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大的敌人都不是别人(你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1)

在试着走出心理舒适区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障碍——觉得自己沽名钓誉,没有真才实学,不配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这种心理就叫做“骗子综合症”(impostor syndrome)

我以前经常表现出这种症状:当我写了几篇博客或出版了几本书时,当我刚开始在大学里给学生上课或给公司员工们演讲时,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自信,但内心深处总是有种不安全感。我会想,自己何德何能可以登上讲台,我讲的一切对别人真的有用吗?

我不是唯一这么想的人。女演员娜塔丽·波特曼(Natalie Portman)是哈佛校友,她在几年前哈佛的毕业演讲中也提到过这种自我怀疑。她觉得“一直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自己不配在这个群体,每次开口时都必须证明自己不是花瓶”。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是星巴克的主席、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他说自己和其他熟识的首席执行官们也有这种症状, “无论之前是否做过首席执行官,我们很少有人认为自己能完美胜任这个职位。这是真实的想法,只是不会让你知道。”

既然那么多人都有“骗子综合症”,我们怎么才能克服它呢?

你最大的敌人都不是别人(你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2)

确初学者的优势

第一个方法借鉴自女演员娜塔莉·波特曼在哈佛的演讲。她认为我们应该明确初学者的优势。作为某个领域的新人,你也许并未察觉到自己的优势——你不会拘泥于特定专业的定式思维,你会问别人以前没有问过的问题,并用别人想不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一点并不稀奇。我在当教授时,有一些非常好的研究思路是来自于本科生。他们几乎没有经验,所以可以从行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一点在商业领域也同样适用。美国礼来(Eli Lily)制药公司就建了一个众包平台叫作“创新中心” ,目的是想通过这个平台,让行外人提出创意,替公司解决难题。若创意可行,可获得相应物质回报。这个平台确实取得了预期效果。哈佛商学院卡琳·拉哈尼(Karim Lakhani)的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可以跨领域解决很多问题。例如,物理学家解决化学问题。所以,如果以后你再觉得自己不能胜任某个领域的工作,那就想想你作为行外人的独特视角。

注意力放在学习而不是表现上

第二个方法是将注意力放在学习而不是表现上。心理学家卡罗尔·徳韦克( Carol Dweck)认为“骗子综合症”会让我们感觉自己有能力控制局面但又有点怀疑自己的能力。有“骗子综合症”的人常常会有“表现心态”,会把自己的不足或错误看成潜在的局限,而这种心态只会让你越发觉着自己不能胜任工作。但是你可以努力培养另一种心态——学习心态。学习心态会让你有不同的体验,把失败当作成功之母,而不是沉重的打击。

个角度看问题

这又引出了第三个方法:换个角度看问题。有“骗子综合症”的人常常认为只有自己才有这种症状,其实不然。在我初入职场时,在社交活动中,我总认为只有自己才害怕与陌生人闲聊。但随着时间推移,我意识到其实每个人都有这种想法。根据Vantage Hill Partner 近期的调查,对于世界上所有的经理来说,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被发现没有能力了。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像个欺世盗名的骗子,那么很有可能其他人也这样看自己。蒂娜·菲(Tina Fey)(美国演员、作家、制片人)曾经戏谑地说,“我已经意识到几乎每个人都是骗子,所以我也就不那么苛责自己。”

克服“骗子综合症”并不容易,但也并非不可能,所以不要觉得无助或孤单。在你下次走出心理舒适区时,不要过于关注你自己的失败。告诉自己,吃一堑长一智,失败让你有机会获得独特的视角。

安迪·莫林斯基 (Andy Kolinsky)/文

安迪·莫林斯基是布兰迪斯商学院国际管理和组织行为学教授,也是《Global Dexterity》 一书的作者。

译言网网友搬那度/译 周强/编校

《哈佛商业评论·自管理》

编辑|周强qiangzhou@hbrchina.org

公众号ID:hbrchinese

长按二维码,订阅属于你的“卓越密码”。

,