦死(逃走)     旦日(第二天)

B.性行淑均(善良公正)    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C.既克(克服)     后值倾覆(倾倒)

D.以彰其咎(公布)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3.下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小大之狱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B.望其旗靡     以彰其咎

C.皆以美于徐公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D.必以情     以数谏故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怀古》这三首诗词的作者生活在不同的朝代。

B.《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刘向编订而成,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C.《曹别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相传是春秋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D.《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备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治国寄予的期望。

5.古诗词默写。(6分,每空1分)

(1)出门东向看,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2)____________,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3)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渣关怀古》)

(4)年少万兜整,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近年来,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凡人善举、个人先进事迹不断涌现。对于这一喜人的局面,有人引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来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下图,推测“杳”字的意思。(2分)

答: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3分)

那儿只剩下我一个人,战场上的胜利者。这是我经历过的最艰苦的一次战斗,也是我获得的第一次胜利。我在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站过的地毯上站了一会儿,享受着我那种胜利者的孤独感。起初,我暗自微笑,觉得高兴;可是就像我的加速的脉搏跳动一样,这阵猛烈的欢乐急剧地减退了。

(节选自《简·爱》)

(1)文中“最艰苦的一次战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2)从文段中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8.九年级某班以“中国很赞”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7分)

(1)宋明同学在网络上搜集了关于“中国很赞”由来的信息,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2分)

在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发起“中国很赞”众筹MV活动,【A】以“点赞青春,点赞中国,奋斗新时代”为主题,让网友深度互动、共同参与,用形象化的手指舞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3月7日晚,人民日报两微两端正式发布MV《中国很赞》。轻快清新的旋律、阳光向上的歌词、自编自演的手指舞,迅速引发刷屏。网友纷纷点击人民日报客户端首页右下角的“中国很赞”悬浮框。【B】活动页面,上传手指舞视频,一起为中国点赞。

①【A】处画线句子有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互换位置。

②【B】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可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中国点赞,你认为近些年中国值得你骄傲的事有哪些?请举出两例。(2分)

(3)“中国很赞”的主题激起了大家心中最厚重的家国情结,班级组织同学们在黑板报上留言、表白祖国,诉说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请你也写一条,要求不超过30个字。(3分)

二、阅读与鉴赏。(40分)

(一)阅读《过零丁洋》,完成9、10题。(5分)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说说你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中“风飘絮”“雨打萍”的理解。(3分)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已经成为千古名句,经常被今人引用。那么,今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颂扬怎样的人呢?(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7分)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宗泽传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兵进至卫南①,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②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九》

【注释】①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②生兵:生力军,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③等:同样。④大河:黄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小惠未遍_____________②故克之_____________

③先驱云前有敌营_____________④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_____________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士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13.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3分)

①(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②泽挥众直前与( )战,败之

14.甲文中的曹判和乙文中的宗泽都能根据敌情指挥若定,以少胜多。试分析他们二人能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分)

15.有人根据甲文内容拟写出一则上联,请根据乙文内容对出下联。(3分)

上联:曹刿三对庄公显远谋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8分)

鼓 手 刘

村里来了一位货郎,孩子看着货郎,看他手中的摇鼓,一耸鼻翼:“叔叔,我想打两下——”货郎把鼓递给他,教他摇。红绳系住的鼓棰,一摇起来,“咚咚隆咚,咚咚隆咚。”

自此,家里开饭前,刘大帅都要拿起筷子,敲碗边儿,“当当个当,当当个当”。大哥刘大新剜他一眼,他不停;二哥刘大奇咳他一声,他也不停;爹说:“吃饭不许敲,像个要饭儿的!”刘大帅只好收起碗筷,可心却在这节奏上了,走到哪儿,手指敲到哪儿。吃菜嚼饭,走路点头,都有了节奏。

刘大帅开始全身心迷上鼓点儿了。

刘大帅没事儿就跑老叔刘志高家。干啥去?老叔家有一台双卡录音机,他就听两盘磁带:《十面埋伏》《百鸟朝凤》。反复听,听痴迷了,手指敲着椅子背儿,迷!

这一年正月,李家营子办高跷秧歌,出事儿了。

张家营子、王家营子的秧歌来了。三个村子的高跷遇上,自然要比拼一把。李家营子秧歌很快就败下阵来,鼓不响,妆不靓,队不齐。临散场时,鼓手李大嗓把鼓棰一丢,生闷气去了。刘大帅跑过去,拿起棰,敲起鼓,九岁的刘大帅鼓点儿一起,还真让人心头一震。可是,哪怕是在这振奋的鼓点儿中,李家营子秧歌队还是沮丧地败北了。

第二年秧歌会,李大嗓当上了会首,马上提议,换鼓手!交给一个十岁的孩子?人们不解,可还是听从了会首的安排。

刘大帅跟李大嗓说:咱编个阵。好家伙!一下子编两个,一个是《十面埋伏》,一个是《百鸟朝凤》。刘大帅打鼓点儿,李大嗓排阵势,成了!

这一年,三村秧歌再会面。张家营子秧歌队扭得欢,王家营子秧歌队唱得好,可是,人们都奔到李家营子秧歌来了,没别的,看鼓手刘大帅呢。鼓声突起,如闻炮鸣之声,是《十面埋伏》的节奏,只见秧歌队前者退,后者进,齐整整排出正方阵,编花,挂斗,绚丽极了;鼓点再变,如听风卷松涛之响,是《百鸟朝凤》的点数,前者进,依次斜,后三排兜底,齐刷刷摆成三角阵,彩绸扭出蝴蝶翩飞,拉花颤成蜻蜓点水。再看中心点上那位,拉大衫的,一把扇子耍得行云流水。耍至酣处,鼓点儿猛一停,大衫公的扇子,立于头顶,大衫拉起,活脱脱一只彩凤!

