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书法在久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具有显明的特色和深厚的传统。

对于书法来讲,一般说书法分为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每一类又可细分了解区别,有助于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广大内涵和意义。

1.甲骨文

甲骨文和小篆写法(甲骨文篆书的来历)(1)

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距今大约3000年,殷商时期先民们欲凶吉祸福,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刻在龟骨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在历史上曾经失传过,直到清朝,公元1899年才在中药龙骨中被学者们发现。以后在河南安阳古殷都废墟中陆续大量发掘出来,共有十万多片,在4600多个甲骨文单字中,已经辨识出了1700多个字。

甲骨文和小篆写法(甲骨文篆书的来历)(2)

2、钟鼎文

钟鼎文是在青铜器时代的商周祝,可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为金文中代表的是乐器,鼎代表的是礼器。周宣王时有位姓籀的太史,对当时的文字进行了整理,籀文就是指钟鼎文是真正的大篆。

甲骨文和小篆写法(甲骨文篆书的来历)(3)

甲骨文和小篆写法(甲骨文篆书的来历)(4)

3、石鼓文

十股论是战国时期泰国刻石蚀骨共十个形似鼓京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甲骨文和小篆写法(甲骨文篆书的来历)(5)

4、小篆

早期文字处在初创阶段,尤其是甲骨文,还不规范,一个字种写法字中象形的成分较多,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小篆的写法就统一了,小篆字的结构承重视步白对称匀称,用笔中锋圆转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具有遒劲、圆润的美,被称为玉箸篆像玉制的筷子。

相传在秦朝时,篆书就有若干种,有鸟从舌头转,这些篆书的起笔处化油鸟虫舌头的形状,书法艺术不是去向的在线客观事物,而是抽象的艺术,因此,这类书体只能在历史上昙花一现,不能成为真正的书法艺术,就篆书的艺术而言,钟鼎文,石鼓文结构旗鼓注入了先民质朴的美,更受后人所喜爱,青宣王时的毛公鼎上共有32行497个字的铭文,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禹鼎散氏盘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甲骨文和小篆写法(甲骨文篆书的来历)(6)

甲骨文和小篆写法(甲骨文篆书的来历)(7)

以上是一些甲骨文篆书的,简单了解,希望能对学习书法的爱好者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