好!人们欢呼,鼓声沉入欢呼,托起叫好之声。

张家营子队败了,没人送;王家营子队走了,没人看。鼓手刘的名气一下子扬遍十里八乡。

此后,李家营子秧歌队连连夺冠,夺得了三连冠,五连冠……

又一年除夕夜,鼓手刘正和一班兄弟姐妹守岁,外面一声长嘶吓坏了众人。赶紧跑去看,可不得了了,是老叔家失火!鼓手刘最得老叔一家的喜爱,哪能拉得住,冲进屋里,搬东拿西,不忘拎起那台老式的双卡录音机。可是,就在要跑出来的瞬间,房顶落架了。

鼓手刘因火伤截去了双手,鼓手刘当不成鼓手了。只好成天闷在家里。

李家营子秧歌队停办一年。

第二年,鼓手刘来找会首李大嗓:“秧歌队,照办!”

李家营子秧歌又出场了!谁打鼓?还是鼓手刘呗!怎么打啊?你去看就知道了。

只见一面红彤彤的新蒙大鼓,四人高抬,鼓手刘坐在四人抬特制的椅架上,脚踩一下,椅架上的鼓棒就敲一下鼓。声音怎么这么特别?有人问鼓手刘。鼓手刘笑了:别人的鼓是牛皮鼓,我的鼓是两张狗皮蒙成,韧性更强,声音嗡声嗡气的,传得远!还有这鼓棒,是金丝楠木的,听起来,有金属的响声,可以打出十八般兵器撞击的味道!

牛,真牛,不愧是鼓手刘!

鼓手刘的手没有,有脚,照样打鼓,还打得更好了!

16.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关于李家营子秧歌队的三件事,请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6分)

初三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附答案(初三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附答案)(1)

17.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为什么要写“张家营子的秧歌队扭得欢,王家营子的秧歌队唱得好”。(4分)

18.“鼓手刘”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9.“鼓手刘的手没有,有脚,照样打鼓,还打得更好了!”你从这句话获得了怎样的启示?(4分)

三、写作。(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著名作家肖复兴新书《我们的老院》的发布会上,有读者提问道:“随着看书越来越多,戴了眼镜,但眼睛看到的世界却变平了。请问,怎样能够保持灵性?”肖复兴回答道:“保持自己的灵性,实际上要保持自己心的一种敏感。比如今天我们见到很多人,如果你觉得是司空见惯的,觉得都是大同小异,你就没有敏感。我一直坚信,文学就是写小的,不是写大的。你即使写大的也要从小入手,注意小的地方就会增加你的敏感性,写东西也有的可写,容易下手,否则的话很难下手。”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初三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附答案(初三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附答案)(2)

第六单元测试卷答案

1.A

2.C

3.B

4.D

5.(1)泪落沾我衣 (2)毅魄归来日 (3)伤心秦汉经行处 (4)坐断东南战未休 (5)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6.日在木下,表示昏暗。

7.(1)在与里德太太的冲突中,简·爱勇敢地反驳了里德太太 

(2)敢于反抗(敢于斗争)

8.(1)①共同参与 深度互动 ②进入活动页面,上传手指舞视频,一起为中国点赞

(2)①共享单车的普及;②众多高铁路线的开通;③世界最大的中国天眼;④支付宝的方便快捷;⑤全民广场舞,关注身体健康。(任意两点即可)  

(3)示例一:一生有你,不会害怕,谢谢你中国!示例二:祖国很赞,最美的语言也无法描述我对你的依恋。示例三:爱您的雄伟壮阔,爱您的宽广无边,爱您的生生不息,我爱您中国。 

9.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10.示例:赞扬那些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人。

11.①遍及,普遍 ②战胜 ③报告,说 ④考虑,盘算。

12.①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会根据诚心来处理。

②士兵知道总是一死,无不以一当百,杀敌几千人。

13.①曹刿 ②金人(或:敌人)

14.示例:知己知彼,指挥得当,以智慧和勇气获胜。

15.示例:宗泽三败金人建奇功

参考译文: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将孤兵寡,不深入敌营不能成功。先头部队回报说前面有敌人军营,宗泽就率军向前直奔敌营,与敌战斗,打败了敌人。宗泽领兵转战东进,可是敌人增援的生力军到了,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盘。宗泽下令说:“今天进与退同样都是死,我们不能不从死中求生。”士兵知道总是一死,无不以一当百,杀敌几千人。金兵大败,溃退几十里。宗泽考虑到敌军十多倍于己,现在这一战出其不意,敌军势必再来,假使他们出动全部骑兵在夜间偷袭我军,就危险了。于是就连夜转移了自己的军队。金兵当晚到达,只得到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宗泽出其不意,又派兵过黄河袭击敌军,打败了他们。

16.①李家营子的秧歌队在高跷秧歌赛中败北。②李家营子的秧歌队因鼓手刘的出色表演取胜了。③李家营了的秧歌队重办,失去了双手的鼓手刘用脚完成他的精彩演出。

17.衬托了李家营子的秧歌队的表演之精彩、声势之浩大、气氛之热烈;同时也为后文张家营子、王家营子秧歌队败北,李家营子的秧歌队夺冠作了铺垫。

18.鼓手刘对自己所钟爱的艺术全身心投入,具有忘我的精神;勤学苦练,有股不服输的劲儿。

19.示例:我们要像“鼓手刘”一样,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和坎坷,把它们变成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

20.